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水城威尼斯,想要的並不只是水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歐洲中世紀的一個國家:威尼斯共和國。不同于歐洲的封建領主,威尼斯沒有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沒有封建制度,也沒有足夠的土地發展農業。這些因素使得他只能通過貿易來維持共和國的生計。

如果貿易線路被切斷,這個共和國將岌岌可危,一旦遇到饑荒,整個城市也將變得極其脆弱。但就是這麼一個國家,卻開創了一個強大且富饒的海洋帝國。如今的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已成為時代的必然,如何維護和拓展海洋權益,將會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以史為鑒,讓我們看看威尼斯是如何建設自己的海洋帝國。

如圖所示,威尼斯位於亞得里亞海北岸波河(Po River)入海口附近的潟(xi)湖之中,來自波河的泥沙在這裡沉積,沙壩和無數的淺灘構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禦工事。優良的港口使得威尼斯從建立之初就有了發展海洋事業的基礎。威尼斯的政體——總督制和貴族共和制也為其海洋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其統治階級是由土地貴族和新貴族(商人)組成的貴族階級,具有較強的階級流動性,威尼斯大議會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龐大的殖民地以及一整套嚴謹的管理制度是其海洋事業的以發展的重要因素,它的殖民地連接著東地中海和威尼斯,為貿易線路上的船隻提供補給和庇護。除此之外,客觀公正的司法體系也為和海上貿易和海軍的發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威尼斯還通過艦隊將他的法律制度推行至海洋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就這樣,來自於威尼斯的商業槳帆船穿梭於東地中海,無論是香料、絲綢、糧食、工藝品、還是奴隸,都在威尼斯的貿易清單之中。豐厚的利潤使得商人們無比熱衷於海洋貿易,

甚至會為了搶奪市場而發動貿易戰爭。為保障海上事業的順利進行,建立海軍成為必然:威尼斯兵工廠生產的槳帆船是其海軍實力的基礎,他強大的艦隊保證了其在東地中海的霸權,其重型槳帆船曾一度讓奧斯曼艦隊聞風喪膽。

二十一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了,綜合國力的增強使我們有了拓展海洋權益的資本。中國陸地的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其中不乏良港,進出口貿易額穩步提升,人們的海權意識不斷增強;但是,海洋立法工作仍需進一步完善,市場化的改革仍不能停滯,和平發展是我國發展海洋事業的重要路線,與威尼斯的爭奪海洋霸權有著本質的區別。如何通過一帶一路贏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是當下我們必須思考的。

如何通過一帶一路贏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是當下我們必須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