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張熱力圖引發的思考,滴滴用大資料賦能司機,共用科技成果

工作日下午5點30分之後,在一張北京道路交通的熱力圖上,國貿、望京、西二旗等地方的紅點越來越多,再往裡邊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紅點增加的區域集中在世貿天階、望京SOHO、中關村軟體園……這是滴滴平臺上的熱力圖,

不斷增多的紅點,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有很多打車的人群,需要通過運力調度,吸引更多“拉活”的司機前來幫忙。

其實,除了下班打車,每年晚上八點到九點的加班打車、節假日商場周邊的叫車等各種資訊,都能從滴滴熱力圖上看得清清楚楚。

滴滴熱力圖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大家知道,滴滴如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在全國各地都有大量的司機和乘客,司機接單“拉活”,乘客叫車出行,都會產生資料,比如預約訂單資訊、浮動車軌跡資料等等。經過五年的發展,滴滴平臺上積累了海量的交通出行資料,在海量資料資源的基礎上,滴滴可以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這些“黑科技”進行智慧路線規劃、訂單快速匹配等等,

改善人們的出行體驗。如果對部分區域的資料進行整合、應用,就能做出科學、精確的交通出行熱力圖。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滴滴利用大資料做出的熱力圖,司機們同樣也能使用。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最近播出一檔節目,

報導了滴滴大資料在交通出行方面的應用情況。有位滴滴專車司機在節目裡說,滴滴平臺司機端後臺有即時的熱力圖,每次想多接訂單的時候,就會按照熱力圖的指示前往打車人數比較多的地方,很快就能接到訂單。由於訂單數量的增加,這位滴滴司機在一天之內就能賺到八九百塊錢。

央視節目裡說,在大資料的幫忙下,這些年司機的收入在增長。確實如此。對於司機來說,過去為了多賺些錢,就要根據經驗去某個地方“蹲點趴活兒”,或者把車開出去“掃街”,空駛率很高,無形中浪費了很多時間和油錢。而滴滴熱力度是基於真實的大資料做的,避免了盲目開車或“經驗主義”帶來的失誤,讓司機們能夠更精准地定位到熱點打車區域,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經濟收益。

這些年來,互聯網科技的飛速進步,讓大資料、雲計算等新技術從概念落地為現實。例如電商平臺通過使用者搜索、流覽等資訊,預測到其真正想買的商品,或者資訊類平臺根據使用者閱讀習慣,為其推薦喜愛的資訊。與之相比,滴滴一方面通過大資料等高科技,為使用者創造更優質的出行服務,另一方面把熱力圖等大資料成果開放出來,讓司機們也能利用大資料增加收入,一起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勝利果實。

讓司機們也能利用大資料增加收入,一起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