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亞馬遜Kindle十周年——它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

11月20日消息,十年前的11月19日,亞馬遜發佈了其首款電子書閱讀器Kindle,小小的Kindle無疑改變了許多人的閱讀習慣。國外科技網站TechCrunch的一篇文章幫我們回顧了Kindle走過的十年和它對我們生活的巨大改變。

全文編譯如下:

亞馬遜總裁Jeff Bezos發推特祝賀Kindle十周年

第一代Kindle又大又笨重,配有笨拙的物理鍵盤和250MB的記憶體空間,售價高達399美元。然而它卻在不到6個小時內就售罄,直到次年4月才再次出售。

第一代Kindle還無法做到螢幕觸控

第一代Kindle發佈以來的10年裡,出版業始終處於動盪之中,大型出版商在不斷地整合並購。在推出Kindle的時候,亞馬遜已經向市場主導地位邁進,但Kindle取得的巨大成功幫助這家線上零售商真正擺脫出版商的束縛。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亞馬遜已經佔據電子書銷量市場的80%以上。

電子閱讀器的興起最初似乎是從我們所熟悉的實體書沒落開始的。

在這期間,紙質書籍的銷量急劇下降,並在隨後保持穩步下降的速度。Nielsen Bookscan的資料顯示,在2011年和2012年,印刷版書籍銷量下降了9%,而電子書銷售則在上升。到2010年,亞馬遜出售的電子書已經超過了精裝書。在兩年時間裡,電子書銷量飆升了1260%。

當然,事情從來沒有那麼簡單。許多在2009年宣佈“印刷死亡”的人現在也對電子閱讀器給出同樣的預測,

因為雖然印刷版書籍的銷售近年來有捲土重來的趨勢,但電子書的銷量卻出現了小幅下滑。CNN最近宣佈印刷“新黑膠唱片”,而《衛報》則撰文描繪了電子閱讀器的“笨重和不時髦”,並將其稱為舊時代的科技風潮。

電子書領域的利潤也在減少。曾經的“頂級玩家”索尼完全退出了電子閱讀器市場,而Barnes & Noble似乎也緊隨其後。但有些參與者仍然在這個領域拼搏,其中最著名的是Kobo。

但正如亞馬遜在其他許多領域所做的那樣,它繼續佔據著電子閱讀器市場的主導地位。與之前的iPod一樣,Kindle已經成為電子閱讀器的代名詞。

今年最新發佈的Kindle Oasis被稱為最好的電子書閱讀器

上個月,新推出的Kindle Oasis讓亞馬遜有機會重新確認其對該領域的承諾,

並分享了一些資料,以反駁有關電子閱讀器即將消亡的傳言。正如該公司在其新聞材料中所指出的,剛剛過去的Prime Day是Kindle在美國和全球銷量最好的一天。當然,亞馬遜並沒有分享真實的銷售數字,而且公司不會公開任何資料,除非公佈資料能對公司有所説明。

Kindle所帶來的另一個饋贈是Kindle Direct Publishing,與Kindle同一年推出。這是亞馬遜重創出版業的另一種嘗試,給作家們提供平臺,繞過了拒絕信和大量的廢話,讓他們有機會把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分享給全世界。例如,休·豪伊(Hugh Howey)曾於幾年前使用Kindle Direct發佈自己的反烏托邦小說《Wool》,並稱自己大部分月份收入高達六位數。這迫使一家大型出版商與豪伊簽署協定,允許他保持電子書版權。

而在《火星救援》(The Martian)被改編成好萊塢大片前,當作者安迪·威爾(Andy Weir)通過Kindle Direct允許人們只花99每分下載這本書時,它首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也許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Kindle Direct簽約作者並沒有取得豪伊或威爾那樣的成功。但是,大多數傳統依賴出版商發表作品的作家,也沒有像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或J.K.羅琳(J.K. Rowling)那樣賣出那麼多的書。電子出版領域近年來發展迅猛。僅2010年到2015年,ISBN註冊作者帳號數量就增加了375%,從152978個增加到727125個。事實上,小出版商和獨立作家的電子書銷量增長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大公司的衰落。

即使出版商和書店存在的比技術專家們最初預測的更持久,但他們現在仍亞馬遜描繪成壞人,甚至是惡霸。最近蘋果試圖與出版商合作,以削弱亞馬遜的定價能力,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客觀來說,不管亞馬遜從事什麼樣的業務,Kindle都稱得上是改變我們對書的看法的最大功臣。

電子書可能不是閱讀的終極方式,但對於數以百萬計的人來說,它們已經成為與文字交流的主要方式。也許書籍會在商店和圖書館裡安家,在我們的餘生裡,一直保留在實體書架上。但它們可以出現在我們的電腦、手機和kindle裡,讓我們汲取文字中的營養。

讓他們有機會把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分享給全世界。例如,休·豪伊(Hugh Howey)曾於幾年前使用Kindle Direct發佈自己的反烏托邦小說《Wool》,並稱自己大部分月份收入高達六位數。這迫使一家大型出版商與豪伊簽署協定,允許他保持電子書版權。

而在《火星救援》(The Martian)被改編成好萊塢大片前,當作者安迪·威爾(Andy Weir)通過Kindle Direct允許人們只花99每分下載這本書時,它首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也許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Kindle Direct簽約作者並沒有取得豪伊或威爾那樣的成功。但是,大多數傳統依賴出版商發表作品的作家,也沒有像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或J.K.羅琳(J.K. Rowling)那樣賣出那麼多的書。電子出版領域近年來發展迅猛。僅2010年到2015年,ISBN註冊作者帳號數量就增加了375%,從152978個增加到727125個。事實上,小出版商和獨立作家的電子書銷量增長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大公司的衰落。

即使出版商和書店存在的比技術專家們最初預測的更持久,但他們現在仍亞馬遜描繪成壞人,甚至是惡霸。最近蘋果試圖與出版商合作,以削弱亞馬遜的定價能力,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客觀來說,不管亞馬遜從事什麼樣的業務,Kindle都稱得上是改變我們對書的看法的最大功臣。

電子書可能不是閱讀的終極方式,但對於數以百萬計的人來說,它們已經成為與文字交流的主要方式。也許書籍會在商店和圖書館裡安家,在我們的餘生裡,一直保留在實體書架上。但它們可以出現在我們的電腦、手機和kindle裡,讓我們汲取文字中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