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家:167家P2P平臺完成銀行存管(附名單)

2月23日,備受業內關注的《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下文簡稱《存管指引》)正式下發之後,P2P網貸平臺資金存管明顯加速。不少銀行也開始加入存管業務大軍,加快與P2P網貸平臺合作進度。

但不同銀行的准入門檻有所不同,多數銀行對平臺實繳資本、運營時間、平臺背景和高管背景等均有硬性指標,本報告將從已簽訂存管協定的平臺註冊資本、運營時間、背景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並對網貸平臺存管資料做一更新。

一、總體情況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4月5日,已有廣東華興銀行、江西銀行、徽商銀行和浙商銀行等36家銀行佈局P2P網貸平臺資金直接存管業務。

共有281家正常運營平臺宣佈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定(含已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平臺),約占同期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2.32%,其中有158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6.93%。

另外有10家平臺與銀行簽訂嵌入式存管協議,並已有9家系統上線。嵌入式存管是銀行和協力廠商支付公司合作推出,

銀行會為平臺每一個網貸參與人都開立電子帳戶並進行存管,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發揮資金通道的優勢作用,配合存管系統提供支付結算服務。根據網貸之家調研,徽商銀行方面表示此模式符合監管要求並且已受到了監管層認可,故此次將嵌入式存管納入直接存管資料統計分析。

1.銀行分佈

在與平臺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銀行中,廣東華興銀行與78家平臺簽訂協定,

位居榜首;其次是江西銀行,簽約48家;徽商銀行和浙商銀行排名第三和第四,分別簽約35家和26家;廈門銀行排名第五,簽約15家;其餘銀行分別簽約1-11家。廣東華興銀行、江西銀行和徽商銀行最為活躍,可以看出目前城商行仍為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主力。

2.地域分佈

地域分佈方面,全國已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定的平臺分佈在19個省市,其中廣東地區簽訂直接存管協定的平臺最多,有96家;其次是北京,有82家;上海和浙江排名第三和第四,分別有34家和30家。這四個地區簽訂直接存管協定的平臺數排全國前四,占全國已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平臺總數的83.16%。這四個地區的P2P網貸平臺數量較多且經濟較發達,並有地方性銀行如廣東華興銀行涉足P2P網貸平臺直接存管業務。

二、已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平臺具體分析

1.註冊資本

已簽訂直接存管協定的平臺註冊資本方面,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含)-1億元的平臺最多,有111家,占總簽約數的38%;其次是註冊資本在1億元及以上的平臺,有94家,占已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平臺總數的32%;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含)-5000萬元的平臺數有83家,占比為29%;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下的平臺最少,僅有3家。從中可以看出,已簽約的平臺註冊資本基本在1000萬元(含)以上,其中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含)以上的平臺數占比達到70%,可以判斷銀行對註冊資本有一定的要求,而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的平臺更受銀行青睞。

2.運營時間

運營時間方面,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定的平臺中,上線2-3年簽訂銀行直接存管協議的平臺最多,有119家,占簽約總數的41%;其次是運營時間為1-2年的平臺,有88家,占簽約總數的30%;運營時間在3年以上有72家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運營時間在1年以內的平臺僅有12家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占比為4%。從中可以看出,銀行對平臺的運營時間可能是有一定要求,正常運營超2年以上的老平臺更受銀行青睞,銀行更喜歡與各方面均已發展較為成熟穩定的平臺進行合作。

3.平臺背景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在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平臺中,有148家平臺為上市系、國資系或風投系,占已簽約總數的51%,其中風投系平臺(獲國資或上市公司融資的平臺不計入其中)最多,有54家,占簽約總數的19%;其次是國資系平臺,有45家,占比為15%;有40家上市系平臺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另外有9家平臺為上市加國資雙重背景。從這組資料可以看出,銀行更青睞於上市系、國資系或風投系的平臺,並且據瞭解部分銀行對平臺的背景有一定的要求,如平安銀行要求合作平臺實際控制股東為政府、大型國有企業、主機板或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專業經營牌照(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人保部批准)的金融機構。

4.月成交量情況

以從網貸之家可獲取的121家已簽訂銀行直接存管協議平臺3月成交量為樣本,成交量在1000萬元以上的平臺有112家,其中成交量在1-10億元以上的平臺最多,有45家,1000萬元-5000萬元的平臺有36家,5000萬元-1億元和10億元以上分別有16家和15家,成交量在1000萬元以下僅有9家。可以看出,已簽約的平臺月成交量以1000萬元以上為主,可能與銀行的准入門檻有關,如平安銀行就要求合作平臺月成交量不低於1億元。

三、部分銀行簽約平臺情況

存管指引出臺後不少平臺加快與P2P網貸平臺的合作進程,其中廣東華興銀行、江西銀行和浙商銀行最為活躍。筆者將對這三家銀行的已簽約平臺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註冊資本方面,廣東華興銀行簽約的平臺註冊資本均在1000萬元(含)以上,其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含)-5000萬元和5000萬元(含)-1億元的平臺均有28家,註冊資本在1億元及以上的有22家;江西銀行簽約平臺註冊資本基本在1000萬元(含)以上,其中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含)以上有32家,占比為66.67%,有1家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下;浙商銀行簽約平臺註冊資本也均在1000萬元(含)以上,其中5000萬元(含)以上有19家,占浙商銀行簽約總數的73.08%,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含)-5000萬元的平臺僅有7家,均為國資系或風投系。

運營時間方面,廣東華興銀行簽約平臺運營時間在1年以上有76家,上線不足1年的僅有2家,其中運營時間在2-3年的平臺最多,有36家;江西銀行簽約平臺上線不足1年的平臺僅有1家,其餘47家平臺上線時間均超1年;浙商銀行簽約平臺上線時間超1年的平臺有22家,占比達84.62%,不足1年的僅有4家。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廣東華興銀行、江西銀行和浙商銀行對平臺的註冊資本和運營時間均有所要求,均要求平臺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含)以上並已正常運營1年以上,浙商銀行和江西銀行更青睞於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的平臺。另外據不完全統計,廣東華興銀行簽約平臺中有16家平臺為國資系、上市系或風投系,江西銀行簽約平臺有28家為國資系、上市系或風投系,而浙商銀行簽約的26家平臺中有23家為國資系、上市系或風投系。可以看出廣東華興銀行和江西銀行對簽約平臺背景並沒有硬性標準,但江西銀行更青睞於有背景的平臺,浙商銀行對平臺背景有一定要求,要求股東為國資、上市公司或知名互聯網企業。總體來看,城商行對平臺的准入門檻顯然比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寬鬆不少,中小規模平臺選擇與中小地方銀行合作的成功概率也會相對較高。

四、總結

銀行資金存管一直都是投資人和業內人數關注的焦點,也是平臺合規的標配,不少平臺在存管指引出臺後更為積極尋求銀行合作,加快合規腳步,但目前來看效果卻不如人意。不過存管指引的正式落地為銀行和平臺的存管合作指明方向,不少銀行也加快存管業務開展的腳步,如貴州銀行和廣東華興銀行均在指引出臺後舉辦了資金存管方案推介會。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銀行參與其中,也會有更多平臺完成銀行存管。但投資人需認清銀行存管的本質,不可過分神聖化銀行存管,存管也並非是選擇平臺的唯一的標準,還需多方觀察平臺的資質情況。

附表:167家完成銀行存管系統並上線的正常運營平臺情況

占比為29%;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下的平臺最少,僅有3家。從中可以看出,已簽約的平臺註冊資本基本在1000萬元(含)以上,其中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含)以上的平臺數占比達到70%,可以判斷銀行對註冊資本有一定的要求,而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的平臺更受銀行青睞。

2.運營時間

運營時間方面,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定的平臺中,上線2-3年簽訂銀行直接存管協議的平臺最多,有119家,占簽約總數的41%;其次是運營時間為1-2年的平臺,有88家,占簽約總數的30%;運營時間在3年以上有72家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運營時間在1年以內的平臺僅有12家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占比為4%。從中可以看出,銀行對平臺的運營時間可能是有一定要求,正常運營超2年以上的老平臺更受銀行青睞,銀行更喜歡與各方面均已發展較為成熟穩定的平臺進行合作。

3.平臺背景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在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的平臺中,有148家平臺為上市系、國資系或風投系,占已簽約總數的51%,其中風投系平臺(獲國資或上市公司融資的平臺不計入其中)最多,有54家,占簽約總數的19%;其次是國資系平臺,有45家,占比為15%;有40家上市系平臺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另外有9家平臺為上市加國資雙重背景。從這組資料可以看出,銀行更青睞於上市系、國資系或風投系的平臺,並且據瞭解部分銀行對平臺的背景有一定的要求,如平安銀行要求合作平臺實際控制股東為政府、大型國有企業、主機板或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專業經營牌照(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人保部批准)的金融機構。

4.月成交量情況

以從網貸之家可獲取的121家已簽訂銀行直接存管協議平臺3月成交量為樣本,成交量在1000萬元以上的平臺有112家,其中成交量在1-10億元以上的平臺最多,有45家,1000萬元-5000萬元的平臺有36家,5000萬元-1億元和10億元以上分別有16家和15家,成交量在1000萬元以下僅有9家。可以看出,已簽約的平臺月成交量以1000萬元以上為主,可能與銀行的准入門檻有關,如平安銀行就要求合作平臺月成交量不低於1億元。

三、部分銀行簽約平臺情況

存管指引出臺後不少平臺加快與P2P網貸平臺的合作進程,其中廣東華興銀行、江西銀行和浙商銀行最為活躍。筆者將對這三家銀行的已簽約平臺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註冊資本方面,廣東華興銀行簽約的平臺註冊資本均在1000萬元(含)以上,其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含)-5000萬元和5000萬元(含)-1億元的平臺均有28家,註冊資本在1億元及以上的有22家;江西銀行簽約平臺註冊資本基本在1000萬元(含)以上,其中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含)以上有32家,占比為66.67%,有1家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下;浙商銀行簽約平臺註冊資本也均在1000萬元(含)以上,其中5000萬元(含)以上有19家,占浙商銀行簽約總數的73.08%,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含)-5000萬元的平臺僅有7家,均為國資系或風投系。

運營時間方面,廣東華興銀行簽約平臺運營時間在1年以上有76家,上線不足1年的僅有2家,其中運營時間在2-3年的平臺最多,有36家;江西銀行簽約平臺上線不足1年的平臺僅有1家,其餘47家平臺上線時間均超1年;浙商銀行簽約平臺上線時間超1年的平臺有22家,占比達84.62%,不足1年的僅有4家。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廣東華興銀行、江西銀行和浙商銀行對平臺的註冊資本和運營時間均有所要求,均要求平臺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含)以上並已正常運營1年以上,浙商銀行和江西銀行更青睞於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的平臺。另外據不完全統計,廣東華興銀行簽約平臺中有16家平臺為國資系、上市系或風投系,江西銀行簽約平臺有28家為國資系、上市系或風投系,而浙商銀行簽約的26家平臺中有23家為國資系、上市系或風投系。可以看出廣東華興銀行和江西銀行對簽約平臺背景並沒有硬性標準,但江西銀行更青睞於有背景的平臺,浙商銀行對平臺背景有一定要求,要求股東為國資、上市公司或知名互聯網企業。總體來看,城商行對平臺的准入門檻顯然比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寬鬆不少,中小規模平臺選擇與中小地方銀行合作的成功概率也會相對較高。

四、總結

銀行資金存管一直都是投資人和業內人數關注的焦點,也是平臺合規的標配,不少平臺在存管指引出臺後更為積極尋求銀行合作,加快合規腳步,但目前來看效果卻不如人意。不過存管指引的正式落地為銀行和平臺的存管合作指明方向,不少銀行也加快存管業務開展的腳步,如貴州銀行和廣東華興銀行均在指引出臺後舉辦了資金存管方案推介會。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銀行參與其中,也會有更多平臺完成銀行存管。但投資人需認清銀行存管的本質,不可過分神聖化銀行存管,存管也並非是選擇平臺的唯一的標準,還需多方觀察平臺的資質情況。

附表:167家完成銀行存管系統並上線的正常運營平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