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叫醒那些沉迷把玩金融產品的夢中人

——這些年,各種各樣的金融投資理財產品,被包裝的高端神秘,被吹得雲裡霧裡,我一句也聽不懂。只記住一個“年化收益”……

——這真的不能怪我,因為理財顧問們自己也不懂,他們也只是在上崗前接受了兩天培訓。培訓目的,就是如何把你可能聽得懂的話,說得讓你聽不懂……

——我總感覺,金融投資理財亂像危害很大,只因為普通老百姓摸不著、抓不住、看不懂!

——其實,邏輯也不複雜,就是你想讓手中的錢生錢沒有管道,把錢交給金融機構,讓他們替你打理,你得到更多分紅或利息……

——關鍵是,他們用你的錢來做什麼生意?他們賺誰的錢?如何獲取那麼高的收益?正是這最關鍵的一點,我們不知道……

——就在這樣一種看不清、聽不懂的神秘狀態下,一時間各種專家、投資理財經理、顧問成群結隊,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多種理財產品噴湧……

——有一個魔咒般的金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勞動,全民把玩金融投資工具就行……

——不管金融機構如何裝扮美化理財產品,不管他們如何魔幻把玩,總離不開一個神器——杠杆。

——無論是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樓市的房價泡沫,還是傳統去產能行業的過高負債率,無疑都是高杠杆的“鍋”。“高杠杆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

在實體部門體現為過度負債,在金融領域體現為信用過快擴張。

——普通投資者很少知道,一些金融機構把他們所謂的投資產品不斷化整為零、化零為整,一次次打包轉手,一次次加杠杆,而最終的風險和代價卻需要投資者承擔。

——更重要的是,他們製造了超高的流水和業績、虛假繁榮,

卻於實體經濟毫無裨益,甚至極其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11月17日,國家《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堪稱史上最嚴的資產管理意見。它的出臺,既意味著金融業吃著火鍋唱著歌的時代即將結束,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

——也意外著普通投資者,自己承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金融機構很難再承諾保本、保收益,

剛性兌付“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