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訪談|陸逸解碼英菲尼迪進化論:我們不是一家電影公司

作為每年汽車圈的收官大戲,熙熙攘攘的廣州車展也是奔波一年的汽車人反思和複盤的契機。

在忙碌了一年之後,這些車企的操盤手們究竟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面臨著明年新一輪更為殘酷的競爭,他們是否思索出了新的破題新答案?

這不僅關乎未來競爭的成敗,同時也成為了除了新車之外,媒體聚焦車展報導的另一道“主菜”。

如果說轉型變軌是中國經濟的主線,那麼同樣調整也是一家豪華品牌今年的關鍵字。

新團隊的磨合、競爭格局的此消彼長、外界不時傳出的諸多傳言,似乎都讓這家豪華品牌今年轉型之路變得有些特殊。

這家豪華品牌就是東風英菲尼迪。

一方面,經歷了去年高管團隊大幅調整,在英菲尼迪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十周年之際,它提出新的品牌主張——挑戰者;與此同時,其所處的二線豪車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繼雷克薩斯、捷豹路虎、凱迪拉克等之外,富豪也首度挺進了十萬輛俱樂部,

而新對手林肯在其身後步步緊逼,在競爭強度陡增下,以往高舉高打的其卻顯得沉默和低調了不少。

那麼,潛行的東風英菲尼迪究竟忙了些啥?轉身為豪車市場“挑戰者”的它是如何看待這一年的?作為東風英菲尼迪的一把手——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陸逸與汽車頭條APP聊了聊他們的2017年的壓力和快樂。

“最深的印象辛苦並快樂著”

“今年總體最深的印象辛苦並快樂著。雖然有壓力,在內心的感受是快樂的。”陸逸回首英菲尼迪這一年在中國的發展,頗為感慨地說到。誠然,對於英菲尼迪而言,今年是它在華發展的“調整之年”。從品牌戰略、到合作夥伴、團隊磨合都亟待需要新一輪的整合。而找到自身定位和方向感的英菲尼迪讓陸逸們認為,

聚焦了客戶體驗提升,聚焦到可持續發展,這些都讓未來的發展夯實了一個比較扎實的基礎。

作為陸逸的搭檔——東風英菲尼迪執行副總經理雷新也深有同感,他表示,“這一年,我們的團隊對發展方向的把握,對未來的期望都高度一致,我們充滿信心。這信心不僅僅來自東風英菲尼迪團隊自身,還來自股東,來自我們的經銷商合作夥伴,

這非常重要。對於未來的發展,我們最看重的不是量的激增,而是可持續的發展。”

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陸逸

苦中有樂的是,陸逸一直看重的經銷商盈利和團隊的成長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據統計,2017年,全網超過64%的經銷商盈利情況相較2016年顯著增長。其中,86%營業三年以上的經銷商,利潤水準得到大幅提升。在陸逸看來,這是轉換經銷商運營思路後水到渠成的結果,即從之前的管理經銷商到管理市場。

“今年這一年對我們來說是調整的一年,我們跟經銷商合作非常密切,無話不說。以往的常規思路是管理經銷商,但我們現在調整了思路,我們不應該去管理經銷商,而是應該與經銷商一同攜手去管理市場、去理解消費者。”

這樣思路的轉換也讓英菲尼迪和經銷商的工作方向更加聚焦,工作重心都圍繞在同一個方向:客戶價值。

“我們要著重關注客戶需求、關注市場變化,為客戶創造價值以及提供優質的體驗,只有這樣,才有更好的市場表現。我們跟經銷商合作夥伴不是傳統的管理調控關係,我們跟經銷商的關係會越來越簡單、方向一致:雙方共同管理這個市場、為客戶創造價值。”

在豪華汽車市場如此白熱化的激烈競爭之中,並不是產品大年的東風英菲尼迪交出了一份穩健的成績單。根據統計,東風英菲尼迪10月單月銷量4173台,同比增長9.6%;1-10月累計銷量37977台,同比增長15.4%。

在團隊上,令陸逸感到格外高興的是,團隊的面貌和士氣有了很大的改觀。“過去一年,令我非常開心的是團隊的成長,90%以上的新增管理職位晉升都來自內部員工”人心齊才能泰山移,內外都面臨重重全新挑戰的英菲尼迪而言,一支士氣高漲、素質過硬的團隊是前行的根本所在。

“‘挑戰者’不是全新的戰略”

從敢愛到挑戰者,東風英菲尼迪是要改弦更張、推倒重來嗎?一直是很多人的疑問。而在陸逸與東風英菲尼迪看來,挑戰者戰略的提出並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而是一次英菲尼迪品牌在中國市場新的“進化”。

“今年我們提出的‘挑戰者’這個口號不是一個全新的戰略,而是英菲尼迪發展的真實情況。英菲尼迪進入中國市場時間並不久,合資公司成立也才3年時間,消費者對於我們並不是非常瞭解。我們希望英菲尼迪的品牌訴求和精神能夠真正深入地傳遞給消費者。我覺得這是一個進化的過程。”陸毅如是強調。

這次全新口號的提出,實則是英菲尼迪對於品牌內涵上的再提煉,在凝結。“挑戰者”品牌戰略是跟公司的發展計畫保持一致 。“挑戰者”其實不是一個全新的戰略,而是從品牌誕生之日起就存在的一種精神。

除了挑戰者的口號這樣的直觀變化之外,全方位的進化還體現在本土化、技術更迭等深層次的方面。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英菲尼迪本土化就迎來了新的契機,就是全新的大連工廠即將投產。

東風英菲尼迪執行副總經理雷新

總產能達到30萬輛的大連工廠“履新”英菲尼迪,並投產全新的SUV車型,讓其國產產品的競爭力方面上羽翼漸豐。

大連工廠一期已建成年產11萬輛的整車生產規模,未來最終建設完成年產30萬輛,擁有衝壓、焊裝、塗裝、樹脂和總裝五大工藝。作為英菲尼迪在中國的第二個國產化生產基地,大連工廠憑藉雷諾日產全球史上最高得分獲得英菲尼迪4.5分資質認證。

而在技術更迭上,英菲尼迪也體現了進化的基因。廣州車展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英菲尼迪發佈了全球首款量產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發動機VC-Turbo,對於這次技術上的革新,陸逸讚不絕口。他強調,“這款發動機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攻克了內燃機發展史上130餘年關於高性能和高效能不可兼得的課題,在汽車發動機動力、效率和排放量等方面可以說是樹立了新的標杆。”

“目前這款發動機在。明年在中國的市場上我們會在市場上推出這款發動機。它實現了大扭矩和高效率,且排放量更低,該款發動機還將實現優於同等功率V6發動機27%的燃油效率,可謂是“魚和熊掌可以兼得”。”與此同時,他還透露,未來在大連工廠投產的SUV車型將率先搭載。

“我們不是一家電影公司”

今年對於英菲尼迪而言,聚焦客戶,打造客戶體驗的全價值鏈是核心工作目標,那麼英菲尼迪客戶是一群怎樣的人呢?英菲尼迪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觀,所以,對我們來說要不斷地探索怎麼樣去為客戶打造一個好的品牌,一個從技術、服務、產品等方面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價值感的品牌,這也是我們的目標。”陸逸在採訪時就反復提及關注客戶是英菲尼迪的基本價值觀之一。

而雷新則詳細介紹了客戶體驗打造背後的全方位系統工程。“我們需要進行客戶聚焦,聚焦客戶價值認同,所以我們打造了潛能覺醒挑戰賽、SUV挑戰之路等一系列創新體驗平臺,請他們一起參與其中,回應他們的精神訴求,這也是英菲尼迪全球“EMPOWER THE DRIVE”品牌戰略的具體體現。”

汽車頭條APP還瞭解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車主用‘英菲尼迪’的品牌名給自己的雙胞胎女兒取名櫻菲和妮迪。英菲尼迪的進化正在悄然發生著化學反應。

雖然品牌的進化在持續,不同階段口號不同,聚焦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但在打造客戶體驗的全價值鏈的工作中,陸逸強調了作為一家豪華汽車品牌的“初心”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以卓越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不同時代的人會有不同的標籤和需求,但對於汽車的基本訴求都是一樣的。我們是一家產品導向的汽車製造企業,不是一家電影公司。一家電影公司可以不段嘗試不同的電影類型,文藝片、科幻片等等都可以。”

馮小剛可以拍《甲方乙方》這樣的賀歲劇,也可以拍《芳華》這樣的文藝片,但汽車產品作為工業化產品的屬性同電影有著天壤之別。

“但對於汽車產品來說,首先要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需求:不管是70後還是80後,都需要一台安全的車,需要一些輔助技術使得駕駛過程更加輕鬆、便捷。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造車工藝、安全性、空間設計、駕控感受等方面都是一流的、都是符合豪華品牌標準的。”陸逸斬釘截鐵地表示。

他認為,無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進化中的英菲尼迪所迸發出的品牌文化都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共鳴。“豪華品牌到底是為誰打造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曾見過60歲的客人買QX30。QX30是一款線條優美的產品,體現了英菲尼迪獨特的設計美學。再比如說,90後可能不會喜歡太大的SUV,80後可能比較喜歡Q50L。英菲尼迪的設計是與時代趨勢和消費者精神訴求相吻合。在面對多元化的需求時,我們首先要把產品做好,同時在傳播中集中體現品牌文化——英菲尼迪的品牌文化是富於挑戰精神、比較有突破力的風格。”

“壓力的背後永遠是快樂,沒有壓力也不會得到快樂。”作為一名曾經在寶馬、捷豹路虎等豪華品牌工作的行銷“老兵”,陸逸對汽車頭條APP如是袒露心聲。在壓力面前求索,在壓力中收穫快樂,相信這是包括陸逸在內的汽車行銷人的共同“信條”。

談及英菲尼迪車主,陸逸曾經如是描述,“他們不僅非常懂車、非常懂技術,也非常熱愛生活,敢於嘗試新鮮的事物,敢於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不斷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在汽車頭條APP看來,“敢於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不斷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或許同樣也成為了英菲尼迪和“陸逸們”在2018年“小目標”。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其中,86%營業三年以上的經銷商,利潤水準得到大幅提升。在陸逸看來,這是轉換經銷商運營思路後水到渠成的結果,即從之前的管理經銷商到管理市場。

“今年這一年對我們來說是調整的一年,我們跟經銷商合作非常密切,無話不說。以往的常規思路是管理經銷商,但我們現在調整了思路,我們不應該去管理經銷商,而是應該與經銷商一同攜手去管理市場、去理解消費者。”

這樣思路的轉換也讓英菲尼迪和經銷商的工作方向更加聚焦,工作重心都圍繞在同一個方向:客戶價值。

“我們要著重關注客戶需求、關注市場變化,為客戶創造價值以及提供優質的體驗,只有這樣,才有更好的市場表現。我們跟經銷商合作夥伴不是傳統的管理調控關係,我們跟經銷商的關係會越來越簡單、方向一致:雙方共同管理這個市場、為客戶創造價值。”

在豪華汽車市場如此白熱化的激烈競爭之中,並不是產品大年的東風英菲尼迪交出了一份穩健的成績單。根據統計,東風英菲尼迪10月單月銷量4173台,同比增長9.6%;1-10月累計銷量37977台,同比增長15.4%。

在團隊上,令陸逸感到格外高興的是,團隊的面貌和士氣有了很大的改觀。“過去一年,令我非常開心的是團隊的成長,90%以上的新增管理職位晉升都來自內部員工”人心齊才能泰山移,內外都面臨重重全新挑戰的英菲尼迪而言,一支士氣高漲、素質過硬的團隊是前行的根本所在。

“‘挑戰者’不是全新的戰略”

從敢愛到挑戰者,東風英菲尼迪是要改弦更張、推倒重來嗎?一直是很多人的疑問。而在陸逸與東風英菲尼迪看來,挑戰者戰略的提出並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而是一次英菲尼迪品牌在中國市場新的“進化”。

“今年我們提出的‘挑戰者’這個口號不是一個全新的戰略,而是英菲尼迪發展的真實情況。英菲尼迪進入中國市場時間並不久,合資公司成立也才3年時間,消費者對於我們並不是非常瞭解。我們希望英菲尼迪的品牌訴求和精神能夠真正深入地傳遞給消費者。我覺得這是一個進化的過程。”陸毅如是強調。

這次全新口號的提出,實則是英菲尼迪對於品牌內涵上的再提煉,在凝結。“挑戰者”品牌戰略是跟公司的發展計畫保持一致 。“挑戰者”其實不是一個全新的戰略,而是從品牌誕生之日起就存在的一種精神。

除了挑戰者的口號這樣的直觀變化之外,全方位的進化還體現在本土化、技術更迭等深層次的方面。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英菲尼迪本土化就迎來了新的契機,就是全新的大連工廠即將投產。

東風英菲尼迪執行副總經理雷新

總產能達到30萬輛的大連工廠“履新”英菲尼迪,並投產全新的SUV車型,讓其國產產品的競爭力方面上羽翼漸豐。

大連工廠一期已建成年產11萬輛的整車生產規模,未來最終建設完成年產30萬輛,擁有衝壓、焊裝、塗裝、樹脂和總裝五大工藝。作為英菲尼迪在中國的第二個國產化生產基地,大連工廠憑藉雷諾日產全球史上最高得分獲得英菲尼迪4.5分資質認證。

而在技術更迭上,英菲尼迪也體現了進化的基因。廣州車展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英菲尼迪發佈了全球首款量產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發動機VC-Turbo,對於這次技術上的革新,陸逸讚不絕口。他強調,“這款發動機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攻克了內燃機發展史上130餘年關於高性能和高效能不可兼得的課題,在汽車發動機動力、效率和排放量等方面可以說是樹立了新的標杆。”

“目前這款發動機在。明年在中國的市場上我們會在市場上推出這款發動機。它實現了大扭矩和高效率,且排放量更低,該款發動機還將實現優於同等功率V6發動機27%的燃油效率,可謂是“魚和熊掌可以兼得”。”與此同時,他還透露,未來在大連工廠投產的SUV車型將率先搭載。

“我們不是一家電影公司”

今年對於英菲尼迪而言,聚焦客戶,打造客戶體驗的全價值鏈是核心工作目標,那麼英菲尼迪客戶是一群怎樣的人呢?英菲尼迪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觀,所以,對我們來說要不斷地探索怎麼樣去為客戶打造一個好的品牌,一個從技術、服務、產品等方面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價值感的品牌,這也是我們的目標。”陸逸在採訪時就反復提及關注客戶是英菲尼迪的基本價值觀之一。

而雷新則詳細介紹了客戶體驗打造背後的全方位系統工程。“我們需要進行客戶聚焦,聚焦客戶價值認同,所以我們打造了潛能覺醒挑戰賽、SUV挑戰之路等一系列創新體驗平臺,請他們一起參與其中,回應他們的精神訴求,這也是英菲尼迪全球“EMPOWER THE DRIVE”品牌戰略的具體體現。”

汽車頭條APP還瞭解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車主用‘英菲尼迪’的品牌名給自己的雙胞胎女兒取名櫻菲和妮迪。英菲尼迪的進化正在悄然發生著化學反應。

雖然品牌的進化在持續,不同階段口號不同,聚焦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但在打造客戶體驗的全價值鏈的工作中,陸逸強調了作為一家豪華汽車品牌的“初心”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以卓越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不同時代的人會有不同的標籤和需求,但對於汽車的基本訴求都是一樣的。我們是一家產品導向的汽車製造企業,不是一家電影公司。一家電影公司可以不段嘗試不同的電影類型,文藝片、科幻片等等都可以。”

馮小剛可以拍《甲方乙方》這樣的賀歲劇,也可以拍《芳華》這樣的文藝片,但汽車產品作為工業化產品的屬性同電影有著天壤之別。

“但對於汽車產品來說,首先要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需求:不管是70後還是80後,都需要一台安全的車,需要一些輔助技術使得駕駛過程更加輕鬆、便捷。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造車工藝、安全性、空間設計、駕控感受等方面都是一流的、都是符合豪華品牌標準的。”陸逸斬釘截鐵地表示。

他認為,無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進化中的英菲尼迪所迸發出的品牌文化都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共鳴。“豪華品牌到底是為誰打造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曾見過60歲的客人買QX30。QX30是一款線條優美的產品,體現了英菲尼迪獨特的設計美學。再比如說,90後可能不會喜歡太大的SUV,80後可能比較喜歡Q50L。英菲尼迪的設計是與時代趨勢和消費者精神訴求相吻合。在面對多元化的需求時,我們首先要把產品做好,同時在傳播中集中體現品牌文化——英菲尼迪的品牌文化是富於挑戰精神、比較有突破力的風格。”

“壓力的背後永遠是快樂,沒有壓力也不會得到快樂。”作為一名曾經在寶馬、捷豹路虎等豪華品牌工作的行銷“老兵”,陸逸對汽車頭條APP如是袒露心聲。在壓力面前求索,在壓力中收穫快樂,相信這是包括陸逸在內的汽車行銷人的共同“信條”。

談及英菲尼迪車主,陸逸曾經如是描述,“他們不僅非常懂車、非常懂技術,也非常熱愛生活,敢於嘗試新鮮的事物,敢於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不斷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在汽車頭條APP看來,“敢於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不斷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或許同樣也成為了英菲尼迪和“陸逸們”在2018年“小目標”。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