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丹巴縣臘月山三村的脫貧巨變

臘月山三村村民們在即將完工的活動場壩裡歡快地跳著鍋莊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6日訊嘹亮的藏歌,歡快的鍋莊……距離丹巴縣城37公里的高山深處,穿著民族服飾的藏族男女老少們圍成了圓圈,在即將完工的活動場壩裡跳起了熱情的鍋莊,雖然跳得“塵土飛揚”,但每一個村民的臉上都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村民們說:“以前從沒想過會有這麼寬敞的一塊壩子!鍋莊也從未跳得這麼舒暢!”

丹巴縣半扇門鄉臘月山三村,坐落在重重疊疊的大山深處,

山路陡峭險峻,自然災害頻發,受自然環境條件約束,交通不便,在丹巴縣曾是出了名的“貧困村”。自2015年,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對臘月山三村開展定點幫扶以來,臘月山三村發生了大變化。截止到2016年底,省國土資源廳聯繫指導的丹巴縣如期完成了22個貧困村退出,臘月山三村正是其中一個。近日,當四川新聞網記者走進臘月山三村時,村子裡嶄新氣象撲面而來: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
戶戶用上安全穩定的室內用電,即將完工的活動場壩歡聲一片……處處呈現著生機和活力。

道路修通後,村民看病方便了許多

道路通:家門口看病 村民不再“小病扛,大病拖”

“一路通,百業興”,一直以來,行路難是制約臘月三村村民脫貧致富的“瓶頸”問題,

同時也給村民們帶來了看病難的問題。

半扇門鄉中心衛生院院長楊星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尤其遇到雨雪天氣,路面濕滑,十分危險,村民出門看病非常不便。這就導致很多村民患病之後“小病扛,大病拖”的情況。“以前,到我們鄉上衛生院來看病的村民病情大多比較嚴重,且大多都是被拖出來的。”楊星介紹說。

從省國土資源廳派到臘月山三村掛職的村主任助理黃平介紹,

臘月山三村與山下的通達路相對高差1000米,卻只有16公里的土路相連,路的危險程度可見一斑。

而今,臘月山三村的村民們再也不用為上下山而忐忑不安了。12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應急治理工程已經完成,新修的水泥混凝土通戶路已經通車。站在山崖邊,向下望去,公路順著山勢而建,自下而上在滿山綠色的襯托下,靈動盤旋,在省國土資源廳的幫扶下,

臘月山三村還新建了一座集活動中心、文化室、衛生室、應急避險於一體的避險場所。

“衛生室修好後,極大方便了慢性病患者的定期檢查。村裡的慢性病患者,我們都是建了檔案的。我們也會定期對他們進行跟蹤檢查,目前來看,控制的都非常好。”楊星介紹說,目前三村的衛生室每天都會有兩名醫生在崗。前來看病的村民們介紹,以前是“小病拖成大病”,而現在幾乎是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相當於有了自己的私人醫生,非常方便。

據瞭解,兩年內,臘月山三村已經完成了7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設;5公里的聯戶路建設和3公里的入戶路建設,村內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山村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的歷史。不僅如此,村道兩側也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徹底解決了村民夜間出行難的問題。

村民以前的土木房屋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水泥樓房

村貌變:戶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 山村舊貌換新顏

“道路修到家門口,院壩硬化了,生活比起以前方便了好多!”見有記者前來走訪,村民澤翁熱情地邀請記者們進屋喝茶。談及近兩年生活居住條件的變化,澤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以前我們的屋頂是土做的,到了雨季家裡面從客廳到臥室就四處漏雨。現在,你看,都變成水泥樓房了。”澤翁笑著說,以前自家院壩很小,客人來多了幾乎沒地方可休息,而今,硬化後的院壩寬敞了許多。從電冰箱到熱水器,家裡應有盡有,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據瞭解,截至目前,臘月山三村全村共易地移民搬遷4戶,其中3戶從自然條件惡劣的牛場地區搬到交通極其方便的河谷地帶,徹底解決了貧困戶的住房困難。

“其他43戶村民在新農村建設、藏區新居建設,危房改造等扶貧項目的資助下,進行了五改三建,每戶都建好了洗澡間,裝修了廚房,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院壩進行了硬化,以前的土木房屋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水泥樓房,並且房屋外牆也粉刷一新,同時為改善環境修建了公廁,垃圾池,全村舊貌換新顏。”丹巴縣半扇門鄉臘月山三村黨支部書記毛文彬介紹說。

山村豬場內的藏香豬長勢喜人

產業興:山村集體經濟有了零突破 脫貧致富底氣足

在新建的豬場前,一塊臘月山三村藏香豬養殖合作社的牌子格外醒目。據瞭解,這是為了發展藏香豬,去年專門成立的。為了養好這些豬兒,村裡專門聘請貧困戶來養,一個月僅工資就有2400元,要是養得好還能拿到600元的獎金,光這一項就實現了脫貧。

半扇門鄉書記任先博說,藏香豬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很符合現在人們對天然綠色保健食品的追求,因此銷路很好。“經過一年的養殖已初見成效。”毛文彬介紹,經村兩委、村民合議,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在養豬收益中分紅,村子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的突破,貧困戶得到了實惠。

“以前家裡主要就是種點土豆跟青稞,土豆因為品種的原因,基本賣不出價格,但馬上我就可以種上中草藥了。”據瞭解,在省國土資源廳駐縣、駐村幹部聯繫幫助下,臘月山三村還與醫藥企業簽訂了中藥材收購協議。再過幾天,村民楊明泉家的5畝多的土地上將種上中草藥材,看著今後家裡將有持續性的收入,楊明全表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從第一次過來調研,到現在再次來到這裡,感觸很深。”在參與了臘月山三村扶貧工作的國電大渡河公司相關負責人看來,村子裡最大的變化是村民們的精神狀態,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有了產業帶動,山村構築起了造血機制,貧困戶有可持續性收益,長久脫貧有了保障,村民們致富有了底氣和信心。

相當於有了自己的私人醫生,非常方便。

據瞭解,兩年內,臘月山三村已經完成了7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設;5公里的聯戶路建設和3公里的入戶路建設,村內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山村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的歷史。不僅如此,村道兩側也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徹底解決了村民夜間出行難的問題。

村民以前的土木房屋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水泥樓房

村貌變:戶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 山村舊貌換新顏

“道路修到家門口,院壩硬化了,生活比起以前方便了好多!”見有記者前來走訪,村民澤翁熱情地邀請記者們進屋喝茶。談及近兩年生活居住條件的變化,澤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以前我們的屋頂是土做的,到了雨季家裡面從客廳到臥室就四處漏雨。現在,你看,都變成水泥樓房了。”澤翁笑著說,以前自家院壩很小,客人來多了幾乎沒地方可休息,而今,硬化後的院壩寬敞了許多。從電冰箱到熱水器,家裡應有盡有,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據瞭解,截至目前,臘月山三村全村共易地移民搬遷4戶,其中3戶從自然條件惡劣的牛場地區搬到交通極其方便的河谷地帶,徹底解決了貧困戶的住房困難。

“其他43戶村民在新農村建設、藏區新居建設,危房改造等扶貧項目的資助下,進行了五改三建,每戶都建好了洗澡間,裝修了廚房,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院壩進行了硬化,以前的土木房屋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水泥樓房,並且房屋外牆也粉刷一新,同時為改善環境修建了公廁,垃圾池,全村舊貌換新顏。”丹巴縣半扇門鄉臘月山三村黨支部書記毛文彬介紹說。

山村豬場內的藏香豬長勢喜人

產業興:山村集體經濟有了零突破 脫貧致富底氣足

在新建的豬場前,一塊臘月山三村藏香豬養殖合作社的牌子格外醒目。據瞭解,這是為了發展藏香豬,去年專門成立的。為了養好這些豬兒,村裡專門聘請貧困戶來養,一個月僅工資就有2400元,要是養得好還能拿到600元的獎金,光這一項就實現了脫貧。

半扇門鄉書記任先博說,藏香豬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很符合現在人們對天然綠色保健食品的追求,因此銷路很好。“經過一年的養殖已初見成效。”毛文彬介紹,經村兩委、村民合議,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在養豬收益中分紅,村子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的突破,貧困戶得到了實惠。

“以前家裡主要就是種點土豆跟青稞,土豆因為品種的原因,基本賣不出價格,但馬上我就可以種上中草藥了。”據瞭解,在省國土資源廳駐縣、駐村幹部聯繫幫助下,臘月山三村還與醫藥企業簽訂了中藥材收購協議。再過幾天,村民楊明泉家的5畝多的土地上將種上中草藥材,看著今後家裡將有持續性的收入,楊明全表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從第一次過來調研,到現在再次來到這裡,感觸很深。”在參與了臘月山三村扶貧工作的國電大渡河公司相關負責人看來,村子裡最大的變化是村民們的精神狀態,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有了產業帶動,山村構築起了造血機制,貧困戶有可持續性收益,長久脫貧有了保障,村民們致富有了底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