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單車企業接連倒閉,你的押金怎麼辦?

最近,媒體報導,號稱最好騎的小藍單車也倒閉了,用戶押金難以退回。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起共用單車倒閉案。這個冬天過去後,除了那兩家第一陣營裡的巨頭,還會有別的單車企業活下去嗎?

朋友,

你的押金再不退就遲了

悟空單車、町町單車、酷騎單車、小鳴單車,這些共用單車企業接連死去。路上缺乏維護、散落的單車,是它們無人收斂的“屍體”。現在,用戶數突破500萬,號稱第三大共用單車企業、號稱最好騎單車的小藍單車,也被內部員工宣佈破產。

土豪金款是最後的晚餐

今年6月,在很多大城市街頭,突然又出現了一種“土豪金”單車,前十次免費騎,還能給手機充電。僅僅1個月後,發佈“土豪金”的酷騎單車,資金已出現問題。8月,用戶押金無法退還。9月,在通州萬達廣場酷騎總部,要求退還押金的用戶排起了長龍。

共用單車從全面鋪開那一刻起,就開始頻繁受到“侵佔公共資源”的指責,不管這種指責能否成立,

背後的指向都是“共用單車太多了”。現在,不用政府出手,市場用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多的一定會死去。

共用單車倒閉潮,暫且不需要替資本去考慮,前期投資人是賠了還是賺了,和我們沒什麼關係。押金,是唯一吸引人關注的焦點。試想這樣一種場景,你在路上發現了一種新的共用單車,出於好奇,你交了押金,騎了一次,之後你完全忘了這件事。直到看新聞,大量用戶排隊退押金,

這時你幡然醒悟已經遲了。

悟空單車倒閉後,創始人說90%的車已經丟失;町町單車倒閉後,創始人說,還不上押金就賠車吧。賠車,似乎成了押金無法退賠的唯一解決方案。這種處理方式,顯然會讓大部分人哭笑不得。中國人雖然對理髮店、健身房辦預售卡後人間蒸發習以為常,但還是接受不了押金的離奇失蹤。

除了那兩家,其餘都得死

對大多數還掙扎在生死線的共用單車企業而言,

核心議題已經不再是“誰能站穩第二陣營”,而是誰能活過這個冬天。現在氣溫還不算太低,風還不算凜冽,騎電瓶車的大媽還沒套上誇張的“擋風被”,等再過一些日子,共用單車的困境會更加劇吧?

不能說共用單車的投資者都是無腦的,至少在最開始,他們的算盤是差異化運營。已經倒閉的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沒有一家選擇在一線城市投放。除了悟空單車把山城重慶作為大本營略顯幽默外,

其餘企業還是認為二線城市可以一拼。

根據《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共用單車使用者已規模達到1.06億。這個用戶群體還是很廣大的,但很多企業沒想到的是,那兩家共用單車龍頭企業,不是不在意二線城市,而是精力暫時顧不上。等他們回過神來,可以迅速反撲。

天氣逐漸轉冷後,共用單車的使用頻次大幅度降低,而且很多人反映,在投放市場半年後,“你就很難找到一輛好騎的車”。這種時刻,往往是沒有大資本支援的大多數共用單車企業生死存亡之際。如果融資不順暢,死亡發生在瞬間。

目前來看,共用單車產業只有第一第二,沒有第三

對電商而言,確實存在“第二陣營”,但對外賣、打車、共用單車而言,已經不存在或將要不存在“第二陣營”。

押金的誘惑

很多人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共用單車一定要收押金嗎?

先不談要不要收,先談能不能收。按照《物權法》和《擔保法》的規定,押金屬於一種特殊的“動產質權”。簡單說,不論是房屋租賃、酒店入住抑或自行車租賃,需繳納“押金”的目的在於:1、確保承租人正當合理的使用房屋、房間或自行車等租賃物;2、發生房屋內附屬設施、自行車等損毀情形時,收取押金的一方可以“押金”優先受償。

今年5月,交通部下發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押金的部分,說法是“鼓勵不收押金”。換句話說,押金是可以收的。

現在看要不要收。共用單車的本質是什麼?本質不是“共用”,而是採購+租賃+運營的重資產模式。共用經濟的核心是對過剩資源、過剩產能、過剩時間的共用。然而,所有的共用單車,都是平臺自己融資出資生產投入,和輕資產是背道而馳的。

既然是重資產,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後期需要不斷補充新車,而自始至終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維護。所以,本質上這是一門相當“費錢”的生意。人們之所以質疑共用單車的盈利模式,是因為其重資產運營,又收費那麼便宜,還時不時推出送紅包免費騎行的活動。

這裡有兩個因素值得分析。其一,公司賬上是否有充足的現金流。一旦發生押金擠兌而帳戶上又沒有充足的現金,擠兌潮會立刻來臨,而一旦有用戶發現押金兌付不了,會進一步形成恐慌,更多的人會來退押金,直接把公司逼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其二,是否不斷有新資金進入。如果能不斷融資,在擴大再生產、提高舊有車輛維護效率等方面會產生巨大優勢。

在這裡,共用單車押金的巨大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共用單車的押金卻與傳統押金形式不同。傳統的押金形式是“一個租賃物對應一份押金”,當雙方結束租賃合同時,押金就會直接退還。而共用單車使用的則是“一個人對應一份押金”的模式,說白了就是一車多押。

雖然共用單車企業宣稱,之所以向用戶收取押金,是因為擔心用戶對單車產生破壞行為。但從客觀上說,正是一車多押,給企業帶來了豐富的資金沉澱。事實上,哪怕共用單車的兩家巨頭為例,以目前的融資額度來看,要支撐起幾千萬的單車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的。

押金這門生意,已經被玩爛了,但真正的高手實際上是某些部門,比如說某市的交通卡,巨大的押金收入一直是一個謎。為什麼某些部門做押金生意就好做呢,因為你沒得選,並且它公信力還不錯。這就正好解釋了,為什麼有大機構背書的共用單車的押金生意,會比小機構好做的原因。

總的來說,共用單車企業本身,是完全沒有免押金的動力的,如果某一天有強制的行政命令下來,不允許收押金,這對所有的小公司而言,基本等於直接下了死亡通知書。

押金去哪兒

如果共用單車收取押金是一種普遍的不可避免的現象,那麼如何監管押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交通部在5月發佈了《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對共用單車企業的押金管理作出了要求。這個要求總結起來,主要是兩點。第一,共用單車企業要在註冊地開立用戶押金專用帳戶,並接受監督;第二,共用單車企業要積極推行“即租即押、即還即退”的押金模式。

第二點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做不到,因為只要用戶不主動提交退款申請,押金就會一直在平臺的控制之下。而第一點設立專用帳戶,並接受監督,其實是一句空話,因為誰來監督,並不知道。由於共用單車是近兩三年出現的新經濟模式,與之相應的管理政策和監管措施非常缺乏,用戶押金客觀上成為共用單車企業的資金池。

消費者排隊索要共用單車押金

押金的所有權屬於用戶,這是毫無疑問的。很顯然的是,依靠共用單車平臺的自我約束或保證都是不可靠的,同時,由於“一車多押”,產生了金融屬性,應該像協力廠商支付那樣,實現銀行監管,繳納超額準備金。

當然,使用者的押金是不是只能作為銀行存款放在那吃死利息,這個話題是存在爭議性的。這對資金的利用效率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對企業的活力也是一種傷害。在和消費者利益平衡後,應該至少做到兩點。首先,企業將客戶押金用於投資理財的,應當取得客戶同意。甚至,投資收益的分配大家也可以協商;其次,單車平臺應該公開用戶押金的流向,接受公眾監督,透明是解決押金信任問題最好的方案。

而且很多人反映,在投放市場半年後,“你就很難找到一輛好騎的車”。這種時刻,往往是沒有大資本支援的大多數共用單車企業生死存亡之際。如果融資不順暢,死亡發生在瞬間。

目前來看,共用單車產業只有第一第二,沒有第三

對電商而言,確實存在“第二陣營”,但對外賣、打車、共用單車而言,已經不存在或將要不存在“第二陣營”。

押金的誘惑

很多人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共用單車一定要收押金嗎?

先不談要不要收,先談能不能收。按照《物權法》和《擔保法》的規定,押金屬於一種特殊的“動產質權”。簡單說,不論是房屋租賃、酒店入住抑或自行車租賃,需繳納“押金”的目的在於:1、確保承租人正當合理的使用房屋、房間或自行車等租賃物;2、發生房屋內附屬設施、自行車等損毀情形時,收取押金的一方可以“押金”優先受償。

今年5月,交通部下發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押金的部分,說法是“鼓勵不收押金”。換句話說,押金是可以收的。

現在看要不要收。共用單車的本質是什麼?本質不是“共用”,而是採購+租賃+運營的重資產模式。共用經濟的核心是對過剩資源、過剩產能、過剩時間的共用。然而,所有的共用單車,都是平臺自己融資出資生產投入,和輕資產是背道而馳的。

既然是重資產,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後期需要不斷補充新車,而自始至終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維護。所以,本質上這是一門相當“費錢”的生意。人們之所以質疑共用單車的盈利模式,是因為其重資產運營,又收費那麼便宜,還時不時推出送紅包免費騎行的活動。

這裡有兩個因素值得分析。其一,公司賬上是否有充足的現金流。一旦發生押金擠兌而帳戶上又沒有充足的現金,擠兌潮會立刻來臨,而一旦有用戶發現押金兌付不了,會進一步形成恐慌,更多的人會來退押金,直接把公司逼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其二,是否不斷有新資金進入。如果能不斷融資,在擴大再生產、提高舊有車輛維護效率等方面會產生巨大優勢。

在這裡,共用單車押金的巨大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共用單車的押金卻與傳統押金形式不同。傳統的押金形式是“一個租賃物對應一份押金”,當雙方結束租賃合同時,押金就會直接退還。而共用單車使用的則是“一個人對應一份押金”的模式,說白了就是一車多押。

雖然共用單車企業宣稱,之所以向用戶收取押金,是因為擔心用戶對單車產生破壞行為。但從客觀上說,正是一車多押,給企業帶來了豐富的資金沉澱。事實上,哪怕共用單車的兩家巨頭為例,以目前的融資額度來看,要支撐起幾千萬的單車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的。

押金這門生意,已經被玩爛了,但真正的高手實際上是某些部門,比如說某市的交通卡,巨大的押金收入一直是一個謎。為什麼某些部門做押金生意就好做呢,因為你沒得選,並且它公信力還不錯。這就正好解釋了,為什麼有大機構背書的共用單車的押金生意,會比小機構好做的原因。

總的來說,共用單車企業本身,是完全沒有免押金的動力的,如果某一天有強制的行政命令下來,不允許收押金,這對所有的小公司而言,基本等於直接下了死亡通知書。

押金去哪兒

如果共用單車收取押金是一種普遍的不可避免的現象,那麼如何監管押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交通部在5月發佈了《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對共用單車企業的押金管理作出了要求。這個要求總結起來,主要是兩點。第一,共用單車企業要在註冊地開立用戶押金專用帳戶,並接受監督;第二,共用單車企業要積極推行“即租即押、即還即退”的押金模式。

第二點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做不到,因為只要用戶不主動提交退款申請,押金就會一直在平臺的控制之下。而第一點設立專用帳戶,並接受監督,其實是一句空話,因為誰來監督,並不知道。由於共用單車是近兩三年出現的新經濟模式,與之相應的管理政策和監管措施非常缺乏,用戶押金客觀上成為共用單車企業的資金池。

消費者排隊索要共用單車押金

押金的所有權屬於用戶,這是毫無疑問的。很顯然的是,依靠共用單車平臺的自我約束或保證都是不可靠的,同時,由於“一車多押”,產生了金融屬性,應該像協力廠商支付那樣,實現銀行監管,繳納超額準備金。

當然,使用者的押金是不是只能作為銀行存款放在那吃死利息,這個話題是存在爭議性的。這對資金的利用效率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對企業的活力也是一種傷害。在和消費者利益平衡後,應該至少做到兩點。首先,企業將客戶押金用於投資理財的,應當取得客戶同意。甚至,投資收益的分配大家也可以協商;其次,單車平臺應該公開用戶押金的流向,接受公眾監督,透明是解決押金信任問題最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