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萬山瑤族鄉首場大型文體活動的背後

□ 本報記者 李映武

農曆三月初三,剛剛建成不到半年的十萬山瑤族鄉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就派上了用場,一場該鄉有記錄以來的首場大型文體活動在此上演。瑤胞們載歌載舞,

盡享歡樂。

表演開始半個小時後,一輛還掛著紅綢的白色越野車停在了中心舞臺邊的水泥路上。副駕駛位上,一名穿著節日盛裝約70來歲的瑤族阿婆笑容燦爛,老人的目光很快被吸引到了舞臺上。

儘管小雨綿綿,但十萬山瑤族鄉的幹部群眾觀看有記錄以來的大型文體活動的熱情一點都沒受影響。

這位阿婆叫黃三妹,是十萬山瑤族鄉雙立村人,這天是坐著親屬的新車來飽眼福的。“以前不要說開著越野車來看表演,就是開摩托車出村也要十分留神,泥沙路,又彎又小。現在不一樣了,村村通了水泥路,汽車跑在上面都沒事。”黃阿婆的親屬在旁邊與記者搭話。

成立3年多的十萬山瑤族鄉,文化活動軟體硬體基礎較差,

稍能拿到檯面的文化活動少之又少。那底子如此薄弱的十萬山瑤族鄉又何來底氣舉辦一場有記錄以來的首場大型文體活動呢?昔日很少出村的黃三妹,今又為何能坐著越野車,風風光光來看表演?要解答這些疑問,還得從近幾年尤其是去年全鄉經濟社會發展說起。

登臺表演後的李秀英在舞臺照相留念時,笑得前俯後仰。

在去年,十萬山瑤族鄉在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支援下,共投入資金2752萬元建設基礎設施。其中,道路和橋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27萬元;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50萬元;集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950萬元;垃圾處理片區中心工程投入260萬元,清潔鄉村基礎設施工程投入115萬元;教育基礎設施投入330萬元;衛生基礎設施投入120萬元。

在去年,十萬山瑤族鄉深入推進“一鎮一產、一村一品”建設,沙平村更生園牛大力種植示範基地已投入300萬元,種植牛大力280多畝,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牛大力種植62畝;已投入使用的木排村種桑養蠶扶貧產業百畝示範園占地100畝,蠶房957㎡,帶動全鄉65戶貧困農戶參與合作和分紅;發展垌平村鳳凰茶種植,藿香種植100畝;木排、垌平、那稔等村新成立合作社3個,發展種養基地13個,

共發放農業支援保護補貼資金74.4萬元,惠及626戶農戶。

瑤胞自導自演。

在去年,十萬山瑤族鄉新農合參保完成6566人,完成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002人;完成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人員資格認證615人,完成企業職工領取養老保險“多重生物識別”的身份認證622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4.71%,待遇發放率100%;發放城鎮、農村兩項低保金共93.86萬元;供養五保戶50人,為122名老人申領了高齡補貼。

在去年,十萬山瑤族鄉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共投資330萬元,完成垌平小學新教學樓主體建設,中心校新教學樓也正在建設中,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2016年,十萬山瑤族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2‰,符合政策出生率為95%,人口出生性別比控制在 111.3∶100,組織全國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177人,新增了那稔村和木排村等2個誠信計生村。

小朋友也抓住機會,用父母的手機記錄精彩場面。

在去年,十萬山瑤族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06萬元,完成全年任務9000萬元的100%;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25548.5萬元,完成全年任務25543萬元的10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2103萬元,完成全年任務2028萬元的103%,農民人均純收入7041元,增長18%。

貧困戶潘光仁,木排村木排組人,一家七口,因缺勞力,缺資金,2015年家庭全年工資性收入2000元,生產經營性收入4573元,轉移性收入4078元,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422元。

在去年,潘光仁建成了175平方米的樓房;種桑養蠶,去年開始享受紅利,並在合作社務工拿工資;養蜂保守收入萬元,養鵝50只,收入3500元;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託管,領取分紅4000元;外出務工增收8000元,政策性保障收入11760元。

潘光仁家庭的巨變只是十萬山瑤族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很好地解答了上述兩個疑問。

黃三妹夫婦坐著親屬的新車來看演出,見記者給黃三妹拍照,坐在後排的老公立馬下車幫她整理頭飾。

待遇發放率100%;發放城鎮、農村兩項低保金共93.86萬元;供養五保戶50人,為122名老人申領了高齡補貼。

在去年,十萬山瑤族鄉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共投資330萬元,完成垌平小學新教學樓主體建設,中心校新教學樓也正在建設中,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2016年,十萬山瑤族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2‰,符合政策出生率為95%,人口出生性別比控制在 111.3∶100,組織全國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177人,新增了那稔村和木排村等2個誠信計生村。

小朋友也抓住機會,用父母的手機記錄精彩場面。

在去年,十萬山瑤族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06萬元,完成全年任務9000萬元的100%;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25548.5萬元,完成全年任務25543萬元的10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2103萬元,完成全年任務2028萬元的103%,農民人均純收入7041元,增長18%。

貧困戶潘光仁,木排村木排組人,一家七口,因缺勞力,缺資金,2015年家庭全年工資性收入2000元,生產經營性收入4573元,轉移性收入4078元,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422元。

在去年,潘光仁建成了175平方米的樓房;種桑養蠶,去年開始享受紅利,並在合作社務工拿工資;養蜂保守收入萬元,養鵝50只,收入3500元;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託管,領取分紅4000元;外出務工增收8000元,政策性保障收入11760元。

潘光仁家庭的巨變只是十萬山瑤族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很好地解答了上述兩個疑問。

黃三妹夫婦坐著親屬的新車來看演出,見記者給黃三妹拍照,坐在後排的老公立馬下車幫她整理頭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