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年契機

作者:憶湄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647篇原創首發文章

“中年”成了眾矢之的。而這一回,好像再多的閱歷都吞不下輿論的冷箭,就像釘子戶碰到了拆遷,再確鑿的理由,都會被淪為笑柄。

在人類歧視的清單裡,從人種到性別到年齡,其實每一樣都不太靠譜。時間把你送到了某一個年齡段,還沒開席三天慶賀反覆運算過1/2人生的新型物種,就要被潑上一盆髒水實屬詭異。作為時間的囚徒,我們沒有辦法搪塞日漸囂張的細紋,

逃避日漸複雜的生活局面,瓦解要被命運玩耍的可能,但就如下棋,只要還能動彈,就仍可能翻盤,把“危機”變成“契機”。

成為“契機”的第一步,忘掉“危機”。

我們說青春美好,中年悲苦,老年孤獨,是站在遠處看的。可當親身進入到每一個年齡段,其實都有起落興衰,差別並不太大。人都是需要尋找快樂的,日子不會是一成不變的。90歲老太太研究新的菜式,和40歲中年人新習得了滑雪技能獲得的幸福感,

真的不會少於25歲年輕人拿到了萬里挑一的高薪offer。

我身邊活得精彩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從來不會受困於年齡。70後仍跨入一個新的行業從頭學起,50後還延續著空中飛人的做派,全球各地拜訪新興產業尋找創業機遇,30後還在如癡如醉地研究區塊鏈技術,帶領著一眾青年引領技術變革。忘掉危機的人,可以成為每個時代的介入者,甚至弄潮兒。越是對人生有規劃有把握的人,

越不會耳朵裡飄進一通質疑,心裡就要硬生生擠出一壇苦水來。

64歲的張艾嘉仍然拍出了一部口碑不錯的電影,她給金馬獎提了句話:“我才不過是64歲,跑起來,路仍長。”70歲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而同齡當上總統的雷根,踏入政壇前的職業橫跨廣播員、救生員、專欄作家、電影演員、勵志講師,是美國人最為尊敬的總統之一。所以中年並不代表由興轉衰,還有可能雲開月明,

爬向巔峰。

70後的韓松落說,“人真正衰老的表現之一,就是開始自覺地壓縮自己的生命,壓縮自己的欲求,試圖匯入兒女的生命。”還有一種我更喜歡的說法,年齡不能按照你活了多少來計算,應該按照還能活多久來算。如果你明年死亡的概率低於1%,那不管多大歲數,你都是年輕人。

成為“契機”的第二步,當然是相信這是“契機”。

相信什麼,才會發生什麼,這是佛教的說法。

但我覺得,中年本身,就藏有足夠多的寶藏,讓你相信美好的事情仍會發生。

中年是人生全面展開的開始。年輕的時候有許多“一躍而下”的場景,比如墜入愛情,獲得工作,披上婚紗,誕下孩子。但中年卻是“逆流而上”,日復一日,走走停停,時而擱淺,時而溯回。所以年輕時多數是騰空的,新鮮的,卻不落地的,中年卻是與生活本身有著最大面積和質地的接觸。愛情被生活磨損,雙親相繼患病,兒女還嗷嗷待哺,工作只剩按部就班,要遭遇暗算,習慣妥協,也要攬下失望,承受背叛。然後好多人扛不住了,做什麼都不得勁,厭惡自己被時代拋棄,也嘲諷他人一身油膩。但他們其實攫取了年齡感裡最負面的東西,比如認命,卻忽略了時間帶來的最好的禮物,比如經歷。

經歷本身就是巨大的財富。人的認知常常被經歷左右。就好像做題,做的題多了,也就能見招拆招。你看到那些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氣定神閑的人,一定不缺少世面。見識多的人能一眼看透紙老虎背後的虛弱,就能在一開始就寸土不讓,不會孱弱如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被盤踞領土侵犯自尊都不敢言語。年輕姑娘在有了孩子之後常常會覺得以前害怕的事不怕了,突然有了巨大的力量,可以對抗世間任何艱險。是因為戰勝過曾經害怕不已的事情,以後仿佛做什麼都能一馬平川。有朋友創業成功後說,平順的日子學不到任何東西,現在只想把自己放進逆境中再走一遭,才能再次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

時間積累的不只有經歷,還有智慧。記憶越多,就構成了一張擁有龐大資料構成的圖譜,更容易在天底下這些盤根錯節的事物之間發現聯繫,得出更客觀的結論,不容易跋扈,也不容易刻薄。據說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在40-50歲達到巔峰,之後基本會維持。而中年人在控制情緒,共情力,適應性,與社會相處上,都勝過一張白紙的年輕人。有一個段子我印象很深:你以為公司裡的中年人什麼都沒做是比你蠢,其實那是他們思慮再三而放棄的東西。

當然還有錢。中年人相對更有錢。錢能決定你的生活狀態,也能決定你有多迅速地拋棄當前不滿意的生活狀態轉而追求其他。而貧窮則是年輕人的專利,急迫擺脫貧窮的焦慮,讓他們往往無法善待青春。

完成心理層面的構建,剩下的就是技術問題。成為“契機”的第三步,就是執行力,並且堅持。這是一句能聽出老繭的話。從年輕時就耳熟能詳,但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去做對的事,有意義的事,喜歡的事,實現自我的事,看起來不可能的事,不是“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這能消耗我們生產過剩的焦慮和空虛。堅持這種東西,天賦不能代替,年輕也無法代替。所以你會發現,真正稀缺的,重要的東西,真和年齡無關。

如果沒有意外,大部分的人都能倖存到中年。沒有年輕兜底,但有經歷、智慧、財富,和隨時可以拿來與命運對陣的耐力,足以用來伺機而動。我們生而有翼,在把人生掐頭去尾,剩下的這一大段黃金時代裡,若只扮演著匍匐前進的角色,而生活理念則是一本到處複製黏貼的摘抄,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再擰巴不過的事。

作品連結:

隨時準備,展開你的第二段人生

“被欺騙”的前半生

身是蜉蝣又如何,心有猛虎就好

如何優雅地“逃離北上廣”?

世間諸多要解的題,唯快樂最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兒女還嗷嗷待哺,工作只剩按部就班,要遭遇暗算,習慣妥協,也要攬下失望,承受背叛。然後好多人扛不住了,做什麼都不得勁,厭惡自己被時代拋棄,也嘲諷他人一身油膩。但他們其實攫取了年齡感裡最負面的東西,比如認命,卻忽略了時間帶來的最好的禮物,比如經歷。

經歷本身就是巨大的財富。人的認知常常被經歷左右。就好像做題,做的題多了,也就能見招拆招。你看到那些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氣定神閑的人,一定不缺少世面。見識多的人能一眼看透紙老虎背後的虛弱,就能在一開始就寸土不讓,不會孱弱如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被盤踞領土侵犯自尊都不敢言語。年輕姑娘在有了孩子之後常常會覺得以前害怕的事不怕了,突然有了巨大的力量,可以對抗世間任何艱險。是因為戰勝過曾經害怕不已的事情,以後仿佛做什麼都能一馬平川。有朋友創業成功後說,平順的日子學不到任何東西,現在只想把自己放進逆境中再走一遭,才能再次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

時間積累的不只有經歷,還有智慧。記憶越多,就構成了一張擁有龐大資料構成的圖譜,更容易在天底下這些盤根錯節的事物之間發現聯繫,得出更客觀的結論,不容易跋扈,也不容易刻薄。據說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在40-50歲達到巔峰,之後基本會維持。而中年人在控制情緒,共情力,適應性,與社會相處上,都勝過一張白紙的年輕人。有一個段子我印象很深:你以為公司裡的中年人什麼都沒做是比你蠢,其實那是他們思慮再三而放棄的東西。

當然還有錢。中年人相對更有錢。錢能決定你的生活狀態,也能決定你有多迅速地拋棄當前不滿意的生活狀態轉而追求其他。而貧窮則是年輕人的專利,急迫擺脫貧窮的焦慮,讓他們往往無法善待青春。

完成心理層面的構建,剩下的就是技術問題。成為“契機”的第三步,就是執行力,並且堅持。這是一句能聽出老繭的話。從年輕時就耳熟能詳,但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去做對的事,有意義的事,喜歡的事,實現自我的事,看起來不可能的事,不是“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這能消耗我們生產過剩的焦慮和空虛。堅持這種東西,天賦不能代替,年輕也無法代替。所以你會發現,真正稀缺的,重要的東西,真和年齡無關。

如果沒有意外,大部分的人都能倖存到中年。沒有年輕兜底,但有經歷、智慧、財富,和隨時可以拿來與命運對陣的耐力,足以用來伺機而動。我們生而有翼,在把人生掐頭去尾,剩下的這一大段黃金時代裡,若只扮演著匍匐前進的角色,而生活理念則是一本到處複製黏貼的摘抄,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再擰巴不過的事。

作品連結:

隨時準備,展開你的第二段人生

“被欺騙”的前半生

身是蜉蝣又如何,心有猛虎就好

如何優雅地“逃離北上廣”?

世間諸多要解的題,唯快樂最難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