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睡覺總是大汗淋漓,到底咋回事?要不要補補?

寶寶睡覺總是大汗淋漓,到底咋回事?要不要補補?

最近遇到了好幾個被寶寶出汗的問題困擾的媽媽,問題幾乎都大同小異:

我家寶寶特別容易出汗,尤其是頭上脖子上,一睡覺就滿頭大汗,像洗了頭似的,有時候衣服床單都會濕一大片,這是怎麼回事?孩子奶奶說這是孩子身子虛,要補補,其他媽媽給我說這是缺鈣,需要給孩子吃點營養品補補嗎?

相信有類似疑惑的媽媽並不少,加上天氣已經逐漸開始溫暖起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談談寶寶瘋狂出汗的那回事兒!

寶寶出汗多?寶寶本來就汗多!

寶寶大量出汗,這是屬於寶寶的特殊生理情況。

因為寶寶處於生長發育期,新陳代謝旺盛,而且活潑好動,出汗多是非常正常的。

剛出生的寶寶,尤其是早產兒,汗腺發育尚未完善,所以在剛出生的幾周或幾個月內出汗並不多。

隨著汗腺發育的完善、活動量的增加,寶寶出汗也會增加,尤其是在進食、蹦跳、嬉鬧後。

對於八歲以下,尤其是三歲以內的孩子,出汗常發生在睡後最初的幾個小時內,這種現象可能跟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善有關。

隨著年齡增長、發育完善,汗多的情況就會逐漸好轉,直至消失。

吃完東西後,容易汗如雨下

在進食後的一段時間內,即使在睡眠這種安靜狀態下,身體產熱也會有所增加,出汗當然也會增加。而且,這種現象在食用高蛋白食物後會更明顯,

比如牛奶、奶粉等。

如果寶寶吃著奶就睡著了,或者說吃完就睡,睡後出汗的現象也會更加明顯。因為除了食物熱效應外,寶寶還會在睡覺的過程中,逐漸釋放在醒著的時候囤積的熱量,導致睡著睡著就大汗淋漓了。

捂太厚,寶寶:出汗多怪我咯?

當然,

錯誤的帶娃習慣和一些習慣也是會導致寶寶汗多的,比如我們常常會遇到的“嬰兒捂熱症”正是這種錯誤習慣導致的。

很多時候,老一輩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受凍,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裡,於是常常把孩子裹得像一顆大粽子。其實,相比怕冷,寶寶更怕熱。

如果給寶寶穿得太多、蓋得太厚,或者說衣服的保暖性太好,都容易導致寶寶汗多。

其實,寶寶的穿衣基本可以和大人同步,只需要在大人的穿衣厚度上多加一層就好,

這樣通常比較合適。

汗多+容易夜驚,可能是佝僂病

寶寶一出現汗多的情況,媽媽們都會想到是不是缺鈣、是不是佝僂病。

的確,佝僂病的寶寶容易出現汗多,但不會只有汗多這一個症狀。佝僂病寶寶除了汗多,還常出現夜驚、夜啼、煩躁、方顱、胸部畸形、O形腿或X形腿等症狀。

當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媽媽應當儘早帶寶寶到兒科或者兒保科就診。如果確診了是佝僂病,的確可能需要補鈣,但大多數佝僂病,是缺乏維生素D導致的,最需要補充的是維生素D。

通常,鈣通過牛奶、配方奶、豆製品等日常飲食中均可大量獲取,所以一般飲食正常、合理的孩子以及一歲以下的孩子,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除非孩子有低血鈣表現、嚴重佝僂病或營養不足。

而原則上,孩子從出生起就應當補上維生素D,根據餵養方式的不同,維生素D製劑的補充量也不同。

如果是足月出生純母乳的孩子,應當每天攝入維生素D400IU;如果是配方奶餵養的孩子,則需要媽媽進行計算,補充配方奶不足的部分即可。

如每天配方奶可提供200IU的維生素D,那就需要再通過維生素D製劑再補充200IU。這個劑量一直需要補充到2歲,2歲後,維生素D就要加量了。

汗多就是身子虛?別鬧了!

其實,“身子虛”這個概念,都快被玩壞了!

睡不好是身子虛;體形消瘦是身子虛;經常感冒是身子虛;容易拉肚子也是身子虛……

然後,除了“身子虛”,也沒點其他的說法,也沒辦法進一步確定汗多的原因,提供準確的解決辦法。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那麼多原因外,缺氧性先天性心臟病、大病初愈的寶寶會比較虛弱,也的確會汗多,但這些原因導致的汗多常表現為整夜整夜的出汗不止、白天稍微活動就大汗淋漓。

此外,低血糖、糖尿病、結核病、瘧疾、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功能亢進、鉛中毒、肥胖等,都可能導致寶寶異常汗多。

但這些疾病導致的汗多,不會只是單純汗多,通常還有別的異常。

所以,簡單地因為出汗多,就認定“寶寶身子虛,需要補”是不可取的。

尤其是當寶寶還有其他異常症狀時,應該儘早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排除病理性原因。

寶寶出汗多,媽媽們能做點啥?

單純多汗通常都是正常的,不會影響寶寶正常生長發育。但是汗太多卻可能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給寶媽帶來一些困擾,因此有一些小細節還是需要注意。

睡前不要讓寶寶玩得太興奮

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如果睡前玩得太興奮,入睡後雖然身體已經安靜下來了,但交感神經還處於興奮狀態,就容易出現多汗。

因此,在寶寶睡前一個小時,就不要再和寶寶瘋玩、做刺激的遊戲等,而是讓寶寶慢慢安靜下來,提前做好睡覺的準備。

關注寶寶的衣物及床上用品

寶寶要穿透氣性好、吸水性強的純棉衣物,汗多的寶寶應當經常換用吸汗巾。

如果床單、被褥常被打濕,也要經常換洗,給寶寶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也能減少蟎蟲的滋生。

此外,寶寶睡覺時衣服不宜穿得太厚,被子也不能蓋得太厚。

勤給寶寶洗澡,保持乾爽

汗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異味,聚積於頸部、腋窩等皮膚皺褶處,很容易引起局部皮膚潮濕、糜爛,甚至繼發細菌感染。

所以,多汗的寶寶要勤洗澡或擦浴,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爽,避免感染。但洗澡後不建議使用爽身粉,因為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汗腺堵塞。

如果是有濕疹的寶寶則例外,不能洗得太勤,每天一次即可,水溫也不宜過高。洗完澡後更多的是要注意保持寶寶皮膚的濕潤。

保證寶寶足夠的水分攝入

出汗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通過出汗可以維持寶寶的體溫正常、水鹽代謝平衡。

但如果寶寶出汗較多,應適當增加水分的攝入。

如果是一歲以下的寶寶,原則上增加母乳餵養即可,但如果出現小便發黃的情況,也可以少量喂一點清水;如果是大寶寶,則可以增加飲水量,或水果、蔬菜等含水多的食物的攝入。

總之,媽媽們不能看到寶寶出汗多,就想當然地覺得寶寶是“身子虛”,“需要補”,首先要做到仔細觀察,在生活上做一些調整,看出汗情況是否有好轉。

如果合併有其他的一些症狀,則應當儘早帶寶寶就醫,明確汗多的原因,並對原因進行治療,以免耽誤寶寶的生長發育哦!

如果確診了是佝僂病,的確可能需要補鈣,但大多數佝僂病,是缺乏維生素D導致的,最需要補充的是維生素D。

通常,鈣通過牛奶、配方奶、豆製品等日常飲食中均可大量獲取,所以一般飲食正常、合理的孩子以及一歲以下的孩子,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除非孩子有低血鈣表現、嚴重佝僂病或營養不足。

而原則上,孩子從出生起就應當補上維生素D,根據餵養方式的不同,維生素D製劑的補充量也不同。

如果是足月出生純母乳的孩子,應當每天攝入維生素D400IU;如果是配方奶餵養的孩子,則需要媽媽進行計算,補充配方奶不足的部分即可。

如每天配方奶可提供200IU的維生素D,那就需要再通過維生素D製劑再補充200IU。這個劑量一直需要補充到2歲,2歲後,維生素D就要加量了。

汗多就是身子虛?別鬧了!

其實,“身子虛”這個概念,都快被玩壞了!

睡不好是身子虛;體形消瘦是身子虛;經常感冒是身子虛;容易拉肚子也是身子虛……

然後,除了“身子虛”,也沒點其他的說法,也沒辦法進一步確定汗多的原因,提供準確的解決辦法。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那麼多原因外,缺氧性先天性心臟病、大病初愈的寶寶會比較虛弱,也的確會汗多,但這些原因導致的汗多常表現為整夜整夜的出汗不止、白天稍微活動就大汗淋漓。

此外,低血糖、糖尿病、結核病、瘧疾、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功能亢進、鉛中毒、肥胖等,都可能導致寶寶異常汗多。

但這些疾病導致的汗多,不會只是單純汗多,通常還有別的異常。

所以,簡單地因為出汗多,就認定“寶寶身子虛,需要補”是不可取的。

尤其是當寶寶還有其他異常症狀時,應該儘早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排除病理性原因。

寶寶出汗多,媽媽們能做點啥?

單純多汗通常都是正常的,不會影響寶寶正常生長發育。但是汗太多卻可能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給寶媽帶來一些困擾,因此有一些小細節還是需要注意。

睡前不要讓寶寶玩得太興奮

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如果睡前玩得太興奮,入睡後雖然身體已經安靜下來了,但交感神經還處於興奮狀態,就容易出現多汗。

因此,在寶寶睡前一個小時,就不要再和寶寶瘋玩、做刺激的遊戲等,而是讓寶寶慢慢安靜下來,提前做好睡覺的準備。

關注寶寶的衣物及床上用品

寶寶要穿透氣性好、吸水性強的純棉衣物,汗多的寶寶應當經常換用吸汗巾。

如果床單、被褥常被打濕,也要經常換洗,給寶寶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也能減少蟎蟲的滋生。

此外,寶寶睡覺時衣服不宜穿得太厚,被子也不能蓋得太厚。

勤給寶寶洗澡,保持乾爽

汗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異味,聚積於頸部、腋窩等皮膚皺褶處,很容易引起局部皮膚潮濕、糜爛,甚至繼發細菌感染。

所以,多汗的寶寶要勤洗澡或擦浴,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爽,避免感染。但洗澡後不建議使用爽身粉,因為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汗腺堵塞。

如果是有濕疹的寶寶則例外,不能洗得太勤,每天一次即可,水溫也不宜過高。洗完澡後更多的是要注意保持寶寶皮膚的濕潤。

保證寶寶足夠的水分攝入

出汗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通過出汗可以維持寶寶的體溫正常、水鹽代謝平衡。

但如果寶寶出汗較多,應適當增加水分的攝入。

如果是一歲以下的寶寶,原則上增加母乳餵養即可,但如果出現小便發黃的情況,也可以少量喂一點清水;如果是大寶寶,則可以增加飲水量,或水果、蔬菜等含水多的食物的攝入。

總之,媽媽們不能看到寶寶出汗多,就想當然地覺得寶寶是“身子虛”,“需要補”,首先要做到仔細觀察,在生活上做一些調整,看出汗情況是否有好轉。

如果合併有其他的一些症狀,則應當儘早帶寶寶就醫,明確汗多的原因,並對原因進行治療,以免耽誤寶寶的生長發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