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NASA最新衛星照:美國沙塵暴蔓延上千公里,或藏氣候變化解藥

早在1911年,科學家們就發現,在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會出現季節性的沙塵暴。2017年11月11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Aqua衛星上的拍攝了阿拉斯加南部的阿拉斯加灣沿岸的圖像,再一次揭示了這種奧妙的“冰川上的沙塵暴”景觀。

在阿拉斯加灣,當冰川從河谷向南推進入海時,前進的冰川也如同挖掘機一般推動著阿拉斯加的土地。形成了大量的散土。這些鬆散的土層中大部分是細粒黃土,被秋冬季季節轉換的大風一吹就成了綿延上千千米的沙塵暴,

被衛星看了個一清二楚。

阿拉斯加南部的沙塵暴一般發生在秋末,這個時候,阿拉斯加河流的水位相對較低,積雪也沒有覆蓋其上,河岸上的泥沙會暴露在風中。

雖然阿拉斯加這種沙塵暴現象已經發現了有了近百年。但是最近十年,科學家們才開始開始發現,這些看起來似乎只有危害的沙塵暴,在對於海洋生物的成長、浮游植物的繁榮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1年,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聖地牙哥·加索、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約翰·克魯修斯和其他科學家共同就阿拉斯加的沙塵暴發表了第一份研究報告,描述這裡的沙塵暴如何在向阿拉斯加灣的海水中播撒營養物質,特別是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關於地球天氣與生物的相互影響的關係也逐漸梳理清晰。

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從阿拉斯加播撒出去的沙塵暴量很大,

持續時間也很長,對於海水的影響非常久——它們會影響浮游植物獲取太陽光,落在海洋的塵埃的影響可能會一直延續下一個春天。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聖地牙哥·加索表示,這種現象值得海洋學家們研究,因為它距離人類世界非常近,

可以用來研究海洋浮游植物生長的因素,從而來控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此前,關於這個問題的許多研究都是在南極周圍的南大洋進行的。

當然,不只是浮游生物值得研究,沙塵暴也是值得研究的。此前,科學家們通過在南極提取冰芯,來窺探上百萬年歷史中的氣候情況,他們發現,在地球冰期時,許多冰芯樣本都顯示出了一個奇怪的特色——冰芯中塵埃沉積的增加往往伴隨著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降低。這讓科學家們非常困惑。

目前還並不能搞清楚為什麼地球塵埃增加大氣二氧化碳降低的進度保持了驚人的一致性。一些科學家懷疑,正是這種沙塵暴在海洋中播撒的某些物質可能在一些浮游生物的繁殖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嗎,導致浮游生物大量爆發,從而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這也意味著,人類或許也可能通過相關研究來遏制溫室氣體濃度上升。

這讓科學家們非常困惑。

目前還並不能搞清楚為什麼地球塵埃增加大氣二氧化碳降低的進度保持了驚人的一致性。一些科學家懷疑,正是這種沙塵暴在海洋中播撒的某些物質可能在一些浮游生物的繁殖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嗎,導致浮游生物大量爆發,從而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這也意味著,人類或許也可能通過相關研究來遏制溫室氣體濃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