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化聚焦丨長汀:打造“農村文化”精品工程,文化惠民進農家

文化聚焦丨長汀:打造“農村文化”精品工程,文 化 惠 民 進 農 家 ……

長汀縣廣播電視臺 微長汀

一鄉一品 打造農村文化新盛會

長汀舉辦鄉鎮農民文化藝術節的歷史由來已久,18個鄉鎮分成三個片區,片區內各鄉鎮輪流舉辦農民文化藝術節,通過文藝表演、專欄展示等方式開展移風易俗、文明新風、科學致富等典型宣傳教育,至今已連續舉辦22年。

隨著每年文化節的舉辦,弊端也逐漸顯現。“每年的形式都一樣,沒有新花樣,大家對文化節的興趣變淡了。”長汀縣文體廣新局社文股股長饒秀芹說,有些小鄉鎮要獨自舉辦農民文化藝術節,也面臨著較大壓力,“鄉里人少,光要出足夠多的文藝表演節目就難。”

今年,在原來農民文化藝術節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由各鄉鎮獨立舉辦“一鄉一品”農村綜合文化節。

“文化節不僅有文藝表演,同時也與各鄉鎮的產業打造、旅遊發展、文化交流等結合起來,內容更加豐富。”饒秀芹介紹,以剛舉行的鐵長鄉文化旅遊節為例,鐵長鄉中草藥資源豐富,同時也是茶葉重點種植區,因此這次的文化節就以本草養生文化為主題,增加了茶藝表演。

文化藝術節同時也是個推動農村旅遊發展、產業推介的好機會,“一鄉一品”農村綜合文化節給農村、村民們帶來了新的福利。

之前舉辦的“楊梅文化節”“藍莓文化節”等農村綜合文化節,也成了不少客商和種植戶達成合作的平臺。“通過這個文化節,兩個龍岩的水果批發商和我定下了近千斤的楊梅。”三洲鎮三洲村村民戴盛林說。

據悉,“一鄉一品”旨在將文化節與產業打造、旅遊發展、特產推銷、民俗體驗、紅色教育等進一步有機結合起來,農村綜合文化節以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分季節分時令舉辦,並以此為抓手,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業、旅遊及文化的基礎設施,打造各鄉鎮的產業品牌、旅遊精品及文化亮點。

鄉土文化 扶持民間農民藝術家

22年來,農民文化藝術節的文藝表演項目基本都由各鄉鎮本土民間演員表演完成,而歷經多年的積累,一批“鄉土藝術家”逐漸成長起來。

據饒秀芹介紹,長汀縣並沒有專門的文藝表演團隊,每次舉辦大型文藝演出時,這些鄉土藝術家就成了一大助力,他們中有退休幹部,也有中年人,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但本地的傳統民樂將他們聚集在了一起。

各鄉鎮的文化站及相關部門進行指導,培養“鄉土藝術家”,不僅保護和傳承了長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汀十番音樂,同時也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農村文化活動。

如今,長汀全縣18個鄉鎮都培養了一支可長年堅守在農村的業餘文藝隊伍和大量的“鄉土藝術家”,每個隊伍都能吹奏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客家民間音樂,他們也成了長汀“非遺流芳”行動中的重要參與者。

此外,長汀重點扶持了汀州船燈隊、河田民樂表演團、大同龍燈隊、四都黃梅戲團、塗坊木偶戲團等10多個民間文藝團體,指導成立了古城鎮農民文藝協會,並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家鄉鎮級書協——濯田鎮書法協會。組織專家“把脈問診”,對舞龍燈、踩船燈、花燈、木偶戲、客家山歌等“鄉土文化”進行改造創新,打造富有本地特色、民族特色、健康向上的文藝精品。

服務中心 提供文化服務全平臺

11月10日,在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的“農家書屋”裡,三四位村民正聚精會神翻閱書籍報刊。“農家書屋好啊,幫我解決了不少種草莓中遇到的問題。”手裡拿著一本《無公害水稻生產手冊》的村民黃興榮笑著說。

原來,五年前南坑村興起了種草莓摘草莓的熱潮,黃興榮在外學習後建起了大棚種起了草莓,其間遇到種植問題,他除了向別人請教外,也常常到書屋中找答案。“書屋裡的書基本上都和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草莓種植的相關書籍也有,幫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如今,黃興榮已經成為了草莓種植的“專家”,還指導不少村民種植草莓。

書屋管理員彭麗娜從2012年起就開始在這裡工作。“這裡有近1000冊圖書,還有多種報刊,基本滿足了大家的需求。”彭麗娜說,書屋的書有兩次更新,而新增的書本都與農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十分實用。

現在,這種充滿濃厚鄉土氣息的“農家書屋”在農村隨處可見,成為建設和諧新農村的一道亮麗風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統籌利用,長汀正在起草一份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目標,到2019年實現全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各鄉(鎮)村要突出地方特色,到2020年要完成全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宣傳文化、黨員教育、體育健身等綜合服務功能,建立一支紮根基層、綜合素質高的基層文化體育隊伍。

編 輯:吳德榮 謝和杉 陳炳林 邱冰花

各鄉鎮的文化站及相關部門進行指導,培養“鄉土藝術家”,不僅保護和傳承了長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汀十番音樂,同時也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農村文化活動。

如今,長汀全縣18個鄉鎮都培養了一支可長年堅守在農村的業餘文藝隊伍和大量的“鄉土藝術家”,每個隊伍都能吹奏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客家民間音樂,他們也成了長汀“非遺流芳”行動中的重要參與者。

此外,長汀重點扶持了汀州船燈隊、河田民樂表演團、大同龍燈隊、四都黃梅戲團、塗坊木偶戲團等10多個民間文藝團體,指導成立了古城鎮農民文藝協會,並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家鄉鎮級書協——濯田鎮書法協會。組織專家“把脈問診”,對舞龍燈、踩船燈、花燈、木偶戲、客家山歌等“鄉土文化”進行改造創新,打造富有本地特色、民族特色、健康向上的文藝精品。

服務中心 提供文化服務全平臺

11月10日,在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的“農家書屋”裡,三四位村民正聚精會神翻閱書籍報刊。“農家書屋好啊,幫我解決了不少種草莓中遇到的問題。”手裡拿著一本《無公害水稻生產手冊》的村民黃興榮笑著說。

原來,五年前南坑村興起了種草莓摘草莓的熱潮,黃興榮在外學習後建起了大棚種起了草莓,其間遇到種植問題,他除了向別人請教外,也常常到書屋中找答案。“書屋裡的書基本上都和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草莓種植的相關書籍也有,幫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如今,黃興榮已經成為了草莓種植的“專家”,還指導不少村民種植草莓。

書屋管理員彭麗娜從2012年起就開始在這裡工作。“這裡有近1000冊圖書,還有多種報刊,基本滿足了大家的需求。”彭麗娜說,書屋的書有兩次更新,而新增的書本都與農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十分實用。

現在,這種充滿濃厚鄉土氣息的“農家書屋”在農村隨處可見,成為建設和諧新農村的一道亮麗風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統籌利用,長汀正在起草一份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目標,到2019年實現全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各鄉(鎮)村要突出地方特色,到2020年要完成全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宣傳文化、黨員教育、體育健身等綜合服務功能,建立一支紮根基層、綜合素質高的基層文化體育隊伍。

編 輯:吳德榮 謝和杉 陳炳林 邱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