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皇帝因為太愛面子,不僅丟了江山,自己也殉國

我國古代的歷史中,對帝王的記載最多,歷史上的皇帝有的因為愛美人,丟了江山,有的因為愚昧而亡國,有的因為縱情歌詞詩賦而無心政治亡國。而今天講的皇帝就是明朝的崇禎皇帝,

因為太愛面子而丟了江山。

崇禎在治理朝政期間非常勤勉,外界對崇禎有一種評價是“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把崇禎朝的滅亡歸咎于朝中的臣子,尤其是東林黨人。而不可否認的是,崇禎朝的滅亡和崇禎具有莫大的干係。首先崇禎因為皇太極反間計殺了袁崇煥,

近代研究表明,袁崇煥謀反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崇禎一朝,光首輔就換了一大批人。恰逢自然環境惡劣,流民迎接闖王,國內起義軍勢力迅速發展。

拋開這一切不談,本文談論的就是崇禎在李自成大順軍勢如破竹往北京殺來的時候,

為什麼沒有南遷?我們知道清朝入關的時候,也就八旗二十萬,其中一半都是投降的漢人八旗,因此後來多爾袞他們也根本想不到清朝會在這麼短時間入關,甚至入主中原。

關於南遷的想法,崇禎是有準備的,朱由檢早就秘密為南遷徵集意見,後來隨著起義軍的逼近,南遷的說法也就漸漸在朝野討論開來了。可是南遷一方面要錢財,另一方面要顧全自己的面子,

所以南遷這種事情崇禎就在朝堂讓大臣發表意見,可是大臣不僅不掏錢,甚至還有人說“皇上守社稷”所以南遷就一直耽擱了下來。

後來李自成軍隊包圍上來,同時黃河沿岸也有部署,所以崇禎帝就算想南遷也基本不可能了,因為太好面子,

崇禎就錯失了南遷的機會,這和南宋趙構比起來,你可以說他有氣節,也可以說他放棄了南遷重整旗鼓,以大順為屏障在北方抗擊滿清的局面。畢竟南方自從南宋之後,一直是稅收的重要來源,而北京為首都,對於徵收南方的賦稅也有難度,如果崇禎南遷,至少國家不會迅速滅亡,自己也不至於殉國落下亡國君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