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度種姓制度多坑人?印度小夥說:在中國,我才覺得自己是個人

到印度旅遊,你很有可能會被印度的兩級世界所震撼。

這裡的富裕區和平民窟的巨大落差,這裡不同宗教信仰下的印度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的巨大差異。還有這裡的種姓制度。很有可能,到印度旅遊,在印度平民窟見到的那些生活貧困窘迫的印度人就是低種姓人。對於他們來說,這種隱性的身份地位,讓他們生活尷尬。

之前,中國一位印度籍的留學生,談及他在印度的生活,他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在中國,我才覺得自己是個人。

印度種姓制度歷史淵源已久,經歷過一個漫長的歷史變遷。

種姓制度源於外族入侵,是被外族征服的產物。大約3500年前,來自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白皮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征服了當地黑皮膚的達羅毗荼人。

看印度的歷史就知道:當年,雅利安人為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鞏固自己的權威,他們將社會人群以種姓的方式分成了三六九等,一共四個等級。第一級是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第二等級刹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第四等級首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這和中國古代的社會分層有點類似。只不過中國古代階層分級並沒有這麼明顯而已,窮苦人家的孩子還是可以通過科舉或者其他方式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但在印度,種姓之間似乎有著明顯的界限,婆羅門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

主管祭祀和宗教;刹帝利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吠舍從事農、牧、漁、獵等,還需納稅;首羅則是低賤種姓,從事低賤的職業。

婆羅門種姓的人以自己的姓氏為榮,可能一出生就生活在優渥中,自帶優越感。但是“賤民”首羅種姓就非常卑微。這種卑微深入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職業、收入、社會待遇、社會資源等等。有中國遊客曾經和一個計程車司機聊天,

月工資就5000盧比(折合100美元)工資,而且7*24小時工作,休息就是等人上車的時候,或者沒活的時候。受人恩惠,吃一次麥當勞,不僅連連感謝,更顯得拘束不安。

貧民窟裡的印度“賤民”的日常生活,有時候真的超乎我們的想像。很多中國遊客慕名到《百萬富翁的貧民窟》拍攝地體驗生活,卻發現那裡很多的印度居民連張床都沒有。而在印度孟買“世界最大露天洗衣場”,近800個洗衣工,很多都是世代都為洗衣工。印度很多家庭都不買洗衣機,買了洗衣機可能也是閒置,他們更願意雇用鐘點工,或者將衣服送到洗衣場,因為鐘點工和洗衣工更便宜,鐘點工忙活一個多小時,一個月可能也就600盧比不到(12美元)。

以前,印度“賤民”被高種姓隨意對待,沒有做人的尊嚴,而且種姓之間不能通婚,等級制度嚴格。而現在,雖然歷經過西方殖民的歷史,印度傳統的社會種姓制度被很大程度瓦解,但收入低、沒有社會地位,不被重視的“賤民”問題依然存在。

宗教給了低種姓人無比堅定的現世慰藉,讓他們能夠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生活。但傳統的文化生活觀念也讓他們安於現狀。

現在的印度,雖然接觸外來文化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逐步打開自己的視野,努力擺脫傳統種姓制度的束縛,追求改變命運。所以,當他們來到中國,他們才發現:原來我還可以這樣生活。就像那位在中國的留學生一樣。

作者:酒叔;書寫一些旅途故事,發現一些旅遊趣事,有時候還冷眼旁觀,吐槽吐槽酒店旅遊業。

卻發現那裡很多的印度居民連張床都沒有。而在印度孟買“世界最大露天洗衣場”,近800個洗衣工,很多都是世代都為洗衣工。印度很多家庭都不買洗衣機,買了洗衣機可能也是閒置,他們更願意雇用鐘點工,或者將衣服送到洗衣場,因為鐘點工和洗衣工更便宜,鐘點工忙活一個多小時,一個月可能也就600盧比不到(12美元)。

以前,印度“賤民”被高種姓隨意對待,沒有做人的尊嚴,而且種姓之間不能通婚,等級制度嚴格。而現在,雖然歷經過西方殖民的歷史,印度傳統的社會種姓制度被很大程度瓦解,但收入低、沒有社會地位,不被重視的“賤民”問題依然存在。

宗教給了低種姓人無比堅定的現世慰藉,讓他們能夠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生活。但傳統的文化生活觀念也讓他們安於現狀。

現在的印度,雖然接觸外來文化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經逐步打開自己的視野,努力擺脫傳統種姓制度的束縛,追求改變命運。所以,當他們來到中國,他們才發現:原來我還可以這樣生活。就像那位在中國的留學生一樣。

作者:酒叔;書寫一些旅途故事,發現一些旅遊趣事,有時候還冷眼旁觀,吐槽吐槽酒店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