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冬季室內乾燥怎麼辦?說一說室內養生保健的方法

一、冬季室內乾燥怎麼辦?小心“暖氣病”

現代的偉大發明——暖氣和空調,致使冬天室內更加乾燥。人們都希望暖氣燒得熱些,但是因為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好、乾燥,加上暖氣、空調、電暖氣等取暖設施會造成室溫過高,

使得室內空氣更加乾燥、污染加劇,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猛增。還可能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從而導致人們出現“暖氣病”。

使用暖器的家庭應注意居室的濕度,最好有一個濕度計,一般而言,人生活在相對濕度45%~65%RH,濕度指數為50~60的環境中最感舒適;而冬季供暖期的室內濕度通常僅為15%RH。如相對濕度低了,

應做相應的調節, 首先,在乾燥的環境中,人的呼吸系統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的疾病。有研究結果表明,當空氣濕度低於40%RH的時候,鼻部和肺部呼吸道粘膜脫水,彈性降低,粘液分泌減少,粘膜上的纖毛運動減緩,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粘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也容易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

空氣乾燥的時候,

流感病毒和能引發感染的革蘭氏陽性菌的繁殖速度加快,而且也容易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引發疾病。乾燥的空氣使人體表皮細胞脫水、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粗糙起皺甚至開裂。因此,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不適等過敏性疾病也都和空氣乾燥有關,空氣乾燥對人體免疫力也有不利影響。

室內乾燥,防止“空調病”

室內暖氣開放時,應將室溫保持在18至24℃之間,濕度50%至60%為宜。勤開窗戶通風,一般早晚各開窗通風一次,每次開窗時間不少於30分鐘。

控制室內濕度,可以使用加濕器、或者擺一盆水,同時在室內多養些綠色植物。同時平均兩天進行一次熬醋薰蒸或過氧乙酸消毒。供暖同時還會引起皮膚乾燥,導致瘙癢症,勤換洗衣物,

勤洗澡。這樣才可以避免皮膚乾燥、瘙癢等“暖氣病”。因此洗澡時水溫應在32℃左右,不宜過多使用香皂。

注意飲食

在寒冷季節供暖期間,應儘量多喝開水,多吃蔬菜,多吃水分充足、含有多種維生素的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選擇一些溫熱性質的食品,

如芝麻、蘿蔔、豆腐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飲或少飲酒。

注意精神情緒調養,適當鍛煉

體育鍛煉必不可少,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量。一般可以選擇慢跑、騎自行車等。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晚起。同時,要注意多曬太陽、加強體育鍛煉,儘量避免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易怒、抑鬱等狀態。週末可以去戶外爬爬山,登高望遠,有助於保持樂觀情緒,神志安寧。但此階段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

二、冬季室內乾燥怎麼辦?先給傢俱“補補水”

冬天一到,室內一般都是密閉,暖氣開放,木製品(地板、傢俱)很容易開裂。牆紙和地磚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整理實用的冬季保養知識,為家裝上一堂養生課——進入冬季,空氣變得比較乾燥,一些家居品開始鬧“脾氣”,如木地板收縮,板與板之間縫隙加大;牆面與門框因種類不同的材質、收縮率不同出現縫隙等等。

三、冬季室內乾燥怎麼辦呢?

1、室內放個加濕器

加濕器不是殺菌器,務必要定時清洗。否則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使用加濕器也是存在部分危害的,一定要定期清理,否則加濕器中的黴菌等微生物隨著汽霧進入空氣,再進入人的呼吸道中,容易患加濕器肺炎。此外,空氣的濕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冬季,人體感覺比較舒適的濕度是50%左右,如果空氣濕度太高,人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所以加濕要適度為好。

2、開窗通風

天氣好的時候,開開窗戶通通風,大自然的空氣總是很純的。但是,強調通風,並不意味著要整日門窗洞開,要合理選擇通風時間。據研究測試,在工業比較集中的城市,晝夜有兩個污染高峰和兩個相對清潔的低谷。兩個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後和傍晚,兩個相對清潔時段是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前後,此時可酌情開窗。

一日之內開窗時間和次數,可根據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習慣、室內污染程度以及天氣情況進行安排。以100立方米的空間為例,在無風、室內外溫差為20℃情況下,大約十幾分鐘就可達到空氣交換一遍。若室內外溫差小,交換時間相應要延長。冬季天冷,但每天開窗換氣也不應少於兩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最多30分鐘。

3、養些花花草草

我們可以在花卉市場發現,那裡的相對濕度在50%左右,看來植物加濕法還是比較有效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像綠蘿、富貴竹、散尾這些植物都是調節濕度的最好的選擇。綠蘿還可以吸甲醛,放在剛裝修完的房子中最適合,但一定要把花盆託盤裡的水吸幹,這樣花盆的圓孔才會透氣。

富貴竹也可以給室內釋放濕度,而且對環境的要求比較低,即使是在完全沒有陽光的室內也可以成活。

散尾冬季釋放的濕度比較大,夏季釋放的濕度比較小。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房間對植物有不同的要求,另外,像水培植物也是很好的選擇,水仙也是調節室內濕度的一個很好的選擇,能起到加濕器的作用。當然家庭裡不可能養這麼多的花草,消費者可以先選一些植物回家,經過一天的測試之後看濕度的增加程度來決定室內植物的增減。

在房間裡養一些盆栽的花草(根直接泡在水裡的),如“富貴竹”,在花卉市場發現,這裡的相對濕度相對來說比一般的地方的濕度要高的多,看來植物加濕法還是比較有效的。所以大多數人就大量的利用這些植物來調節室內濕度。

不過,提醒大家哦,室內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個房間一兩盆即可,並且要常給植物澆水。

4、飼養觀賞魚

養魚和養水培植物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用器皿中存放的水來增加濕度。所以喜歡養魚的朋友不僅可以享受與魚嬉戲的樂趣,還一舉兩得地為家裡的濕度環境的改善做出了貢獻。

飼養魚的主要原因是,養魚要有魚缸,魚缸要有水。有水了,就可能蒸發,蒸發後,水蒸氣就可以使得室內空氣的濕度上升。

5、在暖氣上或空調邊搭塊毛巾

毛巾要有水,充足的水才可以蒸發,使得室內的濕度上升。此外,一旦毛巾幹了,就要及時加水,不然,是沒有效果滴。還可以在暖氣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條舊毛巾(或吸水性好的布),一頭放在水裡,一頭搭在暖氣上,這樣晝夜可以向屋裡蒸發3升水,很是管用。如果每個暖氣都能這樣做的話,濕潤感會更加宜人。

6、自製小加濕器

用小可樂瓶子倒過來剪開,把蓋擰死,反著塞在暖氣中間,可以多放幾個,每天加一點水,挺管用的。

7、在房間裡灑一點水或放一兩盆清水

屋子暖會加快水的蒸發,也會對濕度有較好的提升效果,這個是家裡常用的方法。

8、勤拖地

我家最近擦地的次數就多了起來,確實擦地之後濕度從20多提升到40多,還是比較有效的,不過這就要考驗大家的勤快程度了哦,哈哈。

北方冬季天寒地凍同樣天乾物燥,我們必須在保暖的同時也要注重保濕。保證身體健康,居住環境舒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健健康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楓仔生活

登高望遠,有助於保持樂觀情緒,神志安寧。但此階段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

二、冬季室內乾燥怎麼辦?先給傢俱“補補水”

冬天一到,室內一般都是密閉,暖氣開放,木製品(地板、傢俱)很容易開裂。牆紙和地磚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整理實用的冬季保養知識,為家裝上一堂養生課——進入冬季,空氣變得比較乾燥,一些家居品開始鬧“脾氣”,如木地板收縮,板與板之間縫隙加大;牆面與門框因種類不同的材質、收縮率不同出現縫隙等等。

三、冬季室內乾燥怎麼辦呢?

1、室內放個加濕器

加濕器不是殺菌器,務必要定時清洗。否則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使用加濕器也是存在部分危害的,一定要定期清理,否則加濕器中的黴菌等微生物隨著汽霧進入空氣,再進入人的呼吸道中,容易患加濕器肺炎。此外,空氣的濕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冬季,人體感覺比較舒適的濕度是50%左右,如果空氣濕度太高,人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所以加濕要適度為好。

2、開窗通風

天氣好的時候,開開窗戶通通風,大自然的空氣總是很純的。但是,強調通風,並不意味著要整日門窗洞開,要合理選擇通風時間。據研究測試,在工業比較集中的城市,晝夜有兩個污染高峰和兩個相對清潔的低谷。兩個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後和傍晚,兩個相對清潔時段是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前後,此時可酌情開窗。

一日之內開窗時間和次數,可根據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習慣、室內污染程度以及天氣情況進行安排。以100立方米的空間為例,在無風、室內外溫差為20℃情況下,大約十幾分鐘就可達到空氣交換一遍。若室內外溫差小,交換時間相應要延長。冬季天冷,但每天開窗換氣也不應少於兩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最多30分鐘。

3、養些花花草草

我們可以在花卉市場發現,那裡的相對濕度在50%左右,看來植物加濕法還是比較有效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像綠蘿、富貴竹、散尾這些植物都是調節濕度的最好的選擇。綠蘿還可以吸甲醛,放在剛裝修完的房子中最適合,但一定要把花盆託盤裡的水吸幹,這樣花盆的圓孔才會透氣。

富貴竹也可以給室內釋放濕度,而且對環境的要求比較低,即使是在完全沒有陽光的室內也可以成活。

散尾冬季釋放的濕度比較大,夏季釋放的濕度比較小。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房間對植物有不同的要求,另外,像水培植物也是很好的選擇,水仙也是調節室內濕度的一個很好的選擇,能起到加濕器的作用。當然家庭裡不可能養這麼多的花草,消費者可以先選一些植物回家,經過一天的測試之後看濕度的增加程度來決定室內植物的增減。

在房間裡養一些盆栽的花草(根直接泡在水裡的),如“富貴竹”,在花卉市場發現,這裡的相對濕度相對來說比一般的地方的濕度要高的多,看來植物加濕法還是比較有效的。所以大多數人就大量的利用這些植物來調節室內濕度。

不過,提醒大家哦,室內植物不宜太多,一般一個房間一兩盆即可,並且要常給植物澆水。

4、飼養觀賞魚

養魚和養水培植物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用器皿中存放的水來增加濕度。所以喜歡養魚的朋友不僅可以享受與魚嬉戲的樂趣,還一舉兩得地為家裡的濕度環境的改善做出了貢獻。

飼養魚的主要原因是,養魚要有魚缸,魚缸要有水。有水了,就可能蒸發,蒸發後,水蒸氣就可以使得室內空氣的濕度上升。

5、在暖氣上或空調邊搭塊毛巾

毛巾要有水,充足的水才可以蒸發,使得室內的濕度上升。此外,一旦毛巾幹了,就要及時加水,不然,是沒有效果滴。還可以在暖氣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條舊毛巾(或吸水性好的布),一頭放在水裡,一頭搭在暖氣上,這樣晝夜可以向屋裡蒸發3升水,很是管用。如果每個暖氣都能這樣做的話,濕潤感會更加宜人。

6、自製小加濕器

用小可樂瓶子倒過來剪開,把蓋擰死,反著塞在暖氣中間,可以多放幾個,每天加一點水,挺管用的。

7、在房間裡灑一點水或放一兩盆清水

屋子暖會加快水的蒸發,也會對濕度有較好的提升效果,這個是家裡常用的方法。

8、勤拖地

我家最近擦地的次數就多了起來,確實擦地之後濕度從20多提升到40多,還是比較有效的,不過這就要考驗大家的勤快程度了哦,哈哈。

北方冬季天寒地凍同樣天乾物燥,我們必須在保暖的同時也要注重保濕。保證身體健康,居住環境舒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健健康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楓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