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智慧調配 按需服務——UCloud Serverless架構淺析

通常用戶在雲上進行應用部署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採用多少計算核心、多大記憶體、多高存儲、多大頻寬,然後在業務應用的時候還需要再反復的去進行調試。雲計算"按需調配,

自由擴展"的優勢並不能很好的體現出來。那麼在雲上是否可以通過"智慧調配 按需服務"的方式對雲計算各項資源來自動進行分配呢?在3月29日Think in Cloud大會的專訪中,UCloud應用創新部研發總監葉理燈先生向我們介紹了UCloud是如何通過Serverless架構來改變未來的。

UCloud應用創新部研發總監 葉理燈

功能即服務 減輕運維負擔

通常,大家意識中的雲計算,是按需付費的。但實際上目前雲計算iaas平臺,並非全都可以做到完全按需付費。還有很多是按照一個虛機一個虛機的進行擴容。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出現,當擴出一個虛機之後,但是應用只用了一個虛機多一些,但是沒有把兩個虛機用滿。這樣的粗力度,對用戶來講是一種浪費,對於雲計算提供商來講,

同樣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真正的按需付費,需要將計算力度放的更小,變成一個函數,來一個請求,拉起一個函數,算完了就將其銷毀,這樣就不占資源,自動統計應用了多少時間,精細的按需管理。這就是Ucloud通用計算解決方案--UCloud Serverless。

Serverless是一種使用者無需關注底層資源的全新服務架構,UCloud的Serverless架構可以根據使用者功能代碼請求量,智慧的進行系統資源調配。例如某用戶應用代碼運行在PaaS平臺上時,

需要考慮服務的伸縮問題,手動來調節低層系統資源配置。而在採用UCloud Serverless架構的UGC上,可以根據使用者功能代碼的請求量,自動的實現服務伸縮和計算資源最優分配。從而有效減少使用者系統資源運行維護的工作強度。

動與靜相合 加速應用部署

UCloud Serverless架構是如何實現智慧調配的呢,葉總監詳細為向我們進行了講解。在UCloud的UGC上首先借助Docker細細微性、羽量級的技術優勢,

將計算資源做服務化打包。然後將Docker運行在VM集群中統一調度管理。UGC通過這種動靜結合的方式,既滿足了使用者細細微性資源調用的應用需求,又可以提供高等級的隔離管理能力。

Docker+VM不能算是很新的技術形式,甚至一些對雲計算開源系統有效多研究的企業用戶,

也可以對此進行搭建。但是當雲計算系統規模龐大到一定程度後,開源系統在網路管理、資源調度等方面的不足就開始顯現出來了。UCloud的UGC又可以為用戶提供多高的計算能力呢?葉總監的答案是十萬核級。通過如此高並且可以靈活調配的計算能力,結合UCloud的單檔最大支援5TB的UFILE物件存儲,可以輕鬆實現每天1600萬的圖片處理,每張圖片2~3秒就可處理完畢。以及通過高併發的處理方式,高效率的滿足OCR業務應用需求。

雖然十萬核級的規模部署還只是UCloud的"一面之詞",目前尚無更進一步的資料可以分析這"十萬核級"可以為用戶帶來多高的應用處理性能。但是大規模細細微性的雲計算應用部署,已經是雲計算由"技術"向"產品"轉變的一個具體表現。未來至頂網也將會更加深入的對UCloud的Serverless架構進行瞭解,從功能和應用性能方面,將UCloud的雲計算技術解決方案更加深度全面的進行展示。

高效率的滿足OCR業務應用需求。

雖然十萬核級的規模部署還只是UCloud的"一面之詞",目前尚無更進一步的資料可以分析這"十萬核級"可以為用戶帶來多高的應用處理性能。但是大規模細細微性的雲計算應用部署,已經是雲計算由"技術"向"產品"轉變的一個具體表現。未來至頂網也將會更加深入的對UCloud的Serverless架構進行瞭解,從功能和應用性能方面,將UCloud的雲計算技術解決方案更加深度全面的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