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吃手可大可小,該如何正視這個問題!

如果我問各位媽媽,寶寶身上哪個部位最容易沾滿口水?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寶寶的小手。寶寶吃手是每一位元媽媽都會頭疼的一件事,無論媽媽如何制止,寶寶都要堅定不移的把手往嘴裡塞。

但是寶寶吃手到底好不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寶寶認知世界的必經階段,也有人認為可能導致寶寶患病,那麼,對於嬰兒吃手到底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網上有些文章認為寶寶吃手是缺鋅的表現,實則不然。其實寶寶吃手更多的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

缺鋅導致的吃手只是極個別現象。

生理原因:

吃手只是在尋找滿足感 吸吮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反射和需求。大部分寶寶都會經歷一個口腔敏感期。 一部分高吸吮需求的寶寶,總是覺得嘴巴裡還缺了一點什麼。 但是新生兒的大腦尚不能指揮他把自己的手放入嘴中。待寶寶長到2、3個月大的時候,身體的活動能力會越來越強, 他慢慢的學會用身體滿足自己的安全感和好奇心。

當他把手指放進嘴裡,立馬就尋回了缺失了那種滿足感。(大概就是一種吃到手人生就圓滿了的感覺吧。) 其實此時的重點,並非是手指,手指只不過是寶寶們最有權力支配、最容易放到嘴裡的物體罷了。


生理需求上的吃手還附帶著很多的好處: 寶貝在吃手的時候,

能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這是寶貝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把手放進嘴巴,看似是很簡單的行為,卻大大鍛煉了寶寶手部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手指分化等一系列能力發展。 在吃手的過程中,寶寶會慢慢意識到“手”是“我”身體的一部分,逐漸把自己的身體和外界區分開來。


心理原因:

當寶寶寂寞無聊、緊張煩躁、入睡困難,或是身體不適的時候,也會希望通過吃手來自我安慰。 吃手,會讓寶寶獲得平靜和舒適。 細心的媽媽能發現,孩子在吮吸手指的時候,通常非常安靜,不哭也不鬧。 這說明嬰兒吮吸手指對他們的心理發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這正是寶寶邁向獨立的一個里程碑。 但如果孩子過度吃手,可能另有隱情 有的孩子吃手特別嚴重,吃到手指都變形,這樣的情況更多的原因,要考慮心理因素。 比如,需求長期得不到回應,父母對寶寶的關注過少,親子陪伴時間太短等等導致的安全感缺乏。 還有一些媽媽說陪伴的時間挺長的呀,那就要考慮一下陪伴的品質,或者寶寶本身就是高需求孩子。 如果寶寶以頻繁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這就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媽媽們要注意改變陪伴的方式以及採取合理的干預。


如何干預:

用行動代替強調 不要每次都提醒孩子手手手,你每提一次其實都是在提示他記住吃手這件事。 不如直接用行動來代替語言。 發現孩子吃手的時候,家長先用手把寶寶的手不知不覺的按下來,然後轉移到別的方面,比如說去看、去聽、去摸。 轉移注意力是對付熊孩子屢試不爽的辦法。一邊帶他看看別的,一邊抓住他的小手,馬上就忘了。 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寶寶就不會再把手作為滿足的一種方法跟途徑了。 直接培養正確的習慣,比糾正錯誤的習慣,容易得多。


不要用過激的行為嚇到孩子 無論是何種原因,吃手對寶寶來說,都是一種快樂、滿足的狀態。 如果看到孩子吃手,馬上打他的手,或是罵他,可能會嚇到孩子。 因為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他始終覺得這樣子是感覺舒服的,但是,原來感覺舒服也是錯誤嗎? 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混亂,並壓抑自己的感受。 如果我們不想孩子永遠有吃手的習慣,那就要考慮到,怎麼把她這種快樂、愉悅的狀態轉移到其他物品(行為)上,或是由我們主動提供足夠的滿足感。 轉移注意力比強行制止有效。

吃手這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不能不管,也不能瞎管。 正常的吃手:就給寶寶洗乾淨手,由他去! 過度的吃手:提高親子互動品質,多陪多玩,總之讓孩子有事可做,忙得沒時間吃手;同時,注重孩子的需求,儘量讓孩子愉悅、滿足,有安全感。 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做通老人的工作,告訴他們吃手並不完全是壞事,即便干預也不能來硬的,要講究方式方法。!

喜歡我的可以給我個關注,或在下方評論!

這就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媽媽們要注意改變陪伴的方式以及採取合理的干預。


如何干預:

用行動代替強調 不要每次都提醒孩子手手手,你每提一次其實都是在提示他記住吃手這件事。 不如直接用行動來代替語言。 發現孩子吃手的時候,家長先用手把寶寶的手不知不覺的按下來,然後轉移到別的方面,比如說去看、去聽、去摸。 轉移注意力是對付熊孩子屢試不爽的辦法。一邊帶他看看別的,一邊抓住他的小手,馬上就忘了。 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寶寶就不會再把手作為滿足的一種方法跟途徑了。 直接培養正確的習慣,比糾正錯誤的習慣,容易得多。


不要用過激的行為嚇到孩子 無論是何種原因,吃手對寶寶來說,都是一種快樂、滿足的狀態。 如果看到孩子吃手,馬上打他的手,或是罵他,可能會嚇到孩子。 因為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他始終覺得這樣子是感覺舒服的,但是,原來感覺舒服也是錯誤嗎? 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混亂,並壓抑自己的感受。 如果我們不想孩子永遠有吃手的習慣,那就要考慮到,怎麼把她這種快樂、愉悅的狀態轉移到其他物品(行為)上,或是由我們主動提供足夠的滿足感。 轉移注意力比強行制止有效。

吃手這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不能不管,也不能瞎管。 正常的吃手:就給寶寶洗乾淨手,由他去! 過度的吃手:提高親子互動品質,多陪多玩,總之讓孩子有事可做,忙得沒時間吃手;同時,注重孩子的需求,儘量讓孩子愉悅、滿足,有安全感。 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做通老人的工作,告訴他們吃手並不完全是壞事,即便干預也不能來硬的,要講究方式方法。!

喜歡我的可以給我個關注,或在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