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Honda Hater眼中最有戰鬥格Honda Civic

沒什麼好掩飾的,筆者是Honda Hater,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可能是千禧年後本田在F1的慘敗,培養出筆者這類在主場狂噓客場擁躉的“勝利球迷”。什麼本田神話,於我心都是裝腔作勢,你懂的,

NA直四那種刺破耳膜的腔調,卻不見得加速感有多強。

雖是Hater,但不得不承認在日本性能車蓬勃的90年代,本田是最有生命力的車廠之一,他們有NSX、Integra DC2、EG、EK、CR-X以及S2000,每一款都是影響世界車壇的熱門性能車,即便今天這些車型仍有餘溫。經歷90年代的性能爬坡後,本田的光芒減弱了,NSX停產十年才得以換代,正如大家所見新NSX並不驚豔,性能參數弱于歐洲對手,而S2000至今還沒有後繼者。雖然本田情懷後繼無車,

但本田粉完全不擔心,EG、EK、DC2和DC5等舊車可再戰十年,畢竟本田高轉NA的執念十年如一,資深的本田粉也憑著這個信仰在各條賽道留下腳毛。

圖:筆者以為Honda Hater寥寥無幾,但事實並不如此,Honda Hater的規模和創造力驚人,就連FordHater也望塵莫及。Honda Hater惡搞圖之中,最常見的就是諷刺本田只顧高轉,

忽視扭力輸出。

圖:針對Honda Hater的諷刺扭力輸出,本田粉也以同樣詼諧的惡搞手段回應。樓主高質,反駁不了。

圖:另一種常見的惡搞圖是打擊面極廣的“前驅垃圾”論,

圖中為疑似掛著本田LOGO的兒童三輪車,用來諷刺前驅的思域。

然而近幾年本田的信念不再執著,第十代思域(FC)就是最好的例子,國外還可以選擇2.0和1.8兩副NA引擎,國內則只有1.0T和1.5T兩副渦輪增壓引擎,NA本田粉情何以堪。多年來思域是賽場上衝鋒陷陣的絕佳車型,從EF、EG到EK,再殺出EP3和FD2,憑著死不斷氣的高轉NA樹立沙場悍將的形象。而最新的FC呢?FC貌似已跟傳統意義上的本田情懷割裂,

跟隨渦輪增壓的世界潮流,車身尺寸也明顯增大,而且嘗試用棱角分明的線條成為第一眼美車,更大限度吸納無品牌忠誠度的購車人,看看多少人訂了FC,排隊提車的人多著呢,而且還有很多人因為升價而持幣觀望。本田這招成了,本田粉高興不?

圖:本田很清楚第十代思域的運動性能不及前幾代車型,但他們還可以吃老本,思域掀背車型的運動形象深入民心幾十年,本田當然不會放棄思域掀背版,這就是從三廂車型基礎上生硬切割出來的新思域Hatchback。國內論壇對這款掀背車的評價非常高,國人一面倒激贊,並哀求引進中國。然而YouTube測評視頻的留言卻是一面倒臭駡思域Hatchback,外國人對其車尾設計差評到底。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就是國人常說的文化差異吧。

圖: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本田的性能車大放異彩,而且在F1賽場取得空前成功,以引擎供應商身份先後為威廉姆斯和邁凱倫奪得車隊總冠軍,其中與邁凱倫共同取得的四連冠(1988-1991賽季)更是成為F1的成功典範。那個時期的邁凱倫-本田F1賽車由Ayrton Senna和Alain Prost等神級車手駕駛,賽車上的紅白拉花滿懷戰鬥格,簡直是賽車拉花的經典之作,被公認為最美F1拉花。

圖:2015年起本田跟邁凱倫再次合作,雙方再戰F1賽場,戰績異常坎坷,這讓本田粉裝逼不成反被鞭屍。戰績不好也罷了,這三年邁凱倫F1賽車拉花的品味與美觀度全面崩壞,2015和2016年的黑紅拉花類似2010的HRT,2017年新車MCL32的橙黑拉花則是類似世爵和維珍,上述三支都是F1的魚腩車隊,邁凱倫是在自貶身價。身為Honda Hater,看到這個劣質的橙色拉花,筆者還是忍不住為上圖的邁凱倫-本田紅白拉花點贊。

本田在F1賽場和民用車市場都發生巨變,本田粉怎麼舔MCL32和FC都嘗不到曾經的情懷味,不禁倒抽一口涼氣,狂噴幾口銷魂煙,再感歎一句:還是當年的EG好!

圖:既然那麼懷緬過去,那就重溫當年勇吧。來自美國喬治亞州的一輛1992年思域,車主Bryson Richards並不是典型的本田粉,之前的賽車是捷達,在朋友的慫恿下,將這輛思域改成週末落場車。

圖:超級經典的Marlboro拉花,從F1移植到民間賽車上,樣式稍變,但情懷沒變,所謂讀萬卷書不如食萬*路。

圖:2005年世界百強名校英國杜倫大學的人類學家Russell Hill和Robert Barton做了一個體育領域的顏色研究學,該研究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的拳擊、跆拳道和摔跤等比賽專案中取樣,結果顯示紅色或藍色的獲勝幾率更大。雖然這個研究的取樣數量、取樣項目單一,但結果很“寫實”,2005年前後這段時間裡,藍軍切爾西和紅魔曼聯是炙手可熱的勁旅,而在F1賽車領域中,紅色法拉利和藍色雷諾先後稱霸多年,當時這個研究結果有絕對的說服力。現在呢?法拉利不做大哥好多年了。即便如此,紅色依然是最有戰鬥氣息的賽車拉花。

圖:第五代思域的車型眾多,有四門轎車版的EG/EH/EJ,有CRX/del Sol的EG,有兩門Coupe版的EJ,也有三門掀背版的EG/EH。EG和EH是什麼玩法?英國、澳洲、日本等三個版本都屬於EG,國際版屬於EG6,北美版則屬於EH。而北美版EH之中又可以再細分為CX Hatchback的EH2,Si Hatchback的EH3,以及VX Hatchback的EH2,這三個型號都是量產於1991至1995年的車型。至於文中這輛EH具體是什麼型號,筆者不是本田粉,實在分不清。

日本性能車鼎盛的時期,帶動日本改裝品牌的發展,成熟的發展模式下,改裝與賽車密切聯繫。該時期內一眾日本職業車手如土屋圭市、織戶學、穀口信輝、服部尚貴、中穀明彥、木下隆之、荒聖治、飯田章等長期出現在《Best Motoring》、《Hot Version》汽車表演秀節目,這些車手不但負責搞笑,還負責對比測試,測試專案包括原廠性能車,單一改裝部件VS原裝測試,以及不同改裝工坊的改裝車對比測試。這些測試中,最常見的車型當然是EVO、Impreza、R32、R34、S13、350Z、NSX、DC2、DC5、EG和EK等,雖然每一集都有炙手可熱的性能車,但不是為曬車而做節目,而是為觀眾普及基礎知識,以及灌輸正確的改裝觀念。《Best Motoring》和《Hot Version》這類汽車表演秀節目讓觀眾得到的最大收穫是如何正確高效地改裝自己的車,在節目中詳細列出改裝車的改裝清單後,便是非常典型的築波5圈賽,在築波賽道的高速彎、S彎、回頭彎、直道等多重考驗下,一輛改裝車的弱點短板無所遁形,哪個改裝品牌好,哪家改裝工坊技術高,一比就知道。

EG/EK在上述節目的出現頻率非常高,例如Spoon打造的B16B Type R EK9,使用特製的引擎中缸,使最高轉速沖上11,000rpm ,優勢在於出彎的扭力輸出,測試結果顯示勝過普通EK9,同類的測試還有大齒比1檔VS原裝,上坡起步加速時虐得原裝不要不要的。還有搭載B18C的EG6對比搭載B16B的Type R EK9,在Ebisu賽道進行Time Attack對比,結果EG6以1分12秒26完勝EK9的1分13秒64。還有B18C引擎對抗戰,EG6 VS DC2的0-400米加速對比測試,只有1040kg的EG6成績為14.228秒,而1055kg的DC2以14.406秒淪為敗者。以及Seeker打造的EG,將B16B擴缸成1,800cc,再經過腹內強化,動力輸出達到235馬力,而車重僅有920kg,在《Hot Version》山路計時段跑出27秒128,並在隨後的雙車追逐戰中擊敗Bandoe出品的AE86。

在競技氛圍影響下,日本本土的EG改裝風格也趨向競技,主打彎道性能,在改裝品牌和改裝方式上都有自己的一套信仰。而美國人則崇尚直線加速,他們對於EG的改裝也脫離不了這個思路,什麼K20加渦輪增壓,什麼K24加渦輪增壓,什麼1,100馬力大號渦輪前驅,什麼V6渦輪增壓,甚至還有移植4G63 的四驅EK,完全沒有信仰,也完全沒有節操可言,想怎麼改就怎麼改。那麼文中這輛思域也是一頭直路蠻牛?不算是,在筆者這樣的Honda Hater眼中,它是最有戰鬥格的思域。

美式改法傾向於K20和K24,不考慮車頭有多沉,只求直線跑得快。這輛EH並沒有信奉大排量和直線加速,引擎艙躺著的是一顆B16,不過也沒有忠誠地NA到底,加裝了GarrettGT3071R渦輪增壓,這是針對直列四缸引擎的一顆渦輪增壓器,壓氣A\R值為0.50,渦輪A\R值為0.64,搭載使用40mm外排泄壓閥,最大可對應480馬力。腹內強化也做得比較深入,使用了Wiseco活塞、Eagle連杆和Supertech氣門等。Skunk2 Ultra進氣系統搭配70mm節氣門,另外為了應對GT3071R的渦輪熱量,使用了Schmidt Fab中冷管道,以及Koyo加大水箱。至於ECU方面,則是Hondata S300。頗為深入的引擎升級之下,這副B16可輸出450馬力,峰值扭矩達到52.5kgm。

圖:保持前輪驅動的前提下,動力輸出達到450馬力,整輛車的脾性已經完全脫離原廠思域,這樣一輛怪物想要在賽道上做到收放自如,懸掛設定必須做好。使用了Eibach R2背樽式競技避震,搭配Skunk2強化懸掛擺臂,以及ASR防傾杆的組合,使其過彎性能更好。

圖:除了Marlboro經典拉花,這輛EH的另一武器是Rocket Bunny寬體套件,這套戰衣上身之後,戰鬥格提升百倍。另外加裝了超大尾翼,這很Honda,也是招惹Honda Hater的必備元素。

圖:這輛EH不是超大號渦輪加持的重型怪物,體重還算控制得比較好,Wilwood前六活塞刹車沒太大壓力。17×9英寸輪圈和275/45R17的Nitto NT01輪胎用來下場很合適,兼顧了抓地力和起步加速。

圖:美式改裝鍾情直線加速,這輛EH一定程度上也是大馬力取向,不過並沒有放棄彎道性能,換上一套由EBTEC特製的變速箱,以及MFactory LSD加持,彎道才是它的樂園。

圖:OMP方向盤和K-Tuned換檔杆,也是提升戰鬥格的重要元素。

圖:RaceTech賽車座椅和G-Force Pro系列安全帶,還有美國GrandAm賽事規格的防滾架。

編輯點評:作為堅實的Honda Hater,面對第九代雅閣(CR)和第十代思域(FC),筆者開始不懷恨意,甚至有點欣賞,FC已經不再是Honda Hater眼中的惡魔。敵方的英雄,便是我方的惡魔,這個理論大家懂的。相反,EG的惡魔形象揮灑不去,文中這輛既耍得了流氓,又滿肚筆墨,惡魔指數嚴重超標。

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就是國人常說的文化差異吧。

圖: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本田的性能車大放異彩,而且在F1賽場取得空前成功,以引擎供應商身份先後為威廉姆斯和邁凱倫奪得車隊總冠軍,其中與邁凱倫共同取得的四連冠(1988-1991賽季)更是成為F1的成功典範。那個時期的邁凱倫-本田F1賽車由Ayrton Senna和Alain Prost等神級車手駕駛,賽車上的紅白拉花滿懷戰鬥格,簡直是賽車拉花的經典之作,被公認為最美F1拉花。

圖:2015年起本田跟邁凱倫再次合作,雙方再戰F1賽場,戰績異常坎坷,這讓本田粉裝逼不成反被鞭屍。戰績不好也罷了,這三年邁凱倫F1賽車拉花的品味與美觀度全面崩壞,2015和2016年的黑紅拉花類似2010的HRT,2017年新車MCL32的橙黑拉花則是類似世爵和維珍,上述三支都是F1的魚腩車隊,邁凱倫是在自貶身價。身為Honda Hater,看到這個劣質的橙色拉花,筆者還是忍不住為上圖的邁凱倫-本田紅白拉花點贊。

本田在F1賽場和民用車市場都發生巨變,本田粉怎麼舔MCL32和FC都嘗不到曾經的情懷味,不禁倒抽一口涼氣,狂噴幾口銷魂煙,再感歎一句:還是當年的EG好!

圖:既然那麼懷緬過去,那就重溫當年勇吧。來自美國喬治亞州的一輛1992年思域,車主Bryson Richards並不是典型的本田粉,之前的賽車是捷達,在朋友的慫恿下,將這輛思域改成週末落場車。

圖:超級經典的Marlboro拉花,從F1移植到民間賽車上,樣式稍變,但情懷沒變,所謂讀萬卷書不如食萬*路。

圖:2005年世界百強名校英國杜倫大學的人類學家Russell Hill和Robert Barton做了一個體育領域的顏色研究學,該研究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的拳擊、跆拳道和摔跤等比賽專案中取樣,結果顯示紅色或藍色的獲勝幾率更大。雖然這個研究的取樣數量、取樣項目單一,但結果很“寫實”,2005年前後這段時間裡,藍軍切爾西和紅魔曼聯是炙手可熱的勁旅,而在F1賽車領域中,紅色法拉利和藍色雷諾先後稱霸多年,當時這個研究結果有絕對的說服力。現在呢?法拉利不做大哥好多年了。即便如此,紅色依然是最有戰鬥氣息的賽車拉花。

圖:第五代思域的車型眾多,有四門轎車版的EG/EH/EJ,有CRX/del Sol的EG,有兩門Coupe版的EJ,也有三門掀背版的EG/EH。EG和EH是什麼玩法?英國、澳洲、日本等三個版本都屬於EG,國際版屬於EG6,北美版則屬於EH。而北美版EH之中又可以再細分為CX Hatchback的EH2,Si Hatchback的EH3,以及VX Hatchback的EH2,這三個型號都是量產於1991至1995年的車型。至於文中這輛EH具體是什麼型號,筆者不是本田粉,實在分不清。

日本性能車鼎盛的時期,帶動日本改裝品牌的發展,成熟的發展模式下,改裝與賽車密切聯繫。該時期內一眾日本職業車手如土屋圭市、織戶學、穀口信輝、服部尚貴、中穀明彥、木下隆之、荒聖治、飯田章等長期出現在《Best Motoring》、《Hot Version》汽車表演秀節目,這些車手不但負責搞笑,還負責對比測試,測試專案包括原廠性能車,單一改裝部件VS原裝測試,以及不同改裝工坊的改裝車對比測試。這些測試中,最常見的車型當然是EVO、Impreza、R32、R34、S13、350Z、NSX、DC2、DC5、EG和EK等,雖然每一集都有炙手可熱的性能車,但不是為曬車而做節目,而是為觀眾普及基礎知識,以及灌輸正確的改裝觀念。《Best Motoring》和《Hot Version》這類汽車表演秀節目讓觀眾得到的最大收穫是如何正確高效地改裝自己的車,在節目中詳細列出改裝車的改裝清單後,便是非常典型的築波5圈賽,在築波賽道的高速彎、S彎、回頭彎、直道等多重考驗下,一輛改裝車的弱點短板無所遁形,哪個改裝品牌好,哪家改裝工坊技術高,一比就知道。

EG/EK在上述節目的出現頻率非常高,例如Spoon打造的B16B Type R EK9,使用特製的引擎中缸,使最高轉速沖上11,000rpm ,優勢在於出彎的扭力輸出,測試結果顯示勝過普通EK9,同類的測試還有大齒比1檔VS原裝,上坡起步加速時虐得原裝不要不要的。還有搭載B18C的EG6對比搭載B16B的Type R EK9,在Ebisu賽道進行Time Attack對比,結果EG6以1分12秒26完勝EK9的1分13秒64。還有B18C引擎對抗戰,EG6 VS DC2的0-400米加速對比測試,只有1040kg的EG6成績為14.228秒,而1055kg的DC2以14.406秒淪為敗者。以及Seeker打造的EG,將B16B擴缸成1,800cc,再經過腹內強化,動力輸出達到235馬力,而車重僅有920kg,在《Hot Version》山路計時段跑出27秒128,並在隨後的雙車追逐戰中擊敗Bandoe出品的AE86。

在競技氛圍影響下,日本本土的EG改裝風格也趨向競技,主打彎道性能,在改裝品牌和改裝方式上都有自己的一套信仰。而美國人則崇尚直線加速,他們對於EG的改裝也脫離不了這個思路,什麼K20加渦輪增壓,什麼K24加渦輪增壓,什麼1,100馬力大號渦輪前驅,什麼V6渦輪增壓,甚至還有移植4G63 的四驅EK,完全沒有信仰,也完全沒有節操可言,想怎麼改就怎麼改。那麼文中這輛思域也是一頭直路蠻牛?不算是,在筆者這樣的Honda Hater眼中,它是最有戰鬥格的思域。

美式改法傾向於K20和K24,不考慮車頭有多沉,只求直線跑得快。這輛EH並沒有信奉大排量和直線加速,引擎艙躺著的是一顆B16,不過也沒有忠誠地NA到底,加裝了GarrettGT3071R渦輪增壓,這是針對直列四缸引擎的一顆渦輪增壓器,壓氣A\R值為0.50,渦輪A\R值為0.64,搭載使用40mm外排泄壓閥,最大可對應480馬力。腹內強化也做得比較深入,使用了Wiseco活塞、Eagle連杆和Supertech氣門等。Skunk2 Ultra進氣系統搭配70mm節氣門,另外為了應對GT3071R的渦輪熱量,使用了Schmidt Fab中冷管道,以及Koyo加大水箱。至於ECU方面,則是Hondata S300。頗為深入的引擎升級之下,這副B16可輸出450馬力,峰值扭矩達到52.5kgm。

圖:保持前輪驅動的前提下,動力輸出達到450馬力,整輛車的脾性已經完全脫離原廠思域,這樣一輛怪物想要在賽道上做到收放自如,懸掛設定必須做好。使用了Eibach R2背樽式競技避震,搭配Skunk2強化懸掛擺臂,以及ASR防傾杆的組合,使其過彎性能更好。

圖:除了Marlboro經典拉花,這輛EH的另一武器是Rocket Bunny寬體套件,這套戰衣上身之後,戰鬥格提升百倍。另外加裝了超大尾翼,這很Honda,也是招惹Honda Hater的必備元素。

圖:這輛EH不是超大號渦輪加持的重型怪物,體重還算控制得比較好,Wilwood前六活塞刹車沒太大壓力。17×9英寸輪圈和275/45R17的Nitto NT01輪胎用來下場很合適,兼顧了抓地力和起步加速。

圖:美式改裝鍾情直線加速,這輛EH一定程度上也是大馬力取向,不過並沒有放棄彎道性能,換上一套由EBTEC特製的變速箱,以及MFactory LSD加持,彎道才是它的樂園。

圖:OMP方向盤和K-Tuned換檔杆,也是提升戰鬥格的重要元素。

圖:RaceTech賽車座椅和G-Force Pro系列安全帶,還有美國GrandAm賽事規格的防滾架。

編輯點評:作為堅實的Honda Hater,面對第九代雅閣(CR)和第十代思域(FC),筆者開始不懷恨意,甚至有點欣賞,FC已經不再是Honda Hater眼中的惡魔。敵方的英雄,便是我方的惡魔,這個理論大家懂的。相反,EG的惡魔形象揮灑不去,文中這輛既耍得了流氓,又滿肚筆墨,惡魔指數嚴重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