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陸川從幕後走到台前:朗讀致敬《可哥西裡》

在《朗讀者》節目中,著名導演陸川講述了多年前拍攝電影《可哥西裡》時鮮為人知的一段往事,

並朗讀了文章《藏羚羊的跪拜》。節目播出後,陸川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早在一年前董卿就邀請他出任這檔節目的導演,但因為自己太忙,只是以策劃身份參與了部分幕後工作。後在董卿的說服下,他第一次走上舞臺朗讀文章。

關於董卿

陸川說他和董卿很早就認識,但通過這次合作讓他對董卿刮目相看。“董卿真的是博覽群書,當之無愧的才女,

而且她內心有一種情懷。”陸川透露,董卿一年前找他表示要做《朗讀者》時,他很擔心節目會不會有收視率,因為那時候類似“跑男”這樣的節目非常火爆。“我說做一個嚴肅的、深情的東西,會不會完全沒有人看?她說她也有點擔心,但她覺得得去做這事兒。直到今天節目做出來反響這麼好,我看節目的時候挺感動的,我覺得她這種堅持真不容易。”陸川認為,董卿在節目中的表現非常完美,
她本身對文學、對文章的見解,還有內心對知識、對真相的尊重,是這個項目的一個DNA。如果沒有她的話,這個節目可能不會這麼完美。

關於電影

作為《朗讀者》節目特邀的策劃人員,陸川說他平常從來不朗讀,特別怕在鏡頭前面做事,會非常緊張。但最後還是經不住董卿的勸說,把第一次朗讀獻給了董卿和這個節目。陸川表示,在董卿的啟發下選擇《藏羚羊的跪拜》這篇文章,

是為了致敬電影《可哥西裡》,因為拍《可哥西裡》對他影響重大:“如果我沒有拍《可哥西裡》,可能也不會有《南京南京》和《王的盛宴》兩部電影。對生和死的那種探討對我的信仰和我整個人的觸動很大。”這些年來,陸川既拍《可哥西裡》《南京南京》這樣的紀實片,也拍《九層妖塔》這樣的商業片,去年還拍了《我們誕生在中國》這樣的紀錄片。陸川說,其實他一直沒有把電影當做職業來對待,
只是想通過不同的層面、不同的切面去切入生活,去展現不同的人性。

關於動物

通過拍攝《可哥西裡》和《我們誕生在中國》兩部電影,陸川走進了野生動物保護的圈子,認識了很多野生動物保護組織者、志願者以及科學家。“我在拍攝過程中感受到很多東西,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改變了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習慣。比如我見到穿皮草的人,都會跟他們說動物保護的話題;以前我挺喜歡象牙雕刻的藝術品,

現在都敬而遠之;以前喜歡看馬戲表演,現在覺得這是有悖於自然法則的殘酷事情”。

關於閱讀

陸川說他看的書很雜,喜歡看一些跟自己的生活有距離的書,比如最近在看顧城的《南明史》,之前在看《謝覺哉家書》。還有一些以前看過的老小說,比如《綠化樹》、陸文夫的《美食家》、威廉·戈爾丁的《蠅王》。陸川表示,看小說對他來說是一個愛好,並不一定把小說拍成電影。相反讓他有轉化成電影衝動的,不是文學作品,往往是紀實報告文學或者新聞報導。

並不一定把小說拍成電影。相反讓他有轉化成電影衝動的,不是文學作品,往往是紀實報告文學或者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