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你三歲半的兒子告狀,老師撕裂他耳朵……

核心提示:這兩天,大眼妹原創拍攝的一條社會新聞被篡改題目,轉載無數,事實其實是這樣的!

這兩天,大眼妹採訪了一個社會新聞。
說的是一個三歲半的小男孩,上幼稚園小班。某天,他父母突然發現兒子耳垂下有一個一釐米的撕裂傷,傷口結痂,看著也疼。再三詢問,孩子說是班級老師撕的。孩子還模擬了當時撕的動作,講老師說了,如果敢告訴家長就把他人也撕了,所以一直沒告訴爸爸媽媽。在接受大眼妹採訪時,家長邊說邊飆淚。

這個時候不心疼到發抖,除非不是親生的。


看到這兒,很想問問,各位為人父母的家長,如果你的孩子這樣向你告狀,你會怎麼做?


大眼妹的兒子也恰好這個年紀,也在上小班。妹紙自認為不屬於特別溺愛孩子的母親,氣起來也會給他一記頭塌。但將心比心想想,要是兒子回家說老師撕裂他耳朵,那妹紙也必是不會放過這個老師!罵娘肯定分分鐘做的出!打一耳光也極有可能。你撕我兒子,我必然撕到你這輩子別想再做老師!


然而罵娘不可怕,可怕的是罵錯了娘!父母的怒氣都來源於兒子的訴說,

那麼三歲半孩子的話,究竟可不可信呢?為了瞭解原委,大眼妹必然要去學校核實下,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很遺憾,幼稚園教室並沒有攝像探頭。這意味著,孩子如果真的被誰動手動腳了,並沒有證據留下,但反過來想想,如果老師也真是被冤枉的,她可能也百口莫辯。


作為父母,當孩子受到傷害,他們的第一感覺或者說直覺,肯定是相信孩子的話。畢竟,他那麼小,怎麼可能把謊話說得頭頭是道,還能配上整套的模仿動作,還能指名道姓是A老師而不是B老師呢?更何況,傷口是實實在在在那裡,除非老師能證明,究竟是誰弄的。
不過,在這個孩子所在學校採訪時,老師也講了個真實的案例,大眼妹覺得也挺有道理,大家不妨一起來聽聽。



某次,一孩子家長怒氣衝衝殺到學校,說她孩子說的,某老師摁著她孩子的頭打,孩子回來都說了,還模擬了動作。簡直人神共憤。哪有這樣打孩子的!結果呢,校長一調查,這一天這個被告狀的某老師正好在別的地方培訓,她人根本都不在學校,打人自然無稽之談了。雖然沒有監控,好在那老師有不在場證據,清清白白逃過一劫。
現在想想,如果那天,這名老師恰好在學校,在帶班,那面對這名幼兒的指控,她又該怎麼辦呢?


隨後,校長又講了個小段子。她說,在幼稚園,只要是小班的小朋友,如果他們把學校的玩具私自帶回家了,一律不能叫“偷”。如果家長能還回來則還,不能,也不會去以此評價孩子的操行。因為他們還小,見了喜歡的玩具,他們就會說:這是我的!這本來就是我帶來的!然後自然就帶回家了呀。你不能說,孩子是說謊了,其實是因為他們還不懂事。
面對看看新聞Knews記者,這位元斯文儒雅的校長一直在無奈地苦笑。她說,現在連冷暴力都不許對孩子,比如故意冷冰冰和孩子說話來懲罰他,所以更別說打罵了。她願意相信她們的老師,一定不會對孩子做出這麼粗暴的行為。
然而,孩子又實實在在受傷了。醫生在驗傷報告上也寫得明明白白:輕撕裂傷,一釐米,造成時間大約兩到三天。這樣一個部位,撞到是不大可能的,同學互撕,料想小班的小不點們也沒大力到能撕出這麼深的口子。那麼,不是家長監護不力,就是在校內發生過什麼。
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希望能尋到些蛛絲馬跡吧。
說到這裡,言歸正傳。孩子如果告訴你,他在學校遇到容嬤嬤,他被打了、被掐了、被撕了....他臉上手上耳朵上又正好有傷,這個時候,其實需要家長保持理智面對這件事。
既不能像馬景濤那樣瘋狂咆哮,也不能跟小白兔一樣一味軟弱。父母要保護孩子,同時也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比如教他

在帶班,那面對這名幼兒的指控,她又該怎麼辦呢?


隨後,校長又講了個小段子。她說,在幼稚園,只要是小班的小朋友,如果他們把學校的玩具私自帶回家了,一律不能叫“偷”。如果家長能還回來則還,不能,也不會去以此評價孩子的操行。因為他們還小,見了喜歡的玩具,他們就會說:這是我的!這本來就是我帶來的!然後自然就帶回家了呀。你不能說,孩子是說謊了,其實是因為他們還不懂事。
面對看看新聞Knews記者,這位元斯文儒雅的校長一直在無奈地苦笑。她說,現在連冷暴力都不許對孩子,比如故意冷冰冰和孩子說話來懲罰他,所以更別說打罵了。她願意相信她們的老師,一定不會對孩子做出這麼粗暴的行為。
然而,孩子又實實在在受傷了。醫生在驗傷報告上也寫得明明白白:輕撕裂傷,一釐米,造成時間大約兩到三天。這樣一個部位,撞到是不大可能的,同學互撕,料想小班的小不點們也沒大力到能撕出這麼深的口子。那麼,不是家長監護不力,就是在校內發生過什麼。
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希望能尋到些蛛絲馬跡吧。
說到這裡,言歸正傳。孩子如果告訴你,他在學校遇到容嬤嬤,他被打了、被掐了、被撕了....他臉上手上耳朵上又正好有傷,這個時候,其實需要家長保持理智面對這件事。
既不能像馬景濤那樣瘋狂咆哮,也不能跟小白兔一樣一味軟弱。父母要保護孩子,同時也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比如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