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渝北篇」開創全民健身新格局 譜寫體育惠民新篇章——我區幹部群眾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

近年來,全區群眾對於體育的關注度和參與度越來越高,提升了體育的影響力,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近日,記者採訪了我區部分市民、體育界人士等,就圍繞如何進一步推廣全民健身,如何讓體育為民惠民,讓人民群眾從體育事業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等話題,暢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迷你馬拉松比賽在中央公園開跑

打造“15分鐘健身圈”

提升群眾幸福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由此可見,國家對提升國民身體健康素質非常重視。正是因為國家重視,我們現在運動健身的條件才越來越好。”龍山街道花園新村社區居民黃應田告訴記者。

黃應田幾年前退休,是龍山街道花園新村社區的老居民了,他還記得,以前社區裡並沒有什麼健身設施,自己的運動方式也僅限於跑跑步。

“從2012年開始,街道和社區每年在不同的社區裡安裝健身器材,閑來無事的時候,我就去那裡體驗不同的器材,鍛煉鍛煉,慢慢的,次數多了,每天早晚出來遛彎,也習慣去動兩下。”黃應田說道。

今年,讓黃應田最高興是,社區的健身器材旁邊新安裝了4個乒乓球台。從此之後,只要天氣好,他就會約上幾個球友打上兩局過癮。“我相信隨著國家對全民健身的重視,今後類似的體育設施會越來越多,

我們退休了時間多,有空就來鍛煉,把身體練得棒棒的,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黃應田高興地說。

“如今,在渝北,無論是清晨還是夜晚,無論是城區還是郊區,你總會看到廣場上、公園裡健身的運動愛好者,這說明全民健身的健康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葉文峰說。

葉文峰認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才能將增強人民體質落到實處,才能將全民健康的美好願景落到實處。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這為體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指引。葉文峰說:“全區體育工作者將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著力完善區級、鎮街級、社區(村)級三級體育公共基礎設施,形成城市和城鎮居民15分鐘健身圈,全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7平方米。

具體來說,在區級實現五有,即有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廣場;在有條件的街道和鎮實現“三個一”,即:一個帶看臺的燈光球場、一片綜合健身場地、一處室內健身用房;公園、社區有一個多功能健身場地;行政村、社區有必備的健身器材和基本的公共體育設施。對已經實現“三個一”的鎮街,進行體育設施提檔升級。進一步完善渝北區體育館、巴渝武術研究院等公共體育設施功能,並充分發揮作用。每年建設一批市級和區級社區健身點、鄉鎮健身廣場、全民健身登山步道、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拆裝式游泳池、籠式足球場等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設施。每年新建和更新一批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形成完善的體育設施網路,更好地利民惠民,將全民健身戰略真正落到實處。

打造全民健身活動品牌

拓展群眾體育活動

11月10日,我區第二屆運動會“魯能杯”迷你馬拉松比賽在中央公園震撼開跑,為期一天的活動給健身愛好者帶來的激情久久沒有褪去。

“公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帶著家人一起來參加體育活動,真是太有意義了。”作為一名健身愛好者,來自興隆鎮的倪婷婷一大早就帶著家人來到比賽場地,活動筋骨,放鬆身心。

談到十九大報告,倪婷婷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過去的五年‘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普通百姓,對於全民健身的發展,我感受非常深。”她說,現在,每天在公園參加鍛煉的人已不再只是老年人,年輕人也慢慢加入全民健身的大軍。而且健身設施及群眾賽事的增加也為健身者提供了更多參與體育運動的空間,“現在不用再像過去一樣健身要跑健身房,只要你走出家門,隨時隨地都可參與健身活動。”倪婷婷說。

近年來,我區群眾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全區積極組織各界群眾開展登山、武術、籃球、門球等傳統優勢體育活動,並先後舉辦國家及市級大型賽事40餘次,舉辦群眾體育活動200餘次,通過舉辦各類活動來提升各年齡階段居民的運動鍛煉意識。

“目前,我們街道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民運動會稱得上是全民健身活動的一個品牌,贏得了轄區幹部群眾的喜愛。”說這話的是龍山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王小清。他告訴記者,截至今年,龍山街道全民健身活動已經舉辦了四屆,比賽專案從最初的廣播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田徑等項目擴展到包括象棋、圍棋在內的12個大項26個小項,參賽人數也達到了1893名,是龍山街道規模最大、人數最多、項目最全的運動會。“下一步,我們除了繼續推進社區健身點打造,舉辦各類活動外,將重點打造類似全民運動會這種品牌活動,提升全民健身理念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人自覺參與到活動中,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葉文峰也表示,在打造全民健身活動品牌方面,我區將實施群體賽事金牌、品牌打造計畫,將環中央公園主題跑、武術、籃球、足球、龍舟、柔力球、門球、木球等部分有特色和發展前景的品牌賽事打造成金牌賽事,將群眾參與度高的部分大眾賽事提檔升級為品牌賽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賽事的需求。

指導員助力科學健身

營造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

太極拳、太極劍、柔力球、健身舞等,健身專案五花八門;在公園、社區、廣場,健身人群隨處可見。在這些健身者中,有不少教授和指導大夥兒練習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而許俊冰正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許俊冰是一名體校的武術教練,平時教孩子們練習武術,自從幾年前他成為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後,只要一有空閒,就來到碧津公園義務教健身愛好者練習武術、健身氣功等。

健身組織、健身設施、健身活動、健身指導,社會體育指導員就像一根針,把這些都串起來。可以說,社會體育指導員就是大家身邊免費的私人健身教練。正是基層成千上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辛勤付出,讓全民健身開展得更加深入和科學。

像許俊冰這樣義務教授和指導健身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渝北還有很多。據統計,目前我區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約950人,註冊“好體育人”志願者824人,其中:國家級8人,一級65人,二級332人,三級社會體育員545人。

“作為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對於全民健身的發展,我感受非常深。”許俊冰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回首過去五年,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而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發展群眾體育事業的新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接來下,我將繼續到社區、公園和廣場上,帶動市民科學健身。”

“第一節,頂肘刁手,一二三四,二二三四……”11月8日,在暨華中學操場上,同學們舒展身體,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繞步、劈拳、搭肩、壓肘、沖拳……這些帶有明顯武術套路的動作,遠遠看去,不知情的人或許還以為這是在表演武術,殊不知,這套特殊的廣播體操已經成為暨華中學所有學生的必修功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有義務讓青年學生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來,而渝北又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以巴渝武術操作為課間操,不但能展現學生的青春風采,更能體現渝北獨有的地域風采。”暨華中學副校長唐守江表示,現在大家都說全民健身,而對於中學生而言,參加體育運動也是學生的學習課程之一,今後我校將繼續深入豐富全民健身形式,讓全民健身意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中,也讓學生們有一個強壯的體魄。

並充分發揮作用。每年建設一批市級和區級社區健身點、鄉鎮健身廣場、全民健身登山步道、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拆裝式游泳池、籠式足球場等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設施。每年新建和更新一批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形成完善的體育設施網路,更好地利民惠民,將全民健身戰略真正落到實處。

打造全民健身活動品牌

拓展群眾體育活動

11月10日,我區第二屆運動會“魯能杯”迷你馬拉松比賽在中央公園震撼開跑,為期一天的活動給健身愛好者帶來的激情久久沒有褪去。

“公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帶著家人一起來參加體育活動,真是太有意義了。”作為一名健身愛好者,來自興隆鎮的倪婷婷一大早就帶著家人來到比賽場地,活動筋骨,放鬆身心。

談到十九大報告,倪婷婷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過去的五年‘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普通百姓,對於全民健身的發展,我感受非常深。”她說,現在,每天在公園參加鍛煉的人已不再只是老年人,年輕人也慢慢加入全民健身的大軍。而且健身設施及群眾賽事的增加也為健身者提供了更多參與體育運動的空間,“現在不用再像過去一樣健身要跑健身房,只要你走出家門,隨時隨地都可參與健身活動。”倪婷婷說。

近年來,我區群眾體育活動蓬勃發展,全區積極組織各界群眾開展登山、武術、籃球、門球等傳統優勢體育活動,並先後舉辦國家及市級大型賽事40餘次,舉辦群眾體育活動200餘次,通過舉辦各類活動來提升各年齡階段居民的運動鍛煉意識。

“目前,我們街道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民運動會稱得上是全民健身活動的一個品牌,贏得了轄區幹部群眾的喜愛。”說這話的是龍山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王小清。他告訴記者,截至今年,龍山街道全民健身活動已經舉辦了四屆,比賽專案從最初的廣播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田徑等項目擴展到包括象棋、圍棋在內的12個大項26個小項,參賽人數也達到了1893名,是龍山街道規模最大、人數最多、項目最全的運動會。“下一步,我們除了繼續推進社區健身點打造,舉辦各類活動外,將重點打造類似全民運動會這種品牌活動,提升全民健身理念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人自覺參與到活動中,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葉文峰也表示,在打造全民健身活動品牌方面,我區將實施群體賽事金牌、品牌打造計畫,將環中央公園主題跑、武術、籃球、足球、龍舟、柔力球、門球、木球等部分有特色和發展前景的品牌賽事打造成金牌賽事,將群眾參與度高的部分大眾賽事提檔升級為品牌賽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賽事的需求。

指導員助力科學健身

營造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

太極拳、太極劍、柔力球、健身舞等,健身專案五花八門;在公園、社區、廣場,健身人群隨處可見。在這些健身者中,有不少教授和指導大夥兒練習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而許俊冰正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許俊冰是一名體校的武術教練,平時教孩子們練習武術,自從幾年前他成為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後,只要一有空閒,就來到碧津公園義務教健身愛好者練習武術、健身氣功等。

健身組織、健身設施、健身活動、健身指導,社會體育指導員就像一根針,把這些都串起來。可以說,社會體育指導員就是大家身邊免費的私人健身教練。正是基層成千上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辛勤付出,讓全民健身開展得更加深入和科學。

像許俊冰這樣義務教授和指導健身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渝北還有很多。據統計,目前我區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約950人,註冊“好體育人”志願者824人,其中:國家級8人,一級65人,二級332人,三級社會體育員545人。

“作為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對於全民健身的發展,我感受非常深。”許俊冰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回首過去五年,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而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發展群眾體育事業的新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接來下,我將繼續到社區、公園和廣場上,帶動市民科學健身。”

“第一節,頂肘刁手,一二三四,二二三四……”11月8日,在暨華中學操場上,同學們舒展身體,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繞步、劈拳、搭肩、壓肘、沖拳……這些帶有明顯武術套路的動作,遠遠看去,不知情的人或許還以為這是在表演武術,殊不知,這套特殊的廣播體操已經成為暨華中學所有學生的必修功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有義務讓青年學生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來,而渝北又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以巴渝武術操作為課間操,不但能展現學生的青春風采,更能體現渝北獨有的地域風采。”暨華中學副校長唐守江表示,現在大家都說全民健身,而對於中學生而言,參加體育運動也是學生的學習課程之一,今後我校將繼續深入豐富全民健身形式,讓全民健身意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中,也讓學生們有一個強壯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