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監管政策變“護身符”:P2P平臺將開啟健康發展模式

依稀記得P2P在中國的誕生是在2007年的時候,因為P2P定位為普惠金融,獲得了廣泛關注,贏得了學者、投資者、企業家等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賞,萬千中小企業以及個人都期待通過P2P的發展,

能夠緩解融資困境。

十年的發展,P2P用實踐證明了其不負眾望,有力緩解了我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局面。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我國發展歷程不長,且仍處於監管政策制定和完善期。近日北京地區發佈的整改148條,為網貸行業的發展制定了明確的道路。這次的整改是行業內的大洗牌,也是對網貸平臺優勝略汰的一次篩選。

伴隨著網貸平臺的監管俞趨嚴厲,如何使運營合規合法是平臺面臨的首要問題。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多樣化和專業化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也將呈現出逐漸健康發展的態勢。其中,網貸平臺的角色定位,是所有監管條列中所涉及的重點。

據小編瞭解,P2P平臺的起點是與傳統金融業相輔相成,服務於80%的小微企業,消減經濟差異化,實現普惠金融理念。但隨著近年來P2P平臺的野蠻生長,使行業陷入了無監管、無標準、無門檻的三無狀態,在這樣的行業亂象之下,已經不利於正規平臺的發展創新,對網貸行業也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小編發現,

隨著行業整改的循序漸進,最近新增平臺為0,部分平臺已清盤離場。這一現象也正向我們釋放出了一個信號:在監管政策逐步完善的情況下,P2P市場開始回歸理性,從無序走向有序。

小編認為:監管政策的出臺使行業改變了過去野蠻生長和粗放經營的發展模式,

也給了各個平臺一波新的發展機會。當P2P行業進入規範、成熟發展的時代,P2P行業應不忘初心,繼續堅持普惠金融。這既是監管層對P2P行業的要求,也是P2P的本質決定的。P2P平臺應該發揮普惠金融的理念,服務於中小微企業,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完善自我。這場“生存之戰”對於P2P平臺來說將是一個新紀元,也是網貸行業走向健康發展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