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治亂,改變一座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回眸之三

禮讓的多了,闖紅燈的少了;停車位多了,亂停車現象少了;交通秩序明顯改觀,文明出行漸成常態……如今,走在安慶的大街小巷,人人都能感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道路交通秩序的巨大變化,

文明出行已悄然成為安慶市民的一種新風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2015年,我市蟬聯全省文明城市,並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號角就此吹響。然而,市民文明交通的意識不高、城市道路交通設施滯後等因素,

道路交通秩序一度較亂。文明交通、文明出行,成為我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難以跨過的一道“高檻”。

三年間,秉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理念,我市重拳治亂,持續整治行人闖紅燈、非機動車不按道行駛等交通亂象;補齊短板,持續完善市區各類道路交通設施,推進交通信號智慧化和交通標誌標線標準化;宣傳教化,大力宣導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理念,讓文明交通意識深入人心;全民參與,

同心共向、共同治理道路交通秩序。

如今,市區道路交通秩序明顯改觀,市民文明出行漸成常態。

一幅井然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畫卷展現眼前,一種自覺遵守道路交通秩序的文明風尚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道路交通秩序的辦法正在固化。

菱湖公園生態環境優越 。安慶日報 記者 江勝 攝

重拳治亂:聯勤整治嚴管重罰

對於亂象,唯有出重拳、下猛藥,才能遏制勢頭。僅今年以來,全市便通過聯勤整治、嚴管重罰,出動警力9.2萬餘人次,城管、交通等部門聯勤力量2.2萬餘人次,查處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37.7萬餘起,同比增加7%。其中查處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行為5.9萬餘起,三輪車違法行為2.4萬餘起。

市區非機動車、三輪車交通亂象得到有效遏制,主城區三輪車通行量明顯減少。

對於亂象,唯有部門聯動、集中發力,變單打獨鬥為組合拳出擊,才能取得有效改觀。為整治亂象,我市整合交警、特警等警種力量和交通勸導員等輔助力量,將市區38個一、二級網格分解成24處聯勤執法點和14個巡邏網格,每日出動警力680人次,實行警組合成作戰、聯勤執法,營造全警上路、高壓嚴管的交通整治攻堅態勢。

特別是今年7月份開展市區三輪車綜合整治工作以來,聯勤執法再升級,會同交通、城管等部門,實行“交警主導、部門參與、合成編組、一體執法”,堅持“週末不休息、嚴管無縫隙”,每日安排執法人員近200人次,在市區設置11處固定整治點、3支流動巡邏組,對三輪車各類顯見違法行為一律首違必罰、再違重罰,強制規範、強行並軌。

全市交警更是立足路面管理“主戰場”,以勤務機制改革和公安城管大聯勤為依託,打響“四大攻堅戰役”。每天安排機關一半警力和車管所部分警力上路參與高峰執勤;所有大隊幹部全部下沉一線;路面以20個執勤中隊為單元,設置13處示範崗、36處重點崗、13處護學崗和35處巡邏崗,實行定點執勤和流動巡邏相結合,確保每天7時至19時,市區主次幹道、重點路口始終保持200餘名警力屯兵路面,確保有警時間內始終見員警、見警車、見警燈。

補齊短板:完善道路交通設施

交通設施不完善,也是導致道路交通亂象的原因之一。龍眠山路與皖江大道交叉口承接新城與老城,平時交通流量巨大。今年6月份之前,該路口機動車道上標線新老混雜,左轉彎和直行標線不明確,導致路口擁堵的情況時常發生。“(改變)得益於交通標線的重新劃定。如今標線重新劃定,一目了然,按道行駛,十分順暢。”計程車司機鄒斌說。

一年前,湖心北路上的停車亂現象隨處可見。一邊是市民要停車、一邊是缺乏停車位,結果顯然只能是車輛隨處亂停。現在的湖心北路,一排排新劃定的停車位十分醒目,所有車輛按線停放、秩序井然。

針對城市道路交通設施不完善這個短板,我市全力做足“繡花”功夫。

僅今年以來,便對市區40條主次幹道、21處主要路口☆禁☆交通標線進行全面清理和重新施劃,清除標線8500平方米、施劃標線9萬平方米;

新增交通護欄4500余米,新增三輪車禁行、禮讓斑馬線、禁止停車和聯勤執法等各類交通標識400餘塊,更換破損窨井蓋400餘塊,清除交通設施“牛皮癬”1000餘處;

增設道路臨時停車泊位1900餘個,複劃停車泊位600個;

改造渠化路口15個,增加路口信號燈4處,增設違法抓拍設備25套。

同時,對市區所有道路交通信號燈進行逐一排查,優化35處路口☆禁☆交通信號相位和配時,並對皖江大道、中山大道、集賢北路實行交通信號“綠波”線協調控制,減少行車延誤。目前市區主次幹道通行效率明顯提升,其中高峰時段提升9%,平峰時段提升15%。

當前,市公安交管部門堅持每天安排2輛車和6名工作人員上路不間斷巡查例檢,加大對市區交通標誌、標線、護欄等交通設施排查力度,確保對標達標。同時最大限度挖掘市區道路尤其老城區背街小巷資源,對符合停車條件的道路,會同各區應劃盡劃一批停車泊位。

宣傳教化:宣導文明交通理念

“奶奶,前面是紅燈,不能闖,危險。等綠燈亮了再走。”迎江區新城吾悅廣場外滾動播放的大螢幕裡,小孩子的一句話,點醒了路口欲闖紅燈的市民。三年來,我市廣泛宣傳教化,深入宣導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理念,全力營造人人參與文明交通、處處彰顯文明交通的良好社會風尚。

三年來,我市推出多部公益廣告,通過網路、媒體、戶外廣場大屏廣泛播出,營造了濃厚的文明出行宣傳氛圍。今年秋季開學前夕,又推出“警營萌娃--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公益廣告,以“安慶家長,孩子有話對你說”為主題,呼籲廣大家長與孩子一起文明出行。市級各大主流媒體官方微信、自媒體平臺同步推出,戶外商場大屏迴圈播放,營造“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的社會宣傳氛圍。同時,開展多形式文明交通進校園活動,發揮“小手牽大手”的示範作用,影響和帶動家庭及全社會文明出行。

僅今年以來,200余塊文明交通宣傳提示牌擺放至主要交通路口,《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文明交通倡議書》、《致全市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行人、非機動車安全出行》等宣傳材料16萬餘份,發至市區各單位、社區及中小學校,讓文明出行廣泛傳播,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針對不文明行為,今年市公安交管部門對190起嚴重交通違法行為、117名終生禁駕人員及13家主責不落實運輸企業通過媒體進行公開公示。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運輸企業以及全市“超速王”、“違法王”予以公開曝光。在26個路口設置“交通違法人像採集區域”,運用“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實名曝光”違反交通法規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500人。依託“電子員警”等設施,加大計程車、私家車、三輪車等交通違法行為抓拍力度,公開曝光各類違法986起。

同時,全市建立抄告制度,對“人臉識別”系統抓拍的交通違法行為人,在依法處罰其違法行為的同時,抄告至市文明辦和有關主管部門,通報到所在單位或社區,加強警示教育,目前已抄告168起,震懾教化效果明顯。“曝光,震懾效果倒是其次,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公開懲戒的方式讓文明交通的意識入了腦入了心。”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民參與:共建共用文明交通

文明交通,唯有人人參與、同心共向、全民共治,才會產生較好的效果。唯有通過多方發力,才能形成文明交通共治共管、共建共用的合力。

為整治道路交通,市文明委發出通知,組織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強職工交通安全教育,積極開展簽名承諾、文明勸導等實踐活動,在單位、社區宣傳櫥窗增設文明交通宣傳內容,號召廣大市民爭做文明交通參與者、垂範者、宣傳者。

市綜治辦牽頭開展校園門前交通安全專項整治,組織各中小學校建立10至20人的護學隊伍,在上、放學期間協助交警引導、指揮家長接送車輛規範有序停放。市文明辦、團市委等單位,組織開展文明交通志願勸導活動。交通運輸部門,推動交通運輸系統開展“文明服務·禮讓斑馬線”活動,發揮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務行業的示範引領作用。

以勤務機制改革和公安城管大聯勤為依託,打響“四大攻堅戰役”。每天安排機關一半警力和車管所部分警力上路參與高峰執勤;所有大隊幹部全部下沉一線;路面以20個執勤中隊為單元,設置13處示範崗、36處重點崗、13處護學崗和35處巡邏崗,實行定點執勤和流動巡邏相結合,確保每天7時至19時,市區主次幹道、重點路口始終保持200餘名警力屯兵路面,確保有警時間內始終見員警、見警車、見警燈。

補齊短板:完善道路交通設施

交通設施不完善,也是導致道路交通亂象的原因之一。龍眠山路與皖江大道交叉口承接新城與老城,平時交通流量巨大。今年6月份之前,該路口機動車道上標線新老混雜,左轉彎和直行標線不明確,導致路口擁堵的情況時常發生。“(改變)得益於交通標線的重新劃定。如今標線重新劃定,一目了然,按道行駛,十分順暢。”計程車司機鄒斌說。

一年前,湖心北路上的停車亂現象隨處可見。一邊是市民要停車、一邊是缺乏停車位,結果顯然只能是車輛隨處亂停。現在的湖心北路,一排排新劃定的停車位十分醒目,所有車輛按線停放、秩序井然。

針對城市道路交通設施不完善這個短板,我市全力做足“繡花”功夫。

僅今年以來,便對市區40條主次幹道、21處主要路口☆禁☆交通標線進行全面清理和重新施劃,清除標線8500平方米、施劃標線9萬平方米;

新增交通護欄4500余米,新增三輪車禁行、禮讓斑馬線、禁止停車和聯勤執法等各類交通標識400餘塊,更換破損窨井蓋400餘塊,清除交通設施“牛皮癬”1000餘處;

增設道路臨時停車泊位1900餘個,複劃停車泊位600個;

改造渠化路口15個,增加路口信號燈4處,增設違法抓拍設備25套。

同時,對市區所有道路交通信號燈進行逐一排查,優化35處路口☆禁☆交通信號相位和配時,並對皖江大道、中山大道、集賢北路實行交通信號“綠波”線協調控制,減少行車延誤。目前市區主次幹道通行效率明顯提升,其中高峰時段提升9%,平峰時段提升15%。

當前,市公安交管部門堅持每天安排2輛車和6名工作人員上路不間斷巡查例檢,加大對市區交通標誌、標線、護欄等交通設施排查力度,確保對標達標。同時最大限度挖掘市區道路尤其老城區背街小巷資源,對符合停車條件的道路,會同各區應劃盡劃一批停車泊位。

宣傳教化:宣導文明交通理念

“奶奶,前面是紅燈,不能闖,危險。等綠燈亮了再走。”迎江區新城吾悅廣場外滾動播放的大螢幕裡,小孩子的一句話,點醒了路口欲闖紅燈的市民。三年來,我市廣泛宣傳教化,深入宣導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理念,全力營造人人參與文明交通、處處彰顯文明交通的良好社會風尚。

三年來,我市推出多部公益廣告,通過網路、媒體、戶外廣場大屏廣泛播出,營造了濃厚的文明出行宣傳氛圍。今年秋季開學前夕,又推出“警營萌娃--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公益廣告,以“安慶家長,孩子有話對你說”為主題,呼籲廣大家長與孩子一起文明出行。市級各大主流媒體官方微信、自媒體平臺同步推出,戶外商場大屏迴圈播放,營造“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的社會宣傳氛圍。同時,開展多形式文明交通進校園活動,發揮“小手牽大手”的示範作用,影響和帶動家庭及全社會文明出行。

僅今年以來,200余塊文明交通宣傳提示牌擺放至主要交通路口,《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文明交通倡議書》、《致全市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行人、非機動車安全出行》等宣傳材料16萬餘份,發至市區各單位、社區及中小學校,讓文明出行廣泛傳播,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針對不文明行為,今年市公安交管部門對190起嚴重交通違法行為、117名終生禁駕人員及13家主責不落實運輸企業通過媒體進行公開公示。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運輸企業以及全市“超速王”、“違法王”予以公開曝光。在26個路口設置“交通違法人像採集區域”,運用“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實名曝光”違反交通法規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500人。依託“電子員警”等設施,加大計程車、私家車、三輪車等交通違法行為抓拍力度,公開曝光各類違法986起。

同時,全市建立抄告制度,對“人臉識別”系統抓拍的交通違法行為人,在依法處罰其違法行為的同時,抄告至市文明辦和有關主管部門,通報到所在單位或社區,加強警示教育,目前已抄告168起,震懾教化效果明顯。“曝光,震懾效果倒是其次,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公開懲戒的方式讓文明交通的意識入了腦入了心。”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民參與:共建共用文明交通

文明交通,唯有人人參與、同心共向、全民共治,才會產生較好的效果。唯有通過多方發力,才能形成文明交通共治共管、共建共用的合力。

為整治道路交通,市文明委發出通知,組織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強職工交通安全教育,積極開展簽名承諾、文明勸導等實踐活動,在單位、社區宣傳櫥窗增設文明交通宣傳內容,號召廣大市民爭做文明交通參與者、垂範者、宣傳者。

市綜治辦牽頭開展校園門前交通安全專項整治,組織各中小學校建立10至20人的護學隊伍,在上、放學期間協助交警引導、指揮家長接送車輛規範有序停放。市文明辦、團市委等單位,組織開展文明交通志願勸導活動。交通運輸部門,推動交通運輸系統開展“文明服務·禮讓斑馬線”活動,發揮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務行業的示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