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媒體“看”報告 大資料“讀”檢察

當天上午,最高檢工作人員來到人民大會堂,旁聽曹建明檢察長作工作報告。

本報記者張哲攝

3月12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一拿到報告文本,很多代表就有了新鮮的發現。代表們的新鮮發現是什麼,今年的報告文本有什麼新特點、新創意,背後又有什麼鮮為人知的事?

超連結的閱讀體驗

——1份報告的整體觀

與往年一樣,曹建明檢察長在大會上的發言,

仍然十分精短,1萬餘字,19頁。而實際上代表拿到的全套文本有79頁。正文之外,提供了6個附件。

也許有人會說,這也沒什麼稀奇。近幾年最高檢工作報告都有附件。就以去年來說,報告正文後面就提供了5個附件。

今年的報告附件有什麼不同呢?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負責人介紹,要把報告的正文和附件當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待,附件提供了大量的資訊。

翻看報告文本,

記者果然有幾個新的發現。

發現一:今年,曹建明檢察長在報告中提到30個公眾高度關注的案件,比如徐玉玉案、李剛暴力傷醫案、快播案等,另有兩組令人矚目的辦案資料召開了21次座談會;最高檢24次邀請325名代表委員到21個省(區、市)視察;分專題5次邀請代表委員到最高檢參加檢察開放日活動……這組資料,只是檢察機關自覺接受監督、為檢察工作廣納良言的縮影。

聽取意見有誠心,

落實意見重實效。據介紹,2016年,最高檢共承辦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建議148件,已全部辦理完畢並答覆代表。

“與往年相比,2016年,最高檢辦理代表建議的另一個突出亮點是對B類答覆建議再辦理、再回饋。”該負責人解釋,B類答覆建議是指代表所提問題從交辦之日起3年內能夠基本解決,承辦單位已制定解決措施或已列入改進計畫,並明確答覆代表辦理時限的建議。

2013年,來自雲南的全國人大代表熊元德提出加大對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司法機關建設支援力度的建議。去年底,熊元德代表“有點意外”地接到檢察人員的答覆電話。日前,當與記者談起這件事時,熊元德代表對最高檢對自己建議的再答覆連連表示“滿意”“非常滿意”。

記者瞭解到,最高檢對2013年至2015年B類答覆建議進行梳理並建立台賬,對其中22件又起草了答覆意見,並逐一與代表進行了點對點的交流。

21%的意見建議圍繞“服務發展,保障民生”提出,17%的意見建議針對“強化檢察監督”提出,15%的意見建議指向“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這是附件6披露的一組資料。對照報告正文,記者梳理發現,代表委員意見建議最關注的方面,就是2016年檢察工作著力最多、工作亮點和成效最突出的方面,也是曹建明檢察長向大會重點彙報的地方。

坦誠聽取意見建議,主動公開落實清單。——在這份形式、手段大膽創新的報告文本背後,是檢察機關自覺接受監督、不斷改進工作、為民履職盡責的不變初心。

——在這份形式、手段大膽創新的報告文本背後,是檢察機關自覺接受監督、不斷改進工作、為民履職盡責的不變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