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創業把錢都充進網吧裡,自己吃饅頭,連榨菜都捨不得買

本文節選自法制晚報社《中關村西區故事》下冊,出版時間2016年7月,IT耳朵略有刪改 作者/王詩瑤

從借錢辦網站到逐漸盈利,潘海祥的IT耳朵成立還不到一年,目前已經累積了十多萬的粉絲。

這個智慧硬體的垂直媒體是當年潘海祥利用零花錢辦起來的,未來他給“IT耳朵”設定好了方向,拿到天使輪融資、加強團隊建設、開設深圳站等等,都是IT耳朵要努力完成的目標。

IT耳朵網站上線一周年時,潘海祥在網吧為粉絲寫感謝信

大二用全部的零用錢創辦網站

潘海祥的IT耳朵在大二的時候就創立起來了,當時,虎嗅、鈦媒體剛剛興起,潘海祥很喜歡虎嗅、鈦媒體文章的內容風格,區別於簡簡單單的新聞,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但是他又覺得虎嗅、鈦媒體太過於專業,普通人很難理解一些專業名詞,像最開始O2O剛興起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O2O的意思,都要上網百度一下。

出於興趣,潘海祥自己創立了一個網站名叫IT耳朵,

寫文章的時候,他把一些專業的名詞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免去讀者查閱的煩惱。

每天學校下課後,他都會跑去網吧經營網站,當時,由於潘海祥每月的生活費並不寬裕,去西安網吧上網的費用便占去了他很大一部分開銷,每個男生都喜歡玩遊戲,但是去網吧玩遊戲的話,就沒有錢再做網站了,在遊戲與網站必須捨棄一個的情況下,他索性就將遊戲戒掉,

專心做網站。當時潘海祥一個月的生活費只有1000元,拋去一些基本的生活開銷,剩下的都用來維護網站,有一次,他把錢都充進了網吧的帳戶,結果自己吃了好幾天的饅頭,連榨菜都捨不得買。

雖然對這個網站很有感情,然而畢業之後,潘海祥並沒有把網站當做事業來做,他去了西安的一家藝術教育O2O公司做產品經理。在西安工資普遍偏低,做產品經理的潘海祥每月只有兩千多元工資。

2014年底,有一個機會,一家北京的公司想要投資潘海祥讓他做一個名叫“愛創”的初創產品的idea交流社區,於是他便從西安辭職來到北京。

上圖為當時潘海祥構想的產品:愛創1.0版本

來到北京之後,潘海祥在酒店租了房子,一邊跟這個團隊一起辦公,

一邊做自己的產品,後來由於那家公司需要與另一家公司合併,公司停止了對潘海祥這個項目的投資,希望他加入新公司做創始團隊之一。然而這並不是潘海祥想要的,他拒絕了這份工作,離開了這家公司,隨之而來潘海祥也迎來了人生最低迷的一段時間。

在公司的時候,潘海祥和高中同學在潘家園合租一間房子,租金為每月1700元錢,後來他的同學找到工作搬家後,潘海祥需要自己承擔1700的房租,這對於沒有積蓄也沒有工作的他來說成了最大的負擔。

另外,當時女朋友在西安,潘海祥在北京工作,兩人距離太遠,沒辦法就分手了。“沒工作、女朋友也丟了,當時經歷了自己最低迷的一段時期。”潘海祥說。

從一個人戰鬥向企業家轉變

幸運的是,剛從上一個團隊中出來,潘海祥就碰到了IT耳朵的第一位天使投資人。

2015年初,當時的潘海祥連租房錢都沒有了,投資人先借給了他一筆錢用於改善生活,後來他又給潘海祥投資了一點錢,用來招聘員工或者租伺服器。

但是最開始網站運營速度很緩慢,由於資金不夠用,三個月幾乎沒有進展,7月份,潘海祥在上海跟他的投資人吃了一頓飯,投資人詢問了網站進展慢的原因,潘海祥表達了資金周轉不開的困惑。

投資人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告訴他希望他從一個人戰鬥能夠轉變成一個真正的企業家。

從左到右依次為:佟昱霖、潘海祥、章翔、祖騰飛

回到北京以後,潘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IT耳朵的投資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靠這個文章和朋友的推薦,潘海祥這次成功融了數十萬元。

2015年8月份,潘海祥註冊了北京耳朵星團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專心運營IT耳朵,把它當作事業來做。

創業就像咖啡

潘海祥覺得,創業可以讓人變得更加勇敢和成熟,在路演的時候,要當著很多人,不停的演講,在找投資的時候,會不斷遭到否認,這都是一種人生的曆煉。

潘海祥總結出一個經驗,不直接見投資經理,投資經理要報告給投資總監,投資總監再報告合夥人,過程太繁瑣。目前他要不就直接去見合夥人,要麼就是靠朋友推薦,“雖然說這話會讓投資經理不太好過,但是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的。”潘海祥說道。

對於未來的發展,潘海祥談到,未來IT耳朵會重點做以下工作:一是,拿到天使輪的融資;二是,目前團隊只有四名成員,還要加強團隊建設,吸引更優秀的人進入公司;第三,準備開闢新的深圳站,由於深圳的智慧硬體創業者非常多,希望能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服務,成立“耳朵觀察團”,把其他媒體、自媒體組織在一起,定期舉辦工廠的參觀、人物的群訪類的活動。

潘海祥在百度好看學院山西大學專場演講

潘海祥希望IT耳朵可以做到智慧行業媒體排名的前三,未來也會更加專注打造更好的內容。目前IT耳朵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在各個平臺已經積累了十多萬粉絲,進駐了百度百家、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等十多家媒體平臺,是這些平臺上第一批拿到原創標識的新媒體之一。

潘海祥覺得創業的過程跟咖啡很像,這也是創業大街上的咖啡文化很濃郁的原因,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苦和甜交織的感覺。

潘海祥需要自己承擔1700的房租,這對於沒有積蓄也沒有工作的他來說成了最大的負擔。

另外,當時女朋友在西安,潘海祥在北京工作,兩人距離太遠,沒辦法就分手了。“沒工作、女朋友也丟了,當時經歷了自己最低迷的一段時期。”潘海祥說。

從一個人戰鬥向企業家轉變

幸運的是,剛從上一個團隊中出來,潘海祥就碰到了IT耳朵的第一位天使投資人。

2015年初,當時的潘海祥連租房錢都沒有了,投資人先借給了他一筆錢用於改善生活,後來他又給潘海祥投資了一點錢,用來招聘員工或者租伺服器。

但是最開始網站運營速度很緩慢,由於資金不夠用,三個月幾乎沒有進展,7月份,潘海祥在上海跟他的投資人吃了一頓飯,投資人詢問了網站進展慢的原因,潘海祥表達了資金周轉不開的困惑。

投資人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告訴他希望他從一個人戰鬥能夠轉變成一個真正的企業家。

從左到右依次為:佟昱霖、潘海祥、章翔、祖騰飛

回到北京以後,潘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IT耳朵的投資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靠這個文章和朋友的推薦,潘海祥這次成功融了數十萬元。

2015年8月份,潘海祥註冊了北京耳朵星團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專心運營IT耳朵,把它當作事業來做。

創業就像咖啡

潘海祥覺得,創業可以讓人變得更加勇敢和成熟,在路演的時候,要當著很多人,不停的演講,在找投資的時候,會不斷遭到否認,這都是一種人生的曆煉。

潘海祥總結出一個經驗,不直接見投資經理,投資經理要報告給投資總監,投資總監再報告合夥人,過程太繁瑣。目前他要不就直接去見合夥人,要麼就是靠朋友推薦,“雖然說這話會讓投資經理不太好過,但是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的。”潘海祥說道。

對於未來的發展,潘海祥談到,未來IT耳朵會重點做以下工作:一是,拿到天使輪的融資;二是,目前團隊只有四名成員,還要加強團隊建設,吸引更優秀的人進入公司;第三,準備開闢新的深圳站,由於深圳的智慧硬體創業者非常多,希望能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服務,成立“耳朵觀察團”,把其他媒體、自媒體組織在一起,定期舉辦工廠的參觀、人物的群訪類的活動。

潘海祥在百度好看學院山西大學專場演講

潘海祥希望IT耳朵可以做到智慧行業媒體排名的前三,未來也會更加專注打造更好的內容。目前IT耳朵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在各個平臺已經積累了十多萬粉絲,進駐了百度百家、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等十多家媒體平臺,是這些平臺上第一批拿到原創標識的新媒體之一。

潘海祥覺得創業的過程跟咖啡很像,這也是創業大街上的咖啡文化很濃郁的原因,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苦和甜交織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