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產品電商在“雙十一”中表現不佳?咋回事?

今年“雙十一”的網購大幕已經落下,“雙十一”全網總銷售額達2539.7億元,產生包裹13.8億個,僅天貓一家交易額就達到1682億,再創新高。

然而,在“雙十一”活動當日,與農民經濟增長掛鉤的農產品,

卻呈現出“普通農副無人買,活動區內無品牌,費心費力搞網銷,成交量就上不來”的尷尬現象。

農產品電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又要如何解決呢?

//問題一 不符合消費者需求

“雙十一”活動期間,消費者搶購的東西有以下共同特徵:一、等得起,一時半會不用也行,

可以等待降價;二、放得住,買後可以用很長時間;三、差值大,市場價格、網上價格與活動期間的價格相差較多,值得搶購。所以,在“雙十一”活動期間,消費者搶購的物件基本上以耐用商品為主。而農產品的“每日消費”、“不耐儲存”、“單次選購差價小”等特點,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電商專家、共青團陝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說:“生鮮電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貴得要死的運輸成本 買一斤白菜只有幾塊錢,

但運費可能需要十幾塊;

第二、解決不了的損耗 外行人進入生鮮電商,一聽毛利潤能達到40%~60%,就覺得是暴利。直到賠了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背後還有個括弧,生鮮產品的損耗也是40%左右,所以這樣一比較就知道,利潤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

第三、農產品不標準這個對農民來說也沒辦法解決,絕大部分農產品的生產都跟不上電商的要求。

吹的越好,跌得越凶,歸根結底,模式有問題。”

//問題二 電商與農業的基因差異

魏延安老師說:“目前電商的交易體系,本來就不是為農村或者農產品設計的,它是給城市或者工業品設計的。只是我們後來發現,農村、農產品也可以做電商,所以就在現有的體系上進行了延伸:把電商從城市延伸到了農村,

賣工業品的同時也賣農產品。這樣就會帶來一些問題,因為城市和農村是兩個不一樣的體系。最後我們就發現,在做農產品電商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匹配、不適應、不順暢的情況。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今天中國的農業還停留在19世紀,而電商卻在21世紀,兩者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凡是能做電商銷售的產品,要過的第一關就是標準化,
沒有標準化的產品,電商就沒辦法銷售。而我們的農產品恰恰就弱在標準化,因為我們千家萬戶小生產,怎麼能實現標準化呢?另外,農產品原本就是自然生產,它也標準化不了。”

我們追根溯源就會發現,作為新生事物的電商和作為傳統基礎產業的農業之間從基因上就相差甚遠。

第一、農村區別於城市 農村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由於鄉村天然的血緣、地緣關係,左鄰右舍都知根知底。一個在村子裡沒有口碑的人,就很難贏得好的商機。而在網上購物,就算生意成交,錢也要先打到支付寶作為中轉,等到消費者確認收貨之後才會打到賣家帳戶,支付寶作為協力廠商來“監督”交易的達成。這就意味著,發起於城市的網上交易平臺,本質上是把對方視作可能違約的“陌生人”。

第二、農業本身都難以實現完全的標準化,這是農產品的自然屬性。

第三、即便同樣在農村,發展電商的基礎也完全不同,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農村,經濟實力普遍較強,和城市互動密切,所以具備較好的電商發展基礎;但是西部地區經濟落後,城鄉之間剪刀差更加明顯,發展基礎就相對薄弱。

//解決方法 :小小微商,大大收益

門檻很低、看似不起眼的微商為農產品電商提供了新的出路,這條出路的兩個關鍵字是“擴散”和“口碑”。

現在留在農村的大多是婦女、老人和兒童,並不是使用微信的活躍用戶。但是,老人的孩子、農村人的親戚很可能在城裡務工生活,他們是微信的活躍用戶。如果他們看到了朋友圈裡的農產品資訊,再進一步擴散,就很容易被城裡人知曉。

農產品資訊得到了擴散之後還不夠,第二個關鍵字叫做“口碑”。如果農民朋友的產品有了首批消費者,並且能給他們留下很好的印象,那麼就能夠通過別人的朋友圈形成進一步的口碑擴散。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客戶就會越來越多。

而且,對於大多數農民朋友來說,缺乏接觸互聯網的機會和經驗,選擇微商顯然是一個投入成本更低,更容易上手的起點。與淘寶、京東電商相比,微商與微店是基於熟人關係而產生的交易,更符合農村“熟人社會”的特點。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熟人圈子”,大家不再苛求農產品必須規格一致、包裝精良,彼此有了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這也有利於消費者更加真實、客觀地看待農業與農產品安全,也解決了農產品難以標準化的難題。

所以,已經擁有超過9億用戶的微信既是社交工具,也是公開的集貿市場,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學會了使用微商,其實就等於掌握了那根足以撬動市場的杠杆,在這裡,再小的品牌都容易找到自己的粉絲,也都具有被傳播的價值。

實習編輯:史芳靜

編輯:孟然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左鄰右舍都知根知底。一個在村子裡沒有口碑的人,就很難贏得好的商機。而在網上購物,就算生意成交,錢也要先打到支付寶作為中轉,等到消費者確認收貨之後才會打到賣家帳戶,支付寶作為協力廠商來“監督”交易的達成。這就意味著,發起於城市的網上交易平臺,本質上是把對方視作可能違約的“陌生人”。

第二、農業本身都難以實現完全的標準化,這是農產品的自然屬性。

第三、即便同樣在農村,發展電商的基礎也完全不同,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農村,經濟實力普遍較強,和城市互動密切,所以具備較好的電商發展基礎;但是西部地區經濟落後,城鄉之間剪刀差更加明顯,發展基礎就相對薄弱。

//解決方法 :小小微商,大大收益

門檻很低、看似不起眼的微商為農產品電商提供了新的出路,這條出路的兩個關鍵字是“擴散”和“口碑”。

現在留在農村的大多是婦女、老人和兒童,並不是使用微信的活躍用戶。但是,老人的孩子、農村人的親戚很可能在城裡務工生活,他們是微信的活躍用戶。如果他們看到了朋友圈裡的農產品資訊,再進一步擴散,就很容易被城裡人知曉。

農產品資訊得到了擴散之後還不夠,第二個關鍵字叫做“口碑”。如果農民朋友的產品有了首批消費者,並且能給他們留下很好的印象,那麼就能夠通過別人的朋友圈形成進一步的口碑擴散。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客戶就會越來越多。

而且,對於大多數農民朋友來說,缺乏接觸互聯網的機會和經驗,選擇微商顯然是一個投入成本更低,更容易上手的起點。與淘寶、京東電商相比,微商與微店是基於熟人關係而產生的交易,更符合農村“熟人社會”的特點。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熟人圈子”,大家不再苛求農產品必須規格一致、包裝精良,彼此有了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這也有利於消費者更加真實、客觀地看待農業與農產品安全,也解決了農產品難以標準化的難題。

所以,已經擁有超過9億用戶的微信既是社交工具,也是公開的集貿市場,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學會了使用微商,其實就等於掌握了那根足以撬動市場的杠杆,在這裡,再小的品牌都容易找到自己的粉絲,也都具有被傳播的價值。

實習編輯:史芳靜

編輯:孟然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