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饕餮大觀」國學大師和賣餅小販的友誼

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努力的都能成大師。朋友不分三六九等,合適的都應珍惜。有位國學大師就很好地詮釋了這理念。

一般人以為,大師們該是“談笑皆鴻儒,來往無白丁”的。其實,

不少鴻儒也平易近人,喜歡與常人交往,且情深意長,胡適便是其中的一位典範。

1959年10月23日,時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收到一封陌生人來信,寫信人叫袁瓞,是位在臺北街頭叫賣芝麻餅為生默默無聞的年輕人。不過,他喜歡研究政治問題,當時,他遇到一個難題——英國的內閣與美國的總統制哪個好?於是,

冒昧地寫信向大名鼎鼎的胡適先生請教,當然,他也預料胡先生會不屑一顧的。

豈料兩天后,袁瓞居然收到胡適的回信,信中說:“我細讀了你的信,很誠懇地感謝你在辛苦做餅、烤餅、賣餅之餘寫這一兩千字的長信,把積在心中的話寫出來寄給我……你提出的英國制度和美國制度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你說的那個‘杜魯門沒有帶走一個人’的故事,

也與邱吉爾在1945年離開唐寧街10號時沒有帶走一個人如出一轍……我們這裡,有一個每天背著鉛皮桶,風雨無阻在街上叫賣芝麻餅的人,還肯忙裡偷閒關心英美的政治——單只這一件奇事已夠使我樂觀,讓我高興了。往後如有我可以幫你的事,如贈送你找不著的書之類,我一定很願意做。”

喜出望外的袁瓞當即致信感謝。如此的書信來往,竟使大學者與賣餅小販結成忘年交。

胡適幽默地叮囑袁瓞:“今後不要在信中多談政事。萬一不幸臺北街上那位背著鉛桶賣芝麻餅的朋友忽然失蹤了,豈不是大煞風景的事?”他還熱情邀請袁瓞到南港寓所做客。

當袁瓞第一次跨進胡博士家,主人笑臉相迎,拉著袁瓞的手道:“你這麼年輕,出乎我的意料!”袁瓞送給胡適的見面禮是十塊芝麻餅。胡適很高興,當即津津有味地嘗了一塊。他們在客廳促膝暢談,

從人生、哲學談到杜威。

胡適鼓勵袁瓞:“你身居茅屋而心懷天下,最難得的是一片赤子之心!”袁瓞偶然提到自己鼻子裡有個瘤,擔心是癌。胡適馬上揮筆給台大醫院院長高天成寫信,說“我的好朋友袁瓞前往貴院診斷,一切治療費用由我負擔。”

臨別,胡適題贈了《中國古代哲學史》、《四十自述》等五本著作,說:“以後需要書,儘管來拿。”當晚胡適將袁瓞來訪之事寫進日記。

袁瓞拿著胡適親筆信找到高院長,

檢查結果為一場虛驚,馬上向胡適報了喜,兩人就此保持了兩年多的交往,直至胡適過世。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臺北主持中央研究院歡迎新院士酒會上,因心臟病突發猝死,袁瓞聞訊後悲痛萬分,第一時間趕制一副挽聯赴殯儀館弔唁恩師,他含淚說:“今生今世我再難遇到先生這樣的人了!”

胡適一生交遊無數,上至皇帝、總統等大人物,下至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均稱“我的朋友”,令人感動。

找菜單 www.zhaocaidan.com 點評: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努力的都能成大師。朋友不分三六九等,合適的都應珍惜

均稱“我的朋友”,令人感動。

找菜單 www.zhaocaidan.com 點評: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努力的都能成大師。朋友不分三六九等,合適的都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