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溫州合唱界導師葉文輝:十年指揮棒下的藝術人生

2017-11-20 11:27 | 溫州日報

每當我們看到一流合唱團的演出時,都深深被他們美妙的歌聲、優雅的舉止、磅礴的氣派、自如的技巧、高度的和諧所打動。

這些都離不開合唱團的靈魂人物——指揮。著名指揮家、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任寶平說,指揮是合唱團的靈魂,是一個合唱團水準高低的首要決定性力量。

在溫州合唱界,有一位“葉老師”,哪個合唱團只要請到他擔任指揮和指導,合唱水準肯定會明顯進步,甚至可以拿大獎。

11月17日,葉文輝受邀到麗水縉雲、青田,

為當地教師合唱團排練歌曲,回到溫州的家已是第二天淩晨1點多。他倒頭就睡,一覺睡到上午9點,被鬧鐘吵醒後,趕到約好的地點,接受記者專訪。

大學時為服刑人員演唱,與合唱結緣

眼前的葉文輝,戴著一副細框眼鏡,穿著一身休閒西裝,高瘦,和指揮的形象相當吻合。他娓娓道來,細說著他和合唱的情緣。

1972年2月,葉文輝出生在樂清。“我小時候,父母在家一有空就會吹拉彈唱。

”他從小耳濡目染,熱愛音樂的種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中。

1994年,葉文輝考進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音樂系,學習專業音樂知識。進校的第一天,老師就組織他和同學們到一所監獄,為服刑人員演唱多首合唱歌曲,讓他與合唱結下不解的情緣。

在校期間,他非常喜歡《合唱與指揮》課程。大三時,受邀與浙大老師合作,第一次在社會公開場合指揮合唱團歌唱。“大學的這段經歷,

讓我受益匪淺,為我的合唱功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1998年大學畢業後,葉文輝到溫州大學團委工作,負責指導學生的文藝活動。沒多久,他就報名參加溫州市群藝館合唱團的選拔,因其出色的表現被錄取,“參加合唱團後,我才真正融入了溫州合唱事業。

葉文輝在做好學校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隨合唱團到各地比賽。2000年,他和團員一起參加在廣州中山舉行的中國合唱節比賽,“這是我首次參加全國性大型比賽。通過這次參賽,讓我領略了合唱的魅力,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業餘時間被合唱占滿,常常深夜回家

在做好教學工作之余,葉文輝開始發揮自己的才能,將社會上各種業餘合唱輔導作為自己提高的平臺。

他說,指導各種各樣的合唱團隊,參加各式比賽,能幫助自己積累更豐富的實踐經驗。

2006年,葉文輝指導溫州市合唱團參加全國合唱節比賽,參賽節目是用義大利語演唱的《鬥牛士之歌》。由於合唱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不擅長外文歌曲。他就一個詞一個字地教,從基礎的發聲、咬字開始教起。經過多月的努力,團員從不懂,到最後到舞臺上的精彩呈現,驚豔賽場。

曾有團員疑惑:“中國有很多民歌,為什麼選外文歌曲?”葉文輝說:“現在的合唱不同以往,合唱形式要多樣化,歌曲種類要多元化,還要與國際接軌,不僅要唱中國民歌,還要唱外文歌曲。”

伴隨著一場場比賽,葉文輝的名氣在溫州越叫越響。外地團隊經常邀他去講學,溫州本地團隊經常請他去指導、排練。

從事合唱事業十餘年,葉文輝已離不開它,他的業餘時間幾乎被合唱占滿了。今年11月5日,溫州市合唱團二團10周年合唱專場在溫州大劇院舉行,為市民奉獻17首中外風格迥異的合唱曲目。“為了這次演出,我們集中排練數月,每週兩三次,忙的時候每天都排練,排練完還要開會討論,完善細節,每次回家都已是深夜。”

許多學生成為各地合唱團核心人物

在葉文輝眾多的身份中,指揮是他最鍾愛的。葉文輝說,指揮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音樂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溫州市委宣傳部和溫州市總工會聯合舉辦“永遠跟黨走”——紀念建黨90周年溫州市萬名職工紅歌大賽。葉文輝擔任好幾個合唱團的指揮,奔波在各個排練場,把一群不協調的聲音,“調教”成和諧統一的聲音,唱出紅色的旋律。

“由於合唱指揮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目前溫州合唱指揮優秀人才不足。近年來溫州越來越重視指揮人才的培養。幾年前,溫大開設《合唱與指揮》課程,成了必修課程。”葉文輝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一批合唱指揮人才,他們回到家鄉後,成了當地合唱團的核心人物。

“最近在很多合唱活動場合,我都會碰到自己的學生。11月17日,我在麗水縉雲碰到去年畢業的學生張靜。她是泰順人,現在縉雲一所學校任職,組建了合唱團。”葉文輝說,看到學生們在合唱事業上的成長發展,讓他很有成就感。

【浙江新聞+】

人物名片

葉文輝,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師範大學訪問學者;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合唱協會理事、浙江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溫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市合唱協會會長、市音協合唱聯盟主席;現任溫州大學合唱團、市合唱團常任指揮兼聲樂指導。 他曾指揮合唱團獲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錦標賽女聲組金獎(2010年)、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女聲民謠組冠軍(2016年)等;曾指導的合唱團獲第六、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大獎;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出版專著1部、合著1部。

(原標題《溫州合唱界導師葉文輝:指揮棒下的藝術人生》,原作者 葉鋒。見習編輯 邵晨嬋)

曾有團員疑惑:“中國有很多民歌,為什麼選外文歌曲?”葉文輝說:“現在的合唱不同以往,合唱形式要多樣化,歌曲種類要多元化,還要與國際接軌,不僅要唱中國民歌,還要唱外文歌曲。”

伴隨著一場場比賽,葉文輝的名氣在溫州越叫越響。外地團隊經常邀他去講學,溫州本地團隊經常請他去指導、排練。

從事合唱事業十餘年,葉文輝已離不開它,他的業餘時間幾乎被合唱占滿了。今年11月5日,溫州市合唱團二團10周年合唱專場在溫州大劇院舉行,為市民奉獻17首中外風格迥異的合唱曲目。“為了這次演出,我們集中排練數月,每週兩三次,忙的時候每天都排練,排練完還要開會討論,完善細節,每次回家都已是深夜。”

許多學生成為各地合唱團核心人物

在葉文輝眾多的身份中,指揮是他最鍾愛的。葉文輝說,指揮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音樂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溫州市委宣傳部和溫州市總工會聯合舉辦“永遠跟黨走”——紀念建黨90周年溫州市萬名職工紅歌大賽。葉文輝擔任好幾個合唱團的指揮,奔波在各個排練場,把一群不協調的聲音,“調教”成和諧統一的聲音,唱出紅色的旋律。

“由於合唱指揮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目前溫州合唱指揮優秀人才不足。近年來溫州越來越重視指揮人才的培養。幾年前,溫大開設《合唱與指揮》課程,成了必修課程。”葉文輝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一批合唱指揮人才,他們回到家鄉後,成了當地合唱團的核心人物。

“最近在很多合唱活動場合,我都會碰到自己的學生。11月17日,我在麗水縉雲碰到去年畢業的學生張靜。她是泰順人,現在縉雲一所學校任職,組建了合唱團。”葉文輝說,看到學生們在合唱事業上的成長發展,讓他很有成就感。

【浙江新聞+】

人物名片

葉文輝,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師範大學訪問學者;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合唱協會理事、浙江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溫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市合唱協會會長、市音協合唱聯盟主席;現任溫州大學合唱團、市合唱團常任指揮兼聲樂指導。 他曾指揮合唱團獲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錦標賽女聲組金獎(2010年)、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女聲民謠組冠軍(2016年)等;曾指導的合唱團獲第六、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大獎;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出版專著1部、合著1部。

(原標題《溫州合唱界導師葉文輝:指揮棒下的藝術人生》,原作者 葉鋒。見習編輯 邵晨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