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魏孝文帝以孝治國堪為表率

孝文帝安葬了馮太后,回到皇宮,他來到皇宮南門思賢門前和文武百官相見,

相互安慰勉勵。太尉拓跋丕等人趁機向孝文帝建議說:“我們都已經到了老朽的年紀了,一直侍奉歷代聖君明主,對於國家以往的舊典章,也相當熟悉。以前祖先們去世時,只有侍奉跟隨靈柩的人才穿上喪服,其他人仍全都穿平時的衣服。四祖三宗都沿襲下來,遵循到現在沒有改變。如今,陛下天性極其孝敬,哀傷痛苦,毀害身體,已經超過了禮法的要求。
又聽說陛下一日三餐的飯量,竟吃不滿半碗,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不解下腰間的喪帶。願陛下稍稍克制一下自己對太皇太后的敬慕之情,按照前代人訂下的典章行事。”

孝文帝說:“因為悲哀而傷害了身體,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哪裡值得專門上奏,雖然我早晚只吃稀粥,但我的建康大致還能維持下去,諸公有什麼可憂慮恐懼的呢!祖宗在世時,一心只專注於武裝征伐,

沒有時間進行文明教化方面的事情。如今,朕接受前代聖人留下的教訓,平時不斷學習古代典範,無論是從時代上說,還是從事理上說,都和前代有了很大不同。太尉等人是國家元老,朝廷政治都依託於你們,對前代經典和古代喪禮儀式,你們有的人可能還不十分熟悉,朕暫且把想法提出來,與尚書游明根、高閭等人討論,你們可以仔細聽著。”

接著,孝文帝對遊明根等人說:“古代聖人制定了卒哭的禮儀,

喪服的變更程式也都是以哀痛的情緒為標準逐漸改變,如今僅僅在一天之內,就要勸我脫下喪服,換上平時的衣服,這實在是違背清理。”

遊明根回答說:“臣等得到太皇太后留下的遺言書,說在她去世一個月後就立即安葬,下載後就要立刻脫下孝服,穿上平日的衣服。因此,我們在太皇太后安葬的時候,立即奏請脫下喪服的。”

孝文帝說:“朕認為,中古時代之所以不實行三年守喪的制度,

是由於舊君主剛剛去世,而新君主剛剛即位,君主的恩德還沒有傳播開去,臣屬們的道義不能周遍,因此,新君主才必須身穿禮服、頭戴冠冕,舉行登基即位大典。朕的德行還不夠,但朕做皇帝也已經超過十二年了,這已足夠讓億萬人民知道有朕。在這種時候,如果不能順遂自己表達兒孫的哀痛和懷念的心願,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禮節上,
這都是令人沉痛遺憾的事情。”

高閭說:“杜預是晉王朝的飽學之士,他曾經論述過,自古以來天子沒有實行守喪三年的制度。他認為漢文帝的制度,和古制不謀而合,雖然是近代所執行的禮制,事例應該遵循,所以臣等才多次恭請陛下能夠遵循。”

孝文帝說:“朕自己認真領會太皇太后的遺書,太皇太后之所以要阻止臣屬、孫子表達自己的悲哀之情,命令早點穿上平日的衣服,是因為她擔心我們會為此荒廢了國家大事。你們大家的請求,用心也在這裡。因此,如今,朕向上可以按照太皇太后的遺言去做,向下也順遂文武百官的心願,不敢沉默不語而導致荒廢國家大事的處理。只是朕打算穿著麻布喪服,取消守喪十天就馬上改穿日常衣服的制度。”

秘書丞李彪說:“漢明德馬皇后心情撫養章帝長大成人,母親慈愛、兒子孝敬,他們二人的和睦關係是沒有什麼能把他們分隔開的,等到明德馬皇后去世,下葬還不滿十天,章帝就已經穿上了日常衣服,然而漢章帝並沒有因此受到別人的譏諷,明德馬皇后的聲譽也沒有受到絲毫毀損。願陛下能遵照太皇太后的遺囑去做,克制哀思,接受大家的建議。”

孝文帝說:“朕之所以心甘情願穿喪服,而不接受你們的建議,實在是因為朕在感情無法忍受,哪裡只是為了避免別人的譏諷而去這麼做的呢!如今,安葬的禮儀節儉、樸素,全都是遵照太皇太后的遺言去做的。可是,悲痛懷念之情,已緊緊抓住了朕的心,盼望太皇太后的在天之靈不強迫朕去改變。”

高閭說:“陛下在上邊已經決定不改變繼續穿喪服的意願,那麼,臣等在下邊單單脫去喪服,這樣做,就表示臣屬的沒有盡到責任。況且,陛下穿著孝服,親自處理朝廷事務,吉利和不吉利的事情混合在一起,臣私下裡感到疑惑。”

孝文帝說:“太后關心愛護她的臣屬,卿等悲傷懷念她,還不忍心脫下喪服,為什麼單單讓朕對自己至親的人去忍心這麼做?如今,朕受太皇太后的遺囑所迫,不敢違抗,只是希望能把喪服穿滿一年,儘管還不合乎古禮,但內心的悲哀傷痛總算還能表示出來。各位大臣可以考慮自己與太皇太后關係的親疏、貴賤、遠近,來作為自己脫去喪服的標準,分別對待,這樣既能稍稍接近古禮,在今天也容易行得通。”

高閭說:“從前,楊王孫死後,赤身裸☆禁☆體地安葬;皇甫謐去世安葬時不用棺柩,他們的兒子也都按照他們的遺願去執行,沒有做任何違背遺言的事。如今,陛下親自接受太皇太后的遺囑,在有些方面卻不按照遺囑中說的去做,因此,臣等才不斷地打擾奏請。”

李彪說:“一個人在三年之內,不改變他父親的準則規定,這可以說是大孝。而如今,陛下不遵照太皇太后的遺囑,恐怕就有改變規定的嫌疑。”

孝文帝說:“楊王孫和皇甫謐都教誨他們的兒子節儉,他們的兒子遵奉遺訓,這和今天朕做的有什麼不同!更改父親的規定,恐怕和朕所做的不是一回事。即使有所涉嫌,那麼,朕也心甘情願地接受後代人的譏諷批評,而不能忍受你們今天的請求。”

文武官員們又說:“春秋的宗廟祭祀,無論如何是難以停止或廢棄的。”

孝文帝說:“自從祖先建立國家以來,皇家祖廟的祭祀活動,一直都是由有關主管部門辦理的。朕有賴於慈愛的太皇太后的訓導,才經常親自前去拜祭。如今,蒼天降下大災懲罰我們,人與神靈都失去可以依賴的物件,皇家祖廟的神靈,也應該停止接受祭祀香火。假如朕一旦前去祭祀,恐怕會在冥冥中違背了他們的旨意。”

文武官員又接著說:“古代在將死者下載後就穿上日常衣服,而沒有必要一定要等到守喪滿三年之後再脫下喪服,這就是兩漢王朝所用來治理國家的準繩,是魏、晉所用來推行的總則。”

孝文帝說:“下葬後就立即脫下喪服、穿上日常衣服,這大概是在國家到了末代,動亂太多,所以採用的權宜之計,以求能拯救行將滅亡的國家。而兩漢的鼎盛和魏、晉的興隆,難道是由他們喪禮簡單、忘記了仁義和道而實現的嗎?平常的時候,各位公卿大人每次都稱讚當今之世,四海安寧和平,禮儀、音樂一天比一天興盛,甚至可以和堯、舜及夏、商時代媲美。可到了今天,就打算強迫改變朕的心願,讓朕不能超越魏、晉時代。你們這種用意,朕不明白為的是什麼。”

李彪說:“現在,我們雖然處於政治清明、教化普及的時代,但是,長江以南還仍有不肯賓服的吳人,沙漠以北還有不肯稱臣的胡虜,所以,臣等還深懷憂慮之心,唯恐發生不測,讓我們難以防守。”

孝文帝說:“魯公伯禽身穿喪服出兵作戰,晉襄公把身上的白色喪服染黑,擊敗了敵人,這種情況本來就是聖賢們所允許的。如果遇到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發生,那麼,即使是跳躍過牽引靈柩的繩索,也不會讓人在意,更何況只是要脫下麻布喪服呢。古人中也有君王,脫下喪服後就閉口不說話了,一直到三年服喪期滿,如果今天你們不允許朕穿喪服,那麼,我就應該在脫下喪服後開始保持沉默,將國家事務交給宰相們處理,這兩種情況請你們選擇一種。”

遊明根說:“保持沉默而不說話,那麼,國家的重大事務將要被擱置、荒廢,我們順從您的聖明心意,請您繼續穿著喪服處理朝廷事務。”

太尉拓跋丕聽後,說:“臣和尉元一共侍奉過五位皇帝,我們魏國舊有的慣例都是,在人死特別忌諱的三個月過後,一定要向西方祈禱迎奉神靈,向北方祈禱消除災禍,這一切全都是穿著日常的衣服進行的,這一規矩,自從皇始年間以來到現在,都沒有誰絲毫改動過。”

孝文帝說:“如果能夠用道義侍奉神靈,那麼不用特意去迎接,神靈自然而然就會來到;假如喪失了仁義之心,即使是特意迎奉,神靈也不會來的。這就是說,以往本來就不應該那麼做,更何況是處在守喪的時期呢!朕正處在守喪時期,應該閉口不講話,所以,不應該這樣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只是各位公卿堅持要改變我的想法,於是,就變成了反反復複地爭論,想起來真令人悲痛欲絕。”於是嚎啕大哭起來,在場的文武官員們也跟著哭了起來,隨後告辭出來。

孝文帝拓跋宏在幼年時,馮太后對他並不慈愛,他卻從無怨言、始終孝敬恭謹。即使在馮太后去世他自己獨攬大權之後,依然對太后滿懷感激、思念之情,他以自己的行為為天下做出表率,也預示著一代明君的出現。北魏在這位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的統治下無論是經濟、軍事、文化、政治都實現了飛速地發展。

是因為她擔心我們會為此荒廢了國家大事。你們大家的請求,用心也在這裡。因此,如今,朕向上可以按照太皇太后的遺言去做,向下也順遂文武百官的心願,不敢沉默不語而導致荒廢國家大事的處理。只是朕打算穿著麻布喪服,取消守喪十天就馬上改穿日常衣服的制度。”

秘書丞李彪說:“漢明德馬皇后心情撫養章帝長大成人,母親慈愛、兒子孝敬,他們二人的和睦關係是沒有什麼能把他們分隔開的,等到明德馬皇后去世,下葬還不滿十天,章帝就已經穿上了日常衣服,然而漢章帝並沒有因此受到別人的譏諷,明德馬皇后的聲譽也沒有受到絲毫毀損。願陛下能遵照太皇太后的遺囑去做,克制哀思,接受大家的建議。”

孝文帝說:“朕之所以心甘情願穿喪服,而不接受你們的建議,實在是因為朕在感情無法忍受,哪裡只是為了避免別人的譏諷而去這麼做的呢!如今,安葬的禮儀節儉、樸素,全都是遵照太皇太后的遺言去做的。可是,悲痛懷念之情,已緊緊抓住了朕的心,盼望太皇太后的在天之靈不強迫朕去改變。”

高閭說:“陛下在上邊已經決定不改變繼續穿喪服的意願,那麼,臣等在下邊單單脫去喪服,這樣做,就表示臣屬的沒有盡到責任。況且,陛下穿著孝服,親自處理朝廷事務,吉利和不吉利的事情混合在一起,臣私下裡感到疑惑。”

孝文帝說:“太后關心愛護她的臣屬,卿等悲傷懷念她,還不忍心脫下喪服,為什麼單單讓朕對自己至親的人去忍心這麼做?如今,朕受太皇太后的遺囑所迫,不敢違抗,只是希望能把喪服穿滿一年,儘管還不合乎古禮,但內心的悲哀傷痛總算還能表示出來。各位大臣可以考慮自己與太皇太后關係的親疏、貴賤、遠近,來作為自己脫去喪服的標準,分別對待,這樣既能稍稍接近古禮,在今天也容易行得通。”

高閭說:“從前,楊王孫死後,赤身裸☆禁☆體地安葬;皇甫謐去世安葬時不用棺柩,他們的兒子也都按照他們的遺願去執行,沒有做任何違背遺言的事。如今,陛下親自接受太皇太后的遺囑,在有些方面卻不按照遺囑中說的去做,因此,臣等才不斷地打擾奏請。”

李彪說:“一個人在三年之內,不改變他父親的準則規定,這可以說是大孝。而如今,陛下不遵照太皇太后的遺囑,恐怕就有改變規定的嫌疑。”

孝文帝說:“楊王孫和皇甫謐都教誨他們的兒子節儉,他們的兒子遵奉遺訓,這和今天朕做的有什麼不同!更改父親的規定,恐怕和朕所做的不是一回事。即使有所涉嫌,那麼,朕也心甘情願地接受後代人的譏諷批評,而不能忍受你們今天的請求。”

文武官員們又說:“春秋的宗廟祭祀,無論如何是難以停止或廢棄的。”

孝文帝說:“自從祖先建立國家以來,皇家祖廟的祭祀活動,一直都是由有關主管部門辦理的。朕有賴於慈愛的太皇太后的訓導,才經常親自前去拜祭。如今,蒼天降下大災懲罰我們,人與神靈都失去可以依賴的物件,皇家祖廟的神靈,也應該停止接受祭祀香火。假如朕一旦前去祭祀,恐怕會在冥冥中違背了他們的旨意。”

文武官員又接著說:“古代在將死者下載後就穿上日常衣服,而沒有必要一定要等到守喪滿三年之後再脫下喪服,這就是兩漢王朝所用來治理國家的準繩,是魏、晉所用來推行的總則。”

孝文帝說:“下葬後就立即脫下喪服、穿上日常衣服,這大概是在國家到了末代,動亂太多,所以採用的權宜之計,以求能拯救行將滅亡的國家。而兩漢的鼎盛和魏、晉的興隆,難道是由他們喪禮簡單、忘記了仁義和道而實現的嗎?平常的時候,各位公卿大人每次都稱讚當今之世,四海安寧和平,禮儀、音樂一天比一天興盛,甚至可以和堯、舜及夏、商時代媲美。可到了今天,就打算強迫改變朕的心願,讓朕不能超越魏、晉時代。你們這種用意,朕不明白為的是什麼。”

李彪說:“現在,我們雖然處於政治清明、教化普及的時代,但是,長江以南還仍有不肯賓服的吳人,沙漠以北還有不肯稱臣的胡虜,所以,臣等還深懷憂慮之心,唯恐發生不測,讓我們難以防守。”

孝文帝說:“魯公伯禽身穿喪服出兵作戰,晉襄公把身上的白色喪服染黑,擊敗了敵人,這種情況本來就是聖賢們所允許的。如果遇到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發生,那麼,即使是跳躍過牽引靈柩的繩索,也不會讓人在意,更何況只是要脫下麻布喪服呢。古人中也有君王,脫下喪服後就閉口不說話了,一直到三年服喪期滿,如果今天你們不允許朕穿喪服,那麼,我就應該在脫下喪服後開始保持沉默,將國家事務交給宰相們處理,這兩種情況請你們選擇一種。”

遊明根說:“保持沉默而不說話,那麼,國家的重大事務將要被擱置、荒廢,我們順從您的聖明心意,請您繼續穿著喪服處理朝廷事務。”

太尉拓跋丕聽後,說:“臣和尉元一共侍奉過五位皇帝,我們魏國舊有的慣例都是,在人死特別忌諱的三個月過後,一定要向西方祈禱迎奉神靈,向北方祈禱消除災禍,這一切全都是穿著日常的衣服進行的,這一規矩,自從皇始年間以來到現在,都沒有誰絲毫改動過。”

孝文帝說:“如果能夠用道義侍奉神靈,那麼不用特意去迎接,神靈自然而然就會來到;假如喪失了仁義之心,即使是特意迎奉,神靈也不會來的。這就是說,以往本來就不應該那麼做,更何況是處在守喪的時期呢!朕正處在守喪時期,應該閉口不講話,所以,不應該這樣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只是各位公卿堅持要改變我的想法,於是,就變成了反反復複地爭論,想起來真令人悲痛欲絕。”於是嚎啕大哭起來,在場的文武官員們也跟著哭了起來,隨後告辭出來。

孝文帝拓跋宏在幼年時,馮太后對他並不慈愛,他卻從無怨言、始終孝敬恭謹。即使在馮太后去世他自己獨攬大權之後,依然對太后滿懷感激、思念之情,他以自己的行為為天下做出表率,也預示著一代明君的出現。北魏在這位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的統治下無論是經濟、軍事、文化、政治都實現了飛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