華文網

2018俄羅斯世界盃32強出爐,我們來聊聊誰賺誰賠的故事

體育大生意第1258期,歡迎關注最好的體育產業資訊平臺

本文作者:黃詩旋

體育大生意記者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曾說:“世界盃草皮上滾動的不是足球,而是金子。”

所以當義大利60年首度無緣世界盃時,我們談的不僅是布馮的眼淚和天藍色的離殤,還有“義大利本國經濟或損失10億歐元”;當美國隊敗走千里達和多巴哥爆出驚天冷門時,我們談的不僅是“巴拿馬幽靈進球”和“墨西哥滑稽烏龍”,還有“世界第一經濟體無緣俄羅斯,福克斯4.25億版權費打水漂”;當世界盃32強出爐,

東歐平原將上演槍聲刀影時,我們談論的不僅僅是64場的對決、廝殺、恩怨情仇,還有“巴西世界盃國際足聯32天淨賺超20億美元”……

財經作家吳曉波把世界盃足球和經濟的共生關係描繪得最為貼切:“一切足球的狂歡,都將以足球的名義開始,以經濟的計算結束,這才是全部意義上的世界盃。”轉播收益、贊助收益、門票+衍生品……而賽事之外,還有產業鏈上下游所虎視眈眈的令人咋舌的數字。

但是跟所有的足球賽事一樣,有輸有贏、有黑馬有冷門,足球是圓的,而這場資本的狂歡也同樣風險共生。

參賽國獲獎金最高達3950萬美金 義大利出局損失超12億

對於世界盃參賽國收益的研究寥寥無幾,而俄羅斯世界盃預選賽期間,美國和義大利的出局才讓我們對這個數字初見端倪。美國足協主席蘇尼爾-古拉蒂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要回答這個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的電視轉播合同和贊助合同沒有細化預選賽這個版塊。電視轉播與贊助合同簽的週期也較長。”

最確切的資料則是打進世界盃國際足聯所發的獎金了,2018俄羅斯世界盃的總獎金額度將達到7.91億美元,比2014年世界盃高出了40%。其中4億美元將用於獎勵32支參賽隊伍。冠軍得主將獲得3800萬美元,亞軍2800萬美元,季軍2400萬美元。小組賽沒出線球隊的最低獎金也達到了800萬美元。

此外,每支參賽隊伍將獲得150萬美元的資金作為前期準備費用,也就是說2018俄羅斯世界盃的每支參賽球隊至少擁有950萬美元,而獲得冠軍的隊伍則是能拿到3950萬美元的獎金!

▼美國無緣世界盃美國足協損失數千萬美金

除了獎金以外,

取得世界盃參賽資格都有助於提升轉播合同及贊助合同。福布斯作者菲力浦-邦迪從Form 990繳稅記錄得到2014年和2015年的資料,美國足協在2015年從贊助、電視轉播、執照、版權等領域共收入4970萬美元,而2014年,這個資料為3970萬美元;國家隊比賽收入為6110萬美元,2014年也達到了5930萬美元;而會員費用、收受捐贈、足球學校和訓練營等收入也在1400萬美元左右,平均每年收入超1.1億美元。菲力浦-邦迪更是坦言,無緣世界盃贊助合作和電視轉播將大打折扣,除了直接的最低950萬美元的獎金外,一個世界盃的參賽資格價值是以千萬美元計的。

▼義大利60年首度無緣世界盃 布馮落寞

而各國足協的收入之外,還有更大的隱形經濟市場。義大利無緣世界盃後,前義大利足協主席、義大利奧會主席弗朗科-卡拉羅對義大利本國損失如下表態:“大概在5億至6億歐元,而且我們得看看是指直接還是間接損失。如果兩種都算上,可能會超過10億歐元,肯定會超過的。”

10億歐(12億美元)這個數字確實令人咋舌,具體來看,據商業報紙《24小時太陽報》的估算,比賽期間的電視廣告銷售以及贊助收入的損失大概在1億歐元(1.2億美元)。卡拉羅表示:“在2020年歐洲杯預選賽之前,義大利將不會參加任何正式的比賽,這也就意味著友誼賽也會喪失一部分吸引力和吸金力,包括贊助和電視轉播。”

▼作為義大利的球衣贊助商 彪馬損失巨大

在卡拉羅看來,義大利無緣世界盃對本國經濟有更長遠和更有代價的影響力:“不僅是廣告、電視轉播和相關衍生品售賣,還有義大利球迷赴俄羅斯的旅遊收入,競彩售賣,世界盃期間球迷觀賽的酒吧和飯店的收入等。”彭博智庫的分析師 Chen Grazutis 認為,因為義大利缺席世界盃,球衣贊助商彪馬的損失在個人球衣售賣上或損失140萬美元:“一件球衣80-90美金,那麼總的零售損失或將超過140萬美元。”

世界盃舉辦國收支難平衡 國際足聯一屆狂賺20億

世界盃對於參賽國來說或許是一劑興奮劑,那麼世界盃對於舉辦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外國遊客消費增加、經濟總量增加、機場容量翻倍、中小企業受益、就業增加、稅收增加、國際形象變佳?超百億收入的數字確實令人心潮澎湃,但背後龐大的資金注入真的能讓舉辦國收支平衡嗎?

▼巴西世界盃的各項投資達130億美金

就以巴西世界盃為例,2014年,巴西當局花費了大約130億美元資助世界盃,而當初根據巴西經濟研究協會基金會(FIPE)的估計,世界盃會為巴西經濟注入約134億美元,其中旅遊業將占大頭。體育部長更是此充滿自信:“這種(旅遊業的)提振不是短期的,因為這將在10年內帶來90億美元的收入。”

現實的數字看著也非常美好:100萬外國球迷湧入巴西,300萬巴西人在全國各地遷移,遠超預期。但是巴西航空協會報告公佈的數字卻並不樂觀,2014年6月與2013年同月比較時,航空運輸量下降了11-15%——雖然足球迷的旅遊確實增多,但平時的遊客卻紛紛選擇“避峰出行”。而“長期收益”更是顯得飄渺不定,從先例來看,巴賽隆納在1992年的奧運會之後見證了旅遊業的十倍增長,與此同時2004年雅典奧運之後旅遊收入卻減少,花重金打造的場館和設施現已廢棄,還加劇了國家金融危機。

▼巴西世界盃的總體影響

那說好的就業機會增加呢?根據巴西旅遊研究院總裁表示,基礎設施專案帶來大約1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71萬個是永久性的。但官方報告再次受到數字的挑戰:從勞工部的薪資資料庫看,2014年6月,新增的就業人數降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淨雇用人數為25,383人。

而巴西工業卻因為世界盃遭受衝擊。由於比賽期間部分城市宣佈了市政假期,巴西人花費的時間主要是看足球而不是工作。對生產力的影響是極其不利的——根據巴克萊銀行的估算,6月份工業總產值下降了4%,汽車製造業下降了19%。聖埃斯皮裡圖投資銀行的負責人桑托斯表示,這些損失抵消了世界盃對經濟的刺激。也就是說,對於舉辦國來說,辦一屆世界盃並沒有獲益。

▼南非世界盃西班牙奪冠 但南非卻虧損

而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或許是更加鮮活的例子。由於賽前頻出治安醜聞,37.3萬外國遊客在世界盃期間抵達南非,是預期的75%,其中非洲國家(除南非外)僅1.13萬;門票總收入也不過2.72億美元,比起35億的投入,顯得十分寒酸。而世界盃前後南非的失業率幾乎維持在24.9%左右,並沒有任何顯著的影響。至於GDP增長,也只有0.5%,是預期的1/6。

至於盈利的典範,或許只有2006年德國世界盃了——淨收入為1.94億美金。而漢堡大學教授、經濟學家曼尼西卻在2007年撰寫了《1年之後:2006年世界盃經濟的再次評估》,核心論點是:德國經濟並沒有因世界盃而取得巨大增長。與2005年相比,2006年外國旅客在德消費增加了6000萬歐元,而這對於德國經濟來說是“微不足道”的。確實,15億歐的外國旅客總消費僅占德國當年GDP的0.07%。有趣的是,曼尼西也在論證中提出了“逃走經濟”——也就是為了躲避世界盃人群而放棄去德國旅遊的這部分經濟損失。

至於就業方面,2006年6月和7月德國季節性的就業衰退並沒有出現——或許是一個世界盃增加就業的例子?但曼尼西在論文中寫道:“因世界盃帶來的就業增長在統計資料上找不到任何證據。”而至於長期影響,2007年曼尼西和另一位經濟學家哈根-弗洛裡安在論文《1974年世界盃的短期和長期就業影響》中寫道:“這份研究報告表明1974年世界盃對短期和長期的就業都沒有任何刺激。”

▼FIFA財報顯示2014年巴西世界盃版權收入達24.28億

歸根結底,世界盃的最大經濟利益還是被國際足聯收入囊中。FIFA財報顯示,2014年巴西世界盃版權收入達24.28億,贊助商收益達15.8億,而這塊肥肉只有一個主人——國際足聯,而不是世界盃舉辦國。就連門票收入,也是國際足聯分走超過八成。國際足聯的淨利潤最終超過了20億美元。

▼俄羅斯世界盃的總預算就達到了108億美元

2017年年初,俄羅斯對於世界盃的投入預算從原來的6197億盧布又提升了191億盧布(3.25億美元),這樣俄羅斯世界盃的總預算就達到了108億美元。但美國的缺席也給這屆世界盃的經濟帶來重磅一擊,收入幾何,只能等九個月後拭目以待。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路

無緣世界盃贊助合作和電視轉播將大打折扣,除了直接的最低950萬美元的獎金外,一個世界盃的參賽資格價值是以千萬美元計的。

▼義大利60年首度無緣世界盃 布馮落寞

而各國足協的收入之外,還有更大的隱形經濟市場。義大利無緣世界盃後,前義大利足協主席、義大利奧會主席弗朗科-卡拉羅對義大利本國損失如下表態:“大概在5億至6億歐元,而且我們得看看是指直接還是間接損失。如果兩種都算上,可能會超過10億歐元,肯定會超過的。”

10億歐(12億美元)這個數字確實令人咋舌,具體來看,據商業報紙《24小時太陽報》的估算,比賽期間的電視廣告銷售以及贊助收入的損失大概在1億歐元(1.2億美元)。卡拉羅表示:“在2020年歐洲杯預選賽之前,義大利將不會參加任何正式的比賽,這也就意味著友誼賽也會喪失一部分吸引力和吸金力,包括贊助和電視轉播。”

▼作為義大利的球衣贊助商 彪馬損失巨大

在卡拉羅看來,義大利無緣世界盃對本國經濟有更長遠和更有代價的影響力:“不僅是廣告、電視轉播和相關衍生品售賣,還有義大利球迷赴俄羅斯的旅遊收入,競彩售賣,世界盃期間球迷觀賽的酒吧和飯店的收入等。”彭博智庫的分析師 Chen Grazutis 認為,因為義大利缺席世界盃,球衣贊助商彪馬的損失在個人球衣售賣上或損失140萬美元:“一件球衣80-90美金,那麼總的零售損失或將超過140萬美元。”

世界盃舉辦國收支難平衡 國際足聯一屆狂賺20億

世界盃對於參賽國來說或許是一劑興奮劑,那麼世界盃對於舉辦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外國遊客消費增加、經濟總量增加、機場容量翻倍、中小企業受益、就業增加、稅收增加、國際形象變佳?超百億收入的數字確實令人心潮澎湃,但背後龐大的資金注入真的能讓舉辦國收支平衡嗎?

▼巴西世界盃的各項投資達130億美金

就以巴西世界盃為例,2014年,巴西當局花費了大約130億美元資助世界盃,而當初根據巴西經濟研究協會基金會(FIPE)的估計,世界盃會為巴西經濟注入約134億美元,其中旅遊業將占大頭。體育部長更是此充滿自信:“這種(旅遊業的)提振不是短期的,因為這將在10年內帶來90億美元的收入。”

現實的數字看著也非常美好:100萬外國球迷湧入巴西,300萬巴西人在全國各地遷移,遠超預期。但是巴西航空協會報告公佈的數字卻並不樂觀,2014年6月與2013年同月比較時,航空運輸量下降了11-15%——雖然足球迷的旅遊確實增多,但平時的遊客卻紛紛選擇“避峰出行”。而“長期收益”更是顯得飄渺不定,從先例來看,巴賽隆納在1992年的奧運會之後見證了旅遊業的十倍增長,與此同時2004年雅典奧運之後旅遊收入卻減少,花重金打造的場館和設施現已廢棄,還加劇了國家金融危機。

▼巴西世界盃的總體影響

那說好的就業機會增加呢?根據巴西旅遊研究院總裁表示,基礎設施專案帶來大約1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71萬個是永久性的。但官方報告再次受到數字的挑戰:從勞工部的薪資資料庫看,2014年6月,新增的就業人數降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淨雇用人數為25,383人。

而巴西工業卻因為世界盃遭受衝擊。由於比賽期間部分城市宣佈了市政假期,巴西人花費的時間主要是看足球而不是工作。對生產力的影響是極其不利的——根據巴克萊銀行的估算,6月份工業總產值下降了4%,汽車製造業下降了19%。聖埃斯皮裡圖投資銀行的負責人桑托斯表示,這些損失抵消了世界盃對經濟的刺激。也就是說,對於舉辦國來說,辦一屆世界盃並沒有獲益。

▼南非世界盃西班牙奪冠 但南非卻虧損

而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或許是更加鮮活的例子。由於賽前頻出治安醜聞,37.3萬外國遊客在世界盃期間抵達南非,是預期的75%,其中非洲國家(除南非外)僅1.13萬;門票總收入也不過2.72億美元,比起35億的投入,顯得十分寒酸。而世界盃前後南非的失業率幾乎維持在24.9%左右,並沒有任何顯著的影響。至於GDP增長,也只有0.5%,是預期的1/6。

至於盈利的典範,或許只有2006年德國世界盃了——淨收入為1.94億美金。而漢堡大學教授、經濟學家曼尼西卻在2007年撰寫了《1年之後:2006年世界盃經濟的再次評估》,核心論點是:德國經濟並沒有因世界盃而取得巨大增長。與2005年相比,2006年外國旅客在德消費增加了6000萬歐元,而這對於德國經濟來說是“微不足道”的。確實,15億歐的外國旅客總消費僅占德國當年GDP的0.07%。有趣的是,曼尼西也在論證中提出了“逃走經濟”——也就是為了躲避世界盃人群而放棄去德國旅遊的這部分經濟損失。

至於就業方面,2006年6月和7月德國季節性的就業衰退並沒有出現——或許是一個世界盃增加就業的例子?但曼尼西在論文中寫道:“因世界盃帶來的就業增長在統計資料上找不到任何證據。”而至於長期影響,2007年曼尼西和另一位經濟學家哈根-弗洛裡安在論文《1974年世界盃的短期和長期就業影響》中寫道:“這份研究報告表明1974年世界盃對短期和長期的就業都沒有任何刺激。”

▼FIFA財報顯示2014年巴西世界盃版權收入達24.28億

歸根結底,世界盃的最大經濟利益還是被國際足聯收入囊中。FIFA財報顯示,2014年巴西世界盃版權收入達24.28億,贊助商收益達15.8億,而這塊肥肉只有一個主人——國際足聯,而不是世界盃舉辦國。就連門票收入,也是國際足聯分走超過八成。國際足聯的淨利潤最終超過了20億美元。

▼俄羅斯世界盃的總預算就達到了108億美元

2017年年初,俄羅斯對於世界盃的投入預算從原來的6197億盧布又提升了191億盧布(3.25億美元),這樣俄羅斯世界盃的總預算就達到了108億美元。但美國的缺席也給這屆世界盃的經濟帶來重磅一擊,收入幾何,只能等九個月後拭目以待。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