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冷戰為什麼拖垮了蘇聯,而美國沒事?

冷戰為什麼拖垮了蘇聯,反而美國變得更加強大了,好像有點像冷戰成就了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美蘇爭霸表面上是國家軍事較量,實際上也是國家策略能力的較量。當時蘇聯比美國落後的不光是自然科技(比如潛艇),

還有被很多人忽略的另一種重要科技—戰略能力。美國不光研究潛艇的教授比蘇聯多,研究“戰略管理”的教授也比比蘇聯多很多。

還有是策略問題,第二是制度問題。首先說說策略問題。美蘇爭霸,主要體現在軍事領域,

但事實上是綜合國力的較量,龐大的軍費開支需要強勁的經濟做後盾,蘇聯在計劃經濟總量不如美國的情況下,又不懂得四兩撥千斤,而是實打實的消耗,本來就弱勢的經濟,肯定耗不過對方,這是蘇聯高層領導的責任,決策的問題,尤其是蘇聯入侵阿富汗,大舉用兵後,在明顯感覺無法完勝後,就該及時撤兵,但蘇共領導人非要持久戰,十年阿富汗戰爭徹底耗盡了蘇聯的元氣,
如果蘇聯一發現對方使用遊擊戰,就果斷撤兵,阿富汗也不可能倒打過來。

鐵幕蘇聯這邊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由軍事佔領扶植起來的,獨立自主建立起社會主義政權的南斯拉夫和中國,反倒不怎麼聽蘇聯的話。而軍事扶植起來的社會主義政權,

雖然表面上服從,實際上也經常會和蘇聯產生摩擦。美國戰後則優勢明顯,全世界撒錢,馬歇爾計畫讓西歐心悅誠服接受美國領導,同時在經濟上拉了西歐一把,本來西歐的經濟情況就普遍好於東歐,馬歇爾計畫讓兩者差距進一步拉大,蘇聯的衛星國因此也會普遍不滿。

第二是制度問題,蘇聯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這種經濟模式下,人民創造的所有財富都是國家的,那你國家擁有了財富後就要適當的用之於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但蘇聯把大量的財富用來擴軍,人民群眾創造的財富都被花費在軍事對抗方面,久而久之,人民生產的熱情被挫傷了,因為再努力勞動,結果都是一樣的。

美國不同,

美國是自由經濟,自由經濟的一個特點就是競爭力強,誰有本事誰就過好日子,這樣大家就有積極性,努力創造的財富,除了上稅,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至於稅收交給了國家,國家怎麼支配,人民是不會很關心的。最致命的一點就是,蘇聯在冷戰後期,經濟明顯乏力,又被阿富汗戰爭耗盡了元氣,這時候戈巴契夫非要進行改革,要知道,改革弄好了是好事,弄不好就發生大事,就像一個久病的人,需要猛藥,要麼治好,要麼治死。

如果說史達林體制是一種絕世武功,但卻是一種容易使人走火入魔的絕世武功,其弊端一點不比其積極性小。在史達林體制的指導下蘇聯認為:只有有形的物質化的可衡量的東西才是有價值的,所以蘇聯在統計國民生產指標時只計量工農業生產,至於社會服務類的,諸如旅遊業、娛樂業在蘇聯人眼中是完全不入流的。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信奉的是:交換創造價值。事實上西方國家不僅這麼看待經濟問題,也把這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哲學,比如西方國家的愛情觀就不是優先考慮物質上值不值,而是優先考慮主觀上願不願意。這點很重要

美國人之所以把蘇聯被拖垮的原因歸結於冷戰,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吹噓、炫耀美國人自己戰略以及實力的神話,以此突出自身的地位和能力。在話語體系的設計和講故事方面,能超過美國的不多。

就像一個久病的人,需要猛藥,要麼治好,要麼治死。

如果說史達林體制是一種絕世武功,但卻是一種容易使人走火入魔的絕世武功,其弊端一點不比其積極性小。在史達林體制的指導下蘇聯認為:只有有形的物質化的可衡量的東西才是有價值的,所以蘇聯在統計國民生產指標時只計量工農業生產,至於社會服務類的,諸如旅遊業、娛樂業在蘇聯人眼中是完全不入流的。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信奉的是:交換創造價值。事實上西方國家不僅這麼看待經濟問題,也把這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哲學,比如西方國家的愛情觀就不是優先考慮物質上值不值,而是優先考慮主觀上願不願意。這點很重要

美國人之所以把蘇聯被拖垮的原因歸結於冷戰,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吹噓、炫耀美國人自己戰略以及實力的神話,以此突出自身的地位和能力。在話語體系的設計和講故事方面,能超過美國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