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論壇理解未來講座第35期:讓人類再生存十萬年

11月19日,未來論壇理解未來講座第35期在中國科技館開講,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未來論壇青年理事包雲崗以及行星科學家、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唐自華博士,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星雲計畫研究員李然等共同為現場百餘名大小聽眾帶來了一場關於人類生存與高速發展的未來科技之間的深度探討。

包雲崗作為未來論壇的青年理事,首先介紹了與會嘉賓並致辭表達了對人類文明與未來科技的關注。接著,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得主鄭永春博士帶來了關於《讓人類再生存十萬年》的精彩演講。鄭永春說,在地球毀滅之前,肯定是我們人類先毀滅,我們不能期望人類會像科幻大片中一樣,面臨災難能及時得到拯救。人類將面臨重大天文災難、流行疾病、超級地震、海嘯等重大災難,

未來可能只有領導和創造性質的崗位不會被人工智慧替代,執行性質的崗位最終都將被替代。

鄭永春

在預測人類未來面臨的重大災難時,鄭永春表示,未來最可能遇到的災難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這個幾率遠高於外星人攻擊和超新星爆發。

鄭永春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加上幽默的比喻,恰如其分將天文知識完整立體地呈現出來,現場觀眾無不被一系列大片式的圖片和豐富的內涵深深吸引。在介紹我國在天文航太領域的探測成果時,現場不斷傳來陣陣驚歎聲。鄭永春說,2018年,我國將採集月球岩石返回地球,2020年將發射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2022年前後將建立自己的空間站。未來,一方面,我們要深刻理解我們的星球,
看它朝什麼方向演化,是否面臨重大危機;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勇敢向外探索,瞭解可能宜居的其他星球,發展新型航太技術。鄭永春認為,只有更全面地理解自然,人類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這就是我們做科學研究的目的之一。

眾所周知,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十萬年,發展出了高度智慧的文明。但人類文明在地球上的存續和在宇宙中的擴張,都依賴於我們對未知世界和未知領域的探索,

依賴於在此過程中人類能力的增長。而下一個十萬年,人類又將面對何種挑戰?在接下來的對話中,由唐自華博士主持,與鄭永春、王原、李然共同展開討論,從歷史看今天,從今天看未來。唐自華說,科學研究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李然也表示,要想讓人類繼續度過十萬年,除了科學的發展,還需要整個人類社會的進化。鄭永春說,科技的進步,使人類這個物種也在快速改變和進步。

嘉賓座談(從左至右:唐自華、鄭永春、王原、李然)

活動最後,每位發言嘉賓都獲得了未來論壇頒發的證書,以此表彰他們對中國科普、科學教育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未來論壇青年理事包雲崗(左一)、畢彥超(右一)為發言嘉賓頒發證書

據悉,理解未來講座由未來論壇舉辦,是面向大眾開放的公益科學講座,每月一期,邀請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創新科學家擔任主講嘉賓,並與相關行業知名人士及企業家跨界對話,以傳播科學精神、啟蒙科學思想。理解未來講座形式不斷創新,內容覆蓋生命科學、醫療、材料科學、社會科學、量子物理、化學、數學、人文、科技等領域。

使人類這個物種也在快速改變和進步。

嘉賓座談(從左至右:唐自華、鄭永春、王原、李然)

活動最後,每位發言嘉賓都獲得了未來論壇頒發的證書,以此表彰他們對中國科普、科學教育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未來論壇青年理事包雲崗(左一)、畢彥超(右一)為發言嘉賓頒發證書

據悉,理解未來講座由未來論壇舉辦,是面向大眾開放的公益科學講座,每月一期,邀請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創新科學家擔任主講嘉賓,並與相關行業知名人士及企業家跨界對話,以傳播科學精神、啟蒙科學思想。理解未來講座形式不斷創新,內容覆蓋生命科學、醫療、材料科學、社會科學、量子物理、化學、數學、人文、科技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