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忽視的“藥駕”你瞭解多少?危險不亞於“酒駕”!

北京的天氣是越來越冷,突如其來的降溫也讓很多人染上了感冒,為了不影響工作,有人選擇吃幾粒感冒藥,繼續堅持!

這裡呢,敲!黑!板!

吃完感冒藥,不要開車!有小夥伴可能會說,我沒喝酒,也不是毒駕,沒什麼問題啊,當然有問題,因為有可能“藥駕”,今天,咱們就一起嘮嘮“藥駕”那些事兒!

什麼是藥駕?

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了7大類在服用後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

並提出在服用這些藥品後應禁止駕車。“藥駕”的意思是駕駛員服用了這些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後依然駕車出行的現象。

“藥駕”的危害

藥物和酒精一樣,都能削弱人類思維清晰性和判斷力。

由於很多藥物中含有抑制中樞神經的成分,人在服用後會產生嗜睡、頭暈、困倦、注意力分散、耳鳴、視物不清、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這些因素將嚴重影響駕駛人的駕車安全。一份致命性☆禁☆交通事故中用藥情況的《調查》表明:吃撲爾敏等抗組胺藥(感冒常用藥)的事故率,達72%;而吃抗抑鬱和鎮靜劑的人,事故率達97%。

這些人因藥駕發生過事故

重慶市的孫先生服用感冒藥後駕車回家,

誰知半路上突然犯困,撞到一輛停在路邊的越野車後車翻人傷。孫先生說:

“我努力睜雙眼,後來開了幾百米腦袋一片空白,連踩離合、刹車的力氣都使不上了。”孫先生在駛出幾公里後,感覺頭部昏沉麻痹、四肢發軟,特別嗜,準備靠邊停車休息,但那時手腳已不聽使喚,隨後兩眼一閉竟昏睡過去。麵包車撞上了路邊停放的一輛紅色越野車。

遼寧鞍山一市民感冒發燒,“感冒已兩天了,

今天稍微有點嚴重,正好今天有點事要出門,我吃了兩片感冒藥就出來了。”該市民說,由於發燒又吃了感冒藥,出門時感覺有點眩暈。

當他開車等信號燈時,打了個瞌睡,直接追尾了前面的車。“當時也沒掛空擋,直接前進擋,不知道啥時候我把刹車松了,就撞前面的車了。”該市民說起當時發生的事還有點蒙圈。

如何避免“藥駕”?

1、看病時,主動表明身份:“我是司機”,或“我開車上班”,

提示醫生儘量避免使用會對駕駛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

2、仔細閱讀藥品的說明書或是商品標籤,特別是“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用量、禁忌症”等。

3、不可超劑量用藥。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用藥劑量不當、重複用藥和藥物相互作用。因此,若自己買藥吃,種類要越少越好。

4、口服涉及“藥駕”的藥品後,在6—7小時內儘量不要開車,最好還是打車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若必需要開車出門,等藥效消除得差不多後,或藥物已經過了血液濃度峰值的時間,再開車上路。

5、服藥期間如果出現異常,盡可能去醫院請教醫生,不要勉強開車,以免發生交通意外。

文明駕駛,安全出行!

等藥效消除得差不多後,或藥物已經過了血液濃度峰值的時間,再開車上路。

5、服藥期間如果出現異常,盡可能去醫院請教醫生,不要勉強開車,以免發生交通意外。

文明駕駛,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