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好騎的共用單車死掉了,小藍做錯了什麼?

但其實說到底,小藍單車倒下的原因也無非只有一個:沒錢。

本文共計3376字,閱讀時間5分鐘。

小藍單車辦公區 攝影 | 薛星星

記者 | 薛星星

編輯 | 趙力

今天下午,小藍單車位於北京望京的總部空無一人,整個樓層只剩下黑屏的電腦螢幕,角落零散著放著幾輛小藍單車。一位物業管理人員說,一層人都走了,1點鐘的時候就全部走完了。

上午,小藍單車的員工被臨時通知到公司整理個人物品,有人在社交軟體上發了“公司解散”的消息,

供應商、媒體、用戶蜂擁而至,物業的人說後來有人報了警,員警處理完了也跟著用戶一起問,我的押金都退了3個月,怎麼還沒到?

這似乎是繼酷騎單車之後,倒下的又一家主流共用單車企業。這家由高端自行車品牌野獸騎行孵化的共用單車,從年初入局後便憑藉舒適的騎行體驗而俘獲一眾用戶。但自9月份押金問題集中爆發後,便一直負面纏身。

小藍單車的一名技術人員說:“可能會有人整體收購我們,

估計會換個牌子繼續做。”

昨天我還正常上班呢,今天就這樣了

小藍單車並不差錢,至少在剛剛入場的時候。

今年1月,成立僅2個月後,小藍單車獲得黑洞資本領投的4億元A輪融資,估值10億人民幣。當時小藍單車創始人兼CEO李剛面對媒體信心滿滿,他多次強調小藍單車時市面上最好騎的共用單車,用戶是會用腳投票的。

剛到北京時,小藍單車在望京SOHO辦公,

媒體採訪都要約到樓下的咖啡廳裡。後來,小藍單車在望京東附近的一棟高檔寫字樓包下了一整層,租金不菲。一名物業管理人員說:“這一整層都是他們的,一天2萬,還欠了我們200多萬。”

李剛已經很久都沒有在公司露面了。上述小藍單車的技術人員說,公司的高層都已經多日未在公司露面。負責市場的副總裁胡宇沸上個月還能見到幾次,這個月就再也沒見過。今天的事情出來後,

胡宇沸對媒體說,他已經離職多日了。有人在社交網路上發帖稱,胡已於近日入職餓了麼。

小藍單車的官微仍然置頂著10月20號發佈的關於處理退款事宜的公告。在公告中小藍單車承諾,用戶在2017年10月30日前申請退款的押金,將在11月10日前退還完畢。

今天,一名辦公樓下抽煙的小藍單車工作人員憤憤地說,本來想著今天上午走的時候把押金給退了,結果發現退款通道已經關閉了,

“就是即便帳戶上有錢,你想退也退不了。”

有媒體報導稱,小藍單車拖欠供應商的資金有2億人民幣之多,涉及70余家供應商。在二手拍賣平臺上,一名小藍單車的用戶叫價150元出賣扛回家的小藍單車。某職場社交軟體上,小藍單車的員工匿名發帖,大罵小藍單車拖欠工資。上述小藍單車技術人員向記者證實,現在公司仍拖欠一個半月的工資。

小藍單車辦公樓的物業人員對前來討要押金的用戶已經駕輕就熟。一名前臺小姐熟練地勸導想要前往8層討要押金的小藍單車用戶,樓上都沒人了,人已經走完了。該寫字樓的前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小藍單車的線下退款管道。“你上去也沒用,如果是退押金的話你可以到前臺登記,前臺會幫你聯繫小藍單車的人。”

物業對前來討要押金的用戶頗為頭疼,怎麼勸說樓上小藍單車的人都已經走完了,用戶依然執意要上樓看看。“我也還有200的押金也沒退呢。”一名保安現身說法地說道。

小藍單車位於8層的辦公室確實已經人去樓空,但在幾個小時之前,這裡仍擁擠著前來整理個人物品的小藍單車員工、被拖欠巨額款項的供應商、討要押金的用戶及聞風而動的媒體記者。

“下午1點的時候就全走完了,一個人也沒了。”一名穿著呢子大衣的物業管理人員透著玻璃門對站在小藍單車辦公室前的尋找中國創客記者說道。

玻璃門內,一排排的工位空無一人,電腦顯示幕都關閉著,正門口掛著一輛山地自行車,顯示這是一家與自行車有關的公司。

“昨天我還正常上班呢,今天就這樣了。”上述小藍單車的技術人員懷裡抱著兩本書,有些不解地說。“你們用的軟體後臺90%的代碼都是我寫的。”他對前來討要押金的用戶說,“本來我們還有新版本上線,現在看來也懸了。”

就是沒錢了

但其實說到底,小藍單車倒下的原因也無非只有一個:沒錢。

在今年1月份拿到黑洞領投的4億元融資之後,小藍單車就再也沒有從投資方手上拿到一分錢。

這並不是說小藍單車的產品不好,事實上,正如小藍單車一貫標榜的一樣,小藍單車的車子確實很好騎。

用戶也很買帳。小藍單車從9月份陸陸續續地爆出押金難退的問題後,依然有部分忠實使用者在社交媒體上留言,對小藍單車表示惋惜,並稱“小藍單車是騎過的所有共用單車中最好騎的一款”。

在“好騎”這一點上,小藍單車無疑是成功的,這也是李剛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的優勢之一。“我們之所以做共用單車,就是因為現在市面上的車還不夠好騎。”

曾經成功創辦了高端自行車品牌“野獸騎行”的自行車愛好者李剛相信,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在年初的一次採訪中,他樂觀地對尋找中國創客說,7月將會是一個分水嶺,“所有為了速度欠下的,都將加倍奉還。”

李剛說對了一半,7月確實是一個分水嶺——對於小藍單車來說。7月之後,小藍單車的問題被逐漸爆出,一發不可收拾。

遲遲從投資人手裡拿不到錢,也沒有別的原因,錢都被行業的前兩名拿到了。

共用單車行業,堪稱是創投圈投資環境的真實寫照:老大老二幾乎拿光了市面上的所有錢,老三老四老五分著犄角旮旯的一點錢。

投資也是紮堆的。同一個賽道裡,越是頭部的玩家越容易獲得投行的青睞,“百團大戰”、滴滴UBER,無不揭示了這一點。

在共用單車這種產品高度同質化的賽道上,各家的資金實力並不是均等遞減的,而是斷崖式的涇渭分明。

對比單車行業的前兩名摩拜和ofo,在小藍單車苦求B輪融資未果的2017年上半年,兩家分別完成了3輪融資,從投資機構裡拿到錢合計超過了21億美元。

之所以強調拿的錢多少,在於共用單車本身並不是一個輕資產的行業。對於前期需要大量鋪量的共用單車來說,手上拿到的錢直接決定了能夠佔領多大的市場份額。

當然,前期的租金收益是共用單車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但問題在於,由於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潮汐效應”,共用單車對運營的要求極高,各地下發的共用單車新規也明文規定了共用單車企業配備的運維人員數量。

這導致了運營成為繼單車成本外共用單車企業的又一重要開支,加上前期擴張市場各家大打免費政策,使得共用單車企業唯有靠資本輸血才能存活。ofo早期的投資人朱嘯虎甚至放言,摩拜和ofo唯有合併才可能實現盈利。

不歸路

在共用單車玩家中,小藍單車一直不吝於在單車上下成本,其發佈的一代產品造價就達到了1000元,二代產品bluegogo pro更進一步上探到2000元檔位,幾乎與摩拜一代的造價持平。

截至目前,小藍單車對外披露的單車投放總量為70萬輛,即便全部按照1代1000元的標準來計算,總成本就已達到了7億元人民幣,而其披露的融資總額卻僅有4億元。

這幾乎註定了幾乎從一開始,小藍單車就要踏上缺錢的不歸路。小藍單車在今年上半年為了籌措資金幾乎絞盡腦汁。

首當其中的是挪用用戶押金。今年2月,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曾證實,小藍單車的用戶押金一部分留存,用於客戶的退款需求,而另一部分則被挪用於繼續生產車輛上。

按照小藍單車透露的超過2000萬使用者資料,即便去除其中部分使用者為免押金使用者,按照1000萬用戶繳納押金,押金99元來計算,押金總數就已超過9.9億元。之後,小藍單車更是將押金上調至199元。

李剛甚至想到了在單車上增加電子螢幕來變現。5月份,小藍單車曾對外發佈了一款bluegogo Pro2的產品,在車把上增加了一款7.9英寸的電子屏。李剛希望將pro 2上搭載的7.9寸電子螢幕變成一個廣告載體,通過廣告收入來獲得盈利。“這將把共用單車的市場規模推向千億元!”

但截至目前該產品也未上線。有知情人士告訴尋找中國創客,因為技術原因,pro 2至今尚未量產。“一輛也沒有生產出來,都是PS的。”

除了單車昂貴的造價,橫亙在小藍單車面前的另一難題是一線城市激烈的競爭成本。

在二線共用單車玩家中,小藍單車是少數選擇在一線城市同摩拜、ofo硬碰硬的企業之一。李剛的邏輯在於,我的車比你們好騎,用戶在同等條件下會選擇小藍而非其他品牌。

但李剛忽略了由之帶來的兩個問題:

1、一線城市的競爭更加激烈,各家“燒錢”情況嚴重。

2、潮汐現象在一線城市更加明顯,對運維的要求更重。

摩拜和ofo的體量顯然要比小藍大的多,車多錢也多。在前期,兩家對用戶幾乎是完全免費,甚至還同各個品牌跨界合作進行各類優惠活動。運維方面更是如此,尋找中國創客曾於今年8月對國貿地區的共用單車運維人員進行調查,發現在同一地鐵站附近,摩拜及ofo少則七八人多則十幾人,而小藍單車卻僅有一人負責運營。

下午,在小藍單車空蕩蕩的辦公室門口,這位曾表示寫出了後臺90%代碼的技術碼農是今天最後離開公司的幾位員工之一,他說,其實這兩個月也有一些預感,提的方案經常會被駁回,無法實行。

但他仍然對今天的事情感到突然。他安慰前來討要押金的用戶,後臺仍會一直更新,小藍單車還在。

小藍單車大多數員工都已經早早離開了,在此之前,小藍單車已經解散了北京的市場及運營團隊。一位在10月初離職的員工對尋找中國創客解釋離職的原因:你懂的。

危機爆發後,小藍單車曾經有過一線希望,但很快破滅了。“本來和永安行都談的差不多了,結果人家收購了Hellobike。”該離職員工說。

一名前臺小姐熟練地勸導想要前往8層討要押金的小藍單車用戶,樓上都沒人了,人已經走完了。該寫字樓的前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小藍單車的線下退款管道。“你上去也沒用,如果是退押金的話你可以到前臺登記,前臺會幫你聯繫小藍單車的人。”

物業對前來討要押金的用戶頗為頭疼,怎麼勸說樓上小藍單車的人都已經走完了,用戶依然執意要上樓看看。“我也還有200的押金也沒退呢。”一名保安現身說法地說道。

小藍單車位於8層的辦公室確實已經人去樓空,但在幾個小時之前,這裡仍擁擠著前來整理個人物品的小藍單車員工、被拖欠巨額款項的供應商、討要押金的用戶及聞風而動的媒體記者。

“下午1點的時候就全走完了,一個人也沒了。”一名穿著呢子大衣的物業管理人員透著玻璃門對站在小藍單車辦公室前的尋找中國創客記者說道。

玻璃門內,一排排的工位空無一人,電腦顯示幕都關閉著,正門口掛著一輛山地自行車,顯示這是一家與自行車有關的公司。

“昨天我還正常上班呢,今天就這樣了。”上述小藍單車的技術人員懷裡抱著兩本書,有些不解地說。“你們用的軟體後臺90%的代碼都是我寫的。”他對前來討要押金的用戶說,“本來我們還有新版本上線,現在看來也懸了。”

就是沒錢了

但其實說到底,小藍單車倒下的原因也無非只有一個:沒錢。

在今年1月份拿到黑洞領投的4億元融資之後,小藍單車就再也沒有從投資方手上拿到一分錢。

這並不是說小藍單車的產品不好,事實上,正如小藍單車一貫標榜的一樣,小藍單車的車子確實很好騎。

用戶也很買帳。小藍單車從9月份陸陸續續地爆出押金難退的問題後,依然有部分忠實使用者在社交媒體上留言,對小藍單車表示惋惜,並稱“小藍單車是騎過的所有共用單車中最好騎的一款”。

在“好騎”這一點上,小藍單車無疑是成功的,這也是李剛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的優勢之一。“我們之所以做共用單車,就是因為現在市面上的車還不夠好騎。”

曾經成功創辦了高端自行車品牌“野獸騎行”的自行車愛好者李剛相信,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在年初的一次採訪中,他樂觀地對尋找中國創客說,7月將會是一個分水嶺,“所有為了速度欠下的,都將加倍奉還。”

李剛說對了一半,7月確實是一個分水嶺——對於小藍單車來說。7月之後,小藍單車的問題被逐漸爆出,一發不可收拾。

遲遲從投資人手裡拿不到錢,也沒有別的原因,錢都被行業的前兩名拿到了。

共用單車行業,堪稱是創投圈投資環境的真實寫照:老大老二幾乎拿光了市面上的所有錢,老三老四老五分著犄角旮旯的一點錢。

投資也是紮堆的。同一個賽道裡,越是頭部的玩家越容易獲得投行的青睞,“百團大戰”、滴滴UBER,無不揭示了這一點。

在共用單車這種產品高度同質化的賽道上,各家的資金實力並不是均等遞減的,而是斷崖式的涇渭分明。

對比單車行業的前兩名摩拜和ofo,在小藍單車苦求B輪融資未果的2017年上半年,兩家分別完成了3輪融資,從投資機構裡拿到錢合計超過了21億美元。

之所以強調拿的錢多少,在於共用單車本身並不是一個輕資產的行業。對於前期需要大量鋪量的共用單車來說,手上拿到的錢直接決定了能夠佔領多大的市場份額。

當然,前期的租金收益是共用單車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但問題在於,由於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潮汐效應”,共用單車對運營的要求極高,各地下發的共用單車新規也明文規定了共用單車企業配備的運維人員數量。

這導致了運營成為繼單車成本外共用單車企業的又一重要開支,加上前期擴張市場各家大打免費政策,使得共用單車企業唯有靠資本輸血才能存活。ofo早期的投資人朱嘯虎甚至放言,摩拜和ofo唯有合併才可能實現盈利。

不歸路

在共用單車玩家中,小藍單車一直不吝於在單車上下成本,其發佈的一代產品造價就達到了1000元,二代產品bluegogo pro更進一步上探到2000元檔位,幾乎與摩拜一代的造價持平。

截至目前,小藍單車對外披露的單車投放總量為70萬輛,即便全部按照1代1000元的標準來計算,總成本就已達到了7億元人民幣,而其披露的融資總額卻僅有4億元。

這幾乎註定了幾乎從一開始,小藍單車就要踏上缺錢的不歸路。小藍單車在今年上半年為了籌措資金幾乎絞盡腦汁。

首當其中的是挪用用戶押金。今年2月,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曾證實,小藍單車的用戶押金一部分留存,用於客戶的退款需求,而另一部分則被挪用於繼續生產車輛上。

按照小藍單車透露的超過2000萬使用者資料,即便去除其中部分使用者為免押金使用者,按照1000萬用戶繳納押金,押金99元來計算,押金總數就已超過9.9億元。之後,小藍單車更是將押金上調至199元。

李剛甚至想到了在單車上增加電子螢幕來變現。5月份,小藍單車曾對外發佈了一款bluegogo Pro2的產品,在車把上增加了一款7.9英寸的電子屏。李剛希望將pro 2上搭載的7.9寸電子螢幕變成一個廣告載體,通過廣告收入來獲得盈利。“這將把共用單車的市場規模推向千億元!”

但截至目前該產品也未上線。有知情人士告訴尋找中國創客,因為技術原因,pro 2至今尚未量產。“一輛也沒有生產出來,都是PS的。”

除了單車昂貴的造價,橫亙在小藍單車面前的另一難題是一線城市激烈的競爭成本。

在二線共用單車玩家中,小藍單車是少數選擇在一線城市同摩拜、ofo硬碰硬的企業之一。李剛的邏輯在於,我的車比你們好騎,用戶在同等條件下會選擇小藍而非其他品牌。

但李剛忽略了由之帶來的兩個問題:

1、一線城市的競爭更加激烈,各家“燒錢”情況嚴重。

2、潮汐現象在一線城市更加明顯,對運維的要求更重。

摩拜和ofo的體量顯然要比小藍大的多,車多錢也多。在前期,兩家對用戶幾乎是完全免費,甚至還同各個品牌跨界合作進行各類優惠活動。運維方面更是如此,尋找中國創客曾於今年8月對國貿地區的共用單車運維人員進行調查,發現在同一地鐵站附近,摩拜及ofo少則七八人多則十幾人,而小藍單車卻僅有一人負責運營。

下午,在小藍單車空蕩蕩的辦公室門口,這位曾表示寫出了後臺90%代碼的技術碼農是今天最後離開公司的幾位員工之一,他說,其實這兩個月也有一些預感,提的方案經常會被駁回,無法實行。

但他仍然對今天的事情感到突然。他安慰前來討要押金的用戶,後臺仍會一直更新,小藍單車還在。

小藍單車大多數員工都已經早早離開了,在此之前,小藍單車已經解散了北京的市場及運營團隊。一位在10月初離職的員工對尋找中國創客解釋離職的原因:你懂的。

危機爆發後,小藍單車曾經有過一線希望,但很快破滅了。“本來和永安行都談的差不多了,結果人家收購了Hellobike。”該離職員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