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半導體行業協會預警:十大IC設計企業毛利持續減少

2017年,我國晶片設計業的產業集中度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在中國積體電路設計業2017年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積體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表示,目前,晶片設計業主要面臨設計產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主流設計創新不足,設計企業過多關注特定市場,整體實力不強和人才緊缺等問題。

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有1380家積體電路設計企業,比去年增加18家。在《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頒佈、企業數量井噴後,本土IC企業的發展趨於理性。

魏少軍指出,2017 年,晶片設計業銷售收入預計為 1945.98億元,同比增長 28.15% ,占全球積體電路設計業的比重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超過1/3。

不過,我國晶片設計業的產業集中度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據統計,2017年我國十大IC設計企業的銷售總和達到893.15億元,占行業總銷售額的45.9%,與去年的46.1%基本持平,略有下滑。

魏少軍表示,十大企業銷售額占行業銷售總額的比例是反應產業集中度非常重要的指標。

與美國接近90%和中國臺灣地區 80%相比,中國大陸的集中度仍然偏低,沒有得到改善。

盈利方面,2017年有601家IC設計企業盈利,與去年503家相比提高20% ;不盈利企業的數量從去年的859家減少到779家。魏少軍表示,根據對前100名IC設計企業的統計顯示,這些企業的平均毛利率大概為29.28%,較上年的30%略有下降。

值得警惕的是,十大IC設計企業的平均毛利率為22.67%,與2016年的30%相比,明顯下降。十大企業規模增長的同時,

盈利能力缺在持續減弱。這一現象從去年開始出現,今年仍在持續。

雖然2017年我國在伺服器CPU、桌上型電腦CPU、嵌入式CPU、智慧電視晶片以及人工智慧晶片等領域也出現了蘇州中晟宏芯、上海兆芯、杭州中天 、海思半導體、寒武紀等公司,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

首先,我國晶片設計業提供的產品尚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魏少軍表示,雖然我國設計業的銷售占當年晶片消費價值的比例從13%提升到2016年的26%,

但在微處理器、記憶體等高端領域沒有什麼建樹,而這部分晶片佔據了進口積體電路的近70%。

據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積體電路進口額15007.7億元人民幣。截至10月,今年進口額已達14093.0億元。

同時,我國積體電路設計業的主流設計尚未擺脫跟隨,產品創新能力有待提高。魏少軍指出,這些年來,我國企業的產品升級換代主要依靠工藝和EDA工具進步的現象並沒有根本改觀。

能夠根據自己的產品和所採用的工藝、自行定義沒計流程,並採用COT設計方法進行產品開發的企業少之又少。

此外,我國晶片設計企業過多地把精力放在特定市場而不是公開市場上。魏少軍稱,由於本土公司在CPU、DSP和FPGA等高端晶片和國際主要玩家差距太大,同時又迫于生存壓力,不得不將主攻方向放在特定市場,久而久之,競爭能力和競爭意識下降,失去在公開市場競爭的決心和勇氣;而且特定市場銷售有限,反過來影響產品進步。魏少軍表示,這種惡性循環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為數不多的高端晶片企業的發展,所以“未來如果不把精力轉向95%的公開市場,即使在5%的特定市場做的再好,最終依然無法成為市場王者。”

目前,我國晶片設計整體產業實力仍然不強。今年全行業的銷售總和雖然接近300億美元,但與全球強勁增長、總額近4000億美元的市場相比,依然只占7.5%。

人才緊缺問題依然不容忽視。魏少軍表示,晶片設計業的人才缺口有6萬人以上,如果考慮到人才培養的時間成本,缺口更大。

面對諸多挑戰,中國晶片行業曾寄希望於通過國際並購快速壯大自己的產業,但近兩年中國晶片的海外並購一直受到美國的阻擊。2017年9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下達行政指令,叫停了中國背景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 Fund Partners)對美國晶片製造商Lattice(萊迪思)的收購。

2016年,福建宏芯基金(Fujian Grand Chip Investment Fund)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生產商艾思強(Aixtron)被美國海外投資委員叫停;美國Fairchild(仙童半導體)公司拒絕中國半導體公司華潤微電子和華創投資 26 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也是擔心美國監管當局反對。2015年,紫光集團最終放棄對美國晶片存儲巨頭 Micron(美光科技)、美國老牌存儲公司西部資料的收購交易均與CFIUS的審查有關。

因此,在半導體行業只能依靠中國本土公司的發展。魏少軍表示,設計業的產出是積體電路產品,在目前我國缺少IDM的前提下,設計業責無旁貸地將承擔起大力發展中國積體電路產品的重任。

失去在公開市場競爭的決心和勇氣;而且特定市場銷售有限,反過來影響產品進步。魏少軍表示,這種惡性循環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為數不多的高端晶片企業的發展,所以“未來如果不把精力轉向95%的公開市場,即使在5%的特定市場做的再好,最終依然無法成為市場王者。”

目前,我國晶片設計整體產業實力仍然不強。今年全行業的銷售總和雖然接近300億美元,但與全球強勁增長、總額近4000億美元的市場相比,依然只占7.5%。

人才緊缺問題依然不容忽視。魏少軍表示,晶片設計業的人才缺口有6萬人以上,如果考慮到人才培養的時間成本,缺口更大。

面對諸多挑戰,中國晶片行業曾寄希望於通過國際並購快速壯大自己的產業,但近兩年中國晶片的海外並購一直受到美國的阻擊。2017年9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下達行政指令,叫停了中國背景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 Fund Partners)對美國晶片製造商Lattice(萊迪思)的收購。

2016年,福建宏芯基金(Fujian Grand Chip Investment Fund)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生產商艾思強(Aixtron)被美國海外投資委員叫停;美國Fairchild(仙童半導體)公司拒絕中國半導體公司華潤微電子和華創投資 26 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也是擔心美國監管當局反對。2015年,紫光集團最終放棄對美國晶片存儲巨頭 Micron(美光科技)、美國老牌存儲公司西部資料的收購交易均與CFIUS的審查有關。

因此,在半導體行業只能依靠中國本土公司的發展。魏少軍表示,設計業的產出是積體電路產品,在目前我國缺少IDM的前提下,設計業責無旁貸地將承擔起大力發展中國積體電路產品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