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報欄|除了超級大片,十一月的藝術電影也很精彩

這個11月,除了有《正義聯盟》這樣的超級大片,文藝片也在深秋來了個“抱團亮相”。院線上《暴雪將至》這部東京電影節新鮮出爐的電影已經於17日上映。之後我們還能看到金馬獲獎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11月21日上映),

以及威尼斯入圍影片《嘉年華》(11月27日上映)。

對於上海的影迷來說,今年的11月無疑像一個小電影節,藝術氣息前所未有的濃重,通過影展和院線,觀眾們可以盡情欣賞或經典或現代的作品,擺脫城市喧囂,靜靜感受其特別的視聽語言與美學元素,領會流淌在影片背後的時代特徵和暗含著的寓意,為誕生過的偉大的演員和導演們實力打call,為優秀而走心的電影貢獻票房。

歐盟電影展海報

看慣了亞洲電影,想體味洋派氣息的影迷朋友定不會錯過一年一度的歐盟電影展,它不僅是歐盟28個成員國電影創作者們精彩作品的展現平臺,而且已經成為了中國標誌性的定期文化活動。

今年的歐盟電影展於本月17日在上海揭開序幕,

展映片單中有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獲獎影片《魔方》(又名《自由廣場》),最佳影片提名《木星之衛》,還有“一種關注”單元提名電影《方向》、《遠方》,以及導演雙周入圍影片《冰霜》。

此外,《木星之衛》的導演,多次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凱內爾·穆德盧佐、《美國廣場》的主演瓦西利斯·庫卡拉尼以及《肥伊不容易》導演安德列·馬格納尼和製片人恰拉·巴博等多位重磅影人出席本展。

作為歐盟電影節的“第一個十年”,本屆歐盟電影展另有一項突破性的創新之舉,即影展聯手國內唯一“電影語音評論”製作方“關關燈影業”,為影迷引入“同聲評論”影評服務,通過知名電影評論家全片評論電影音軌的方式,説明有需求的觀眾深度賞析來自不同文化語境的優質佳作。

《木星之衛》

67歲的王洋專程從杭州趕到上海參加開幕式,觀賞了上海站的開幕影片《木星之衛》。他對這種觀影體驗表達了看法:“我年輕的時候就愛看電影,看了四、五十年了。同聲評論的電影還是第一次看,對我理解電影的幫助實在太大了,希望以後能經常體驗這麼有價值的觀影。”

靈魂印表機:歐洲表現主義大師展

另一個和歐洲有關的影展“靈魂印表機:歐洲表現主義大師展”也是11月份的“電影大事記”,於本月12日至19日由上海電影博物館特別策劃重磅推出。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流行於法國、德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和藝術流派,而表現主義的電影也被稱為德國表現派,本展放映的就是三位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F·W·茂瑙、羅伯特·威恩、弗裡茨·朗的八部影史經典作品。

本展的開幕影片是導演羅伯特·威恩1924年拍攝的《奧拉克之手》,本片改編自法國作家莫里斯·勒納爾1920年創作的的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個鋼琴家在火車事故中雙手殘廢,醫生為他接上了一雙“罪惡的手”,因為這雙手的原主人是一個死刑殺人犯,鋼琴家從此陷入痛苦的深淵……

《奧拉克之手》開創了“心理恐怖片”的可能性,在恐怖的表層之下映現著戰爭創傷的母題,被當時的媒體譽為“最好的奧地利電影” 。

《奧拉克之手》

在影展開幕式上,奧地利音樂家格哈德·格魯伯更是為《奧拉克之手》進行現場配樂。

接下來幾天中,《卡里加裡博士的小屋》(1920)、《大都會》(1927)、《玩家馬布斯博士》(1922,分上、下兩部)、《諾斯費拉圖》(1922)、《尼伯龍☆禁☆根1:齊格弗裡德之死》(1924)、《尼伯龍☆禁☆根2:克倫希爾德的復仇》(1924)、《M》(1931)7部經典影片相繼得以放映。同時,本次影展放映的全部是修復版DCP,有機會跟大師之作“親密接觸”的幸運兒們簡直不要太幸福。

放眼全國,11月以來,電影圈也刮起了一陣文藝之風,已經上映的《相愛相親》和即將與觀眾見面的《嘉年華》等影片獲得不俗口碑和行業內認可,文藝片市場逐漸明朗。一直以來,中國青年導演的“發家”似乎與文藝、小眾、獨立的電影類型緊密結合,而如何扶植有志於電影事業的青年導演,“青蔥計畫”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青蔥計畫現場大合照

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第三屆“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畫暨青蔥計畫”於本月16日在京舉行盛大發佈會並正式啟動。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平,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主任黎濤,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導演尹力、呂樂、徐崢、演員徐帆,編劇董潤年,以及路陽、謝東燊、趙天宇、等多位知名青年導演和大地影業、愛奇藝影業等業界公司代表也出席了此次發佈會。

“青蔥計畫”旨在持續發掘和扶持國內青年導演,培養行業人才。發佈會現場,青蔥計畫常務理事長王紅衛表示“希望這一屆有更多的青年導演的首部作品從這個平臺推向銀幕,推向廣大觀眾。”眾多導演也表示將繼續支持青蔥計畫,支持青年導演圓電影夢,為中國電影行業輸送新鮮血液,注入新的力量。

繼馮小剛、賈樟柯分別擔任前兩屆青蔥計畫主席後,著名導演張藝謀擔任第三屆青蔥計畫主席。張藝謀身在釜山未能到達現場,錄製VCR表示感謝,稱會全程關注大賽進度和學員動態,在訓練營階段爭取和大家有更多的電影交流。此外,演員徐帆將會擔任第三屆青蔥計畫表演課程客座講師,培訓新人導演們正確理解表演創作並學習如何指導演員表演。

演員徐帆

作為對所有關懷與支持的回報,青蔥計畫十強專案、王強導演、優酷影業出品的《被陽光移動的山脈》獲得眾多電影獎項肯定。曾為許多電影擔任錄音師的德格才讓也是青蔥學員,他被王紅衛評為“小跨界”,擁有豐富的製作經驗,德格才讓則感謝導師們在劇本創作上給了他大量支持。

電影界在對青年導演扶植上的努力也許讓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內心柔軟無比,按捺不住想趕快“體驗感性”,那麼剛好有一部電影可以選擇,它就是本月17日全國公映的《侗族大歌》。一部“一言不合就尬山歌”的電影,最炫民族風,估計排片寥寥。

本周,電影《侗族大歌》導演醜醜攜主演王嘉、蕭浩冉、伍宇娟等一眾主創亮相上海,與觀眾近距離分享一段“慢節奏”的愛情。

影片主創合影

《侗族大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段唯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侗族青年阿蓮與千樹以歌結緣、互相愛慕,但富家少爺那福也對阿蓮情有獨鍾,三人經受著愛情與友情的煎熬,用六十載的相守與陪伴,詮釋了世間平凡卻刻骨銘心的真愛,沒有感天動地的告白,只有最長情的陪伴。

影片由江秀佳、醜醜編劇,醜醜導演,青年女演員王嘉搭檔新生代男演員蕭浩冉、臺灣知名歌手韋禮安主演,享譽國內外的華裔電影人盧燕和實力派“老戲骨”王慶祥加盟,伍宇娟、王春子等連袂出演。

從第一部電影《阿娜依》,第二部電影《雲上太陽》,再到如今的《侗族大歌》,十幾年的時間裡,導演醜醜拍攝了三部電影,可謂低產。但她卻說“我希望我的每一部電影都有獨一無二的品質”,“我想慢慢地拍,雖然這樣很艱難,但我希望拍的是有生命力的電影,看到電影的人都會有所觸動。”

《侗族大歌》

在美國休士頓國際電影節、加拿大維多利亞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等國內外電影節上,電影《侗族大歌》已斬獲諸多重要獎項。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國際電影節參賽期間,更有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自發組織前來觀看影片,遠在大洋彼岸同樣被感人的故事所打動。

有觀眾表示,“現在我們很多觀念裡往往想到的是物質、金錢,但是電影裡這種人間的真愛、真情被我們慢慢地忽略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把這些存在我們心裡的東西再次喚醒,甚至去教育我們年輕的一代,告訴他們:金錢可能讓我們富有,但真心、真愛和善良可以讓我們的心更美,讓我們的精神有一個依靠。”

本展放映的就是三位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F·W·茂瑙、羅伯特·威恩、弗裡茨·朗的八部影史經典作品。

本展的開幕影片是導演羅伯特·威恩1924年拍攝的《奧拉克之手》,本片改編自法國作家莫里斯·勒納爾1920年創作的的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個鋼琴家在火車事故中雙手殘廢,醫生為他接上了一雙“罪惡的手”,因為這雙手的原主人是一個死刑殺人犯,鋼琴家從此陷入痛苦的深淵……

《奧拉克之手》開創了“心理恐怖片”的可能性,在恐怖的表層之下映現著戰爭創傷的母題,被當時的媒體譽為“最好的奧地利電影” 。

《奧拉克之手》

在影展開幕式上,奧地利音樂家格哈德·格魯伯更是為《奧拉克之手》進行現場配樂。

接下來幾天中,《卡里加裡博士的小屋》(1920)、《大都會》(1927)、《玩家馬布斯博士》(1922,分上、下兩部)、《諾斯費拉圖》(1922)、《尼伯龍☆禁☆根1:齊格弗裡德之死》(1924)、《尼伯龍☆禁☆根2:克倫希爾德的復仇》(1924)、《M》(1931)7部經典影片相繼得以放映。同時,本次影展放映的全部是修復版DCP,有機會跟大師之作“親密接觸”的幸運兒們簡直不要太幸福。

放眼全國,11月以來,電影圈也刮起了一陣文藝之風,已經上映的《相愛相親》和即將與觀眾見面的《嘉年華》等影片獲得不俗口碑和行業內認可,文藝片市場逐漸明朗。一直以來,中國青年導演的“發家”似乎與文藝、小眾、獨立的電影類型緊密結合,而如何扶植有志於電影事業的青年導演,“青蔥計畫”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青蔥計畫現場大合照

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第三屆“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畫暨青蔥計畫”於本月16日在京舉行盛大發佈會並正式啟動。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平,中國電影資料館事業發展部主任黎濤,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導演尹力、呂樂、徐崢、演員徐帆,編劇董潤年,以及路陽、謝東燊、趙天宇、等多位知名青年導演和大地影業、愛奇藝影業等業界公司代表也出席了此次發佈會。

“青蔥計畫”旨在持續發掘和扶持國內青年導演,培養行業人才。發佈會現場,青蔥計畫常務理事長王紅衛表示“希望這一屆有更多的青年導演的首部作品從這個平臺推向銀幕,推向廣大觀眾。”眾多導演也表示將繼續支持青蔥計畫,支持青年導演圓電影夢,為中國電影行業輸送新鮮血液,注入新的力量。

繼馮小剛、賈樟柯分別擔任前兩屆青蔥計畫主席後,著名導演張藝謀擔任第三屆青蔥計畫主席。張藝謀身在釜山未能到達現場,錄製VCR表示感謝,稱會全程關注大賽進度和學員動態,在訓練營階段爭取和大家有更多的電影交流。此外,演員徐帆將會擔任第三屆青蔥計畫表演課程客座講師,培訓新人導演們正確理解表演創作並學習如何指導演員表演。

演員徐帆

作為對所有關懷與支持的回報,青蔥計畫十強專案、王強導演、優酷影業出品的《被陽光移動的山脈》獲得眾多電影獎項肯定。曾為許多電影擔任錄音師的德格才讓也是青蔥學員,他被王紅衛評為“小跨界”,擁有豐富的製作經驗,德格才讓則感謝導師們在劇本創作上給了他大量支持。

電影界在對青年導演扶植上的努力也許讓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內心柔軟無比,按捺不住想趕快“體驗感性”,那麼剛好有一部電影可以選擇,它就是本月17日全國公映的《侗族大歌》。一部“一言不合就尬山歌”的電影,最炫民族風,估計排片寥寥。

本周,電影《侗族大歌》導演醜醜攜主演王嘉、蕭浩冉、伍宇娟等一眾主創亮相上海,與觀眾近距離分享一段“慢節奏”的愛情。

影片主創合影

《侗族大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段唯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侗族青年阿蓮與千樹以歌結緣、互相愛慕,但富家少爺那福也對阿蓮情有獨鍾,三人經受著愛情與友情的煎熬,用六十載的相守與陪伴,詮釋了世間平凡卻刻骨銘心的真愛,沒有感天動地的告白,只有最長情的陪伴。

影片由江秀佳、醜醜編劇,醜醜導演,青年女演員王嘉搭檔新生代男演員蕭浩冉、臺灣知名歌手韋禮安主演,享譽國內外的華裔電影人盧燕和實力派“老戲骨”王慶祥加盟,伍宇娟、王春子等連袂出演。

從第一部電影《阿娜依》,第二部電影《雲上太陽》,再到如今的《侗族大歌》,十幾年的時間裡,導演醜醜拍攝了三部電影,可謂低產。但她卻說“我希望我的每一部電影都有獨一無二的品質”,“我想慢慢地拍,雖然這樣很艱難,但我希望拍的是有生命力的電影,看到電影的人都會有所觸動。”

《侗族大歌》

在美國休士頓國際電影節、加拿大維多利亞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等國內外電影節上,電影《侗族大歌》已斬獲諸多重要獎項。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國際電影節參賽期間,更有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自發組織前來觀看影片,遠在大洋彼岸同樣被感人的故事所打動。

有觀眾表示,“現在我們很多觀念裡往往想到的是物質、金錢,但是電影裡這種人間的真愛、真情被我們慢慢地忽略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把這些存在我們心裡的東西再次喚醒,甚至去教育我們年輕的一代,告訴他們:金錢可能讓我們富有,但真心、真愛和善良可以讓我們的心更美,讓我們的精神有一個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