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捧上天的「人民的名義」,不滿意的人都在說什麼?

「人民的名義」火了。

朋友圈到處都是關於它的文章、評論、表情包,似乎一夜之間大家都中了一種叫達康書記的毒,小鮮肉們都out了,有著歐式雙眼皮的老幹部成了國民idol。

范兒姐當然也追了。剛看的時候同大部分一樣,非常驚豔,被戲中的尺度和老戲骨們速度圈粉:一口氣看完8集「人民的名義」,不愛主旋律的人都被老戲骨們圈粉了!

但看到現在,范兒姐開始重新思考對於這部戲的評價。現在讓我重新打分的話,我打7分。

它是不是好劇?當然算是。它是不是完美的劇?當然不是。尺度算大嗎?比起《紙牌屋》,這部戲還是相當拘謹的,不跟美劇比,90年代的很多政治局、歷史劇的尺度都比它大。製作優良嗎?演員們的優秀演技自是擺在那兒,但從攝影到美術到剪輯,它還並不是一流電視劇應有的水準。

《紙牌屋》第一季

@竹刀穿林

看完紙牌屋,你會覺得政治裡沒人好人,並且理解人性的黑暗與貪婪。但看完人民的名義,你只覺得,哼,叫你壞,被抓了吧!你只能看到一個政黨讓你看到的進步。

有朋友肯定會說,這是吹毛求疵,劇好看就是王道,雖然男主角的演技有爭議,

但是瑕不掩瑜。但是范兒姐想說的是,影視作品從來都不是單靠一個方面就能取勝的,它是多部門複合的工作,聲音、表演、劇作、攝影、美術…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劇的品質。

劇組工作照,一個劇的產生是太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人民的名義」在時下國劇裡當然是優秀的,但是不是沒有缺點,對於它的爭議,主要出在劇情、角色設定、演員演技、服裝道具、本劇的立意這四個方面。

1.劇情:這部劇廢戲太多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劇確實是好劇,有些臺詞的出現真是驚豔!但是不免要吐槽一下:有些戲真是多餘。比如鄭西坡父子對話,雖然說是要引出水軍,但難免這線索鋪的太繁瑣了!還有候亮平夫妻收拾東西的橋段和林華華的相關橋段。

感覺這劇完全沒必要拍50多集!看看《重擊》也只有十幾集,但反轉多看著爽。

廢戲,是指用與人物性格和劇情發展關係不大的情節來填充時間。

播了14集後,這部劇的廢戲確實有上升趨勢。

比如說侯亮平和他妻子即將告別的那段,又是喝咖啡,又是做飯,又是買衣服,又是套“情話”,把小說中寥寥幾句交代清楚的背景,硬生生撐了大半集。

再比如侯亮平在漢東的“新家”做飯,和下屬林華華聊天用去了十多分鐘,不僅於劇情推進作用不大,一個下屬沒大沒小胡亂評說領導的個人生活,也不太符合中國基層官場的生態。

此外,蔡成功從第8集起聲稱要舉報,到了第9集,他依然不肯說話,非要見侯亮平,直到10集結束,他才完成舉報。而中間除了和市公安局搶人,並沒什麼岔子,無非就是突出他的心理矛盾和對別人的不信任感。

這些略有些拖遝的劇情,影響了整部劇的觀感。

2.角色:突出檢察官,其他機關“躺槍”

@樂知:

公安部拍了湄公河,最高檢拍了人民的名義,明年就看最高法了

陸毅飾演的反貪局長十足是個“偉光正”角色。

不是我劇透啊,《人民的名義》裡員警的人物設定和所作所為,好像沒有一個是正面的……@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 怎麼辦?

知乎網友陳近南也分析到,公安廳長這麼小心謹慎的主,居然頂風作案,在上班時間和美女老闆打高爾夫球,就不怕被別人撞到說閒話?

不得不說,這部劇在角色的偏重上還有有些刻意的。

正如豆瓣網友@竹刀穿林 所說:和紙牌屋比,其實還有很大的差距。看完紙牌屋,你會覺得政治裡沒人好人,並且理解人性的黑暗與貪婪。但看完這個,你只覺得,哼,叫你壞,被抓了吧!

3.演技:陸毅被眾多老戲骨“碾壓”

@squiggle

不要再為陸毅的演技洗白了,就是爛劇拍多了回不來了。以前永不瞑目多有靈氣啊。別說是因為年齡。像周迅梁朝偉梁家輝這些天賦極高的就不比了。戲裡面陳海演員年紀應該跟陸毅差不多,臺詞功底神情動作比陸毅細膩多了。

《人民的名義》在演員陣容上,像極了前兩年的《北平無戰事》,甚至還有過之。

不過,陸毅也遭遇了當年劉燁相同的處境——被質疑演技。實事求是,在眾多老戲骨面前,陸毅因為角色的限制,表現確實不夠搶眼,反倒是侯勇的“小官巨貪”,陳岩石的“舉著骨頭當火把”更加入木三分。

這當然也是一家之說。

對此,侯勇在接受採訪時為陸毅抱了不平。在侯勇看來,正面人物施展的空間本身就比反派要窄一些,這麼比較不公平。事實上,一些有瑕疵的不完美角色,發揮空間會更大。

他還讓大家不要冤枉陸毅,你往後看,他的這個角色也會很精彩。前幾集,因為反派鋪開的太多,可能會正不壓邪,但是,後面故事會展開。

4. 道具:兩億現金太對付

劇裡面的第一個小高☆禁☆潮就是陸毅到侯勇家搜查的情節,當時范兒姐已經完全入戲了,但看到這滿冰箱滿牆的人民幣…也有種無力吐槽感。

太假了,質感不一樣,甚至大小感覺都不一樣……告訴我是我的心理問題……

5.立意:如何反腐才好看

大家都知道,《人民的名義》是部反貪劇,受歡迎的劇一定是因為它滿足了觀眾的同類心。大家喜歡它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對官場生態的刻畫,滿足了一部分對政府機關的架構和工作情況不清楚的人的好奇心,也滿足了大家懲惡揚善的正義感,看到貪官落馬說不出的爽。

懲惡揚善的核心價值觀當然沒錯,但要真正表現好這一點,在影視劇製作上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人性本來就複雜,太過於偏向于一方的角色、劇情塑造,也容易讓觀者有“不舒服”的感覺。

@胡棄暗

看了兩集,9分過譽了,5.9分還差不多,官場生態刻畫得挺像那麼回事,但人物塑造得太令人尷尬了,尤其是那個出逃的副市長,簡直就像弱智一樣,小官巨貪的情節則鋪陳得如同新聞重播,總之缺乏真正的深度,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保健品,並沒有什麼藥效。

@阡陌之塵

這些臺詞看的我跟在上黨課一般,特別不舒服,要表達的東西是好的,但為什麼非要那麼赤裸裸,能不能委婉一點。哪些官員之間天天都把黨課的東西掛在嘴上嗎?給人特別做作的感覺,看不下去!

@鏡鐘湖

像《吐槽大會》一樣,從反面角度來洗白我黨,那些大段說教的臺詞讓人尷尬,尤其陸毅和他老婆的那段,不知是演員演技差還是演的人本身就不相信。但是片子還是可以看的,起碼有些進步,可惜肯定不會真正對體制反思,最後要說教的是黨是好的,只是人出了問題。

@無名

前兩集真的給我有點美劇的感覺,但是接下來的劇情立馬打回國產劇的品質,真的有點看不下出去了,大部分都是政治教育。

@Shiny

劇本要扣分的。探討腐敗由於尺度問題無法觸及根源。格局必須是偉光正的革命隊伍裡的少數害群之馬。

同樣主角寫得非常飄,我相信陸毅演成這麼慘不忍睹不完全是他水準問題,更出於完全無法帶入一個站不住的人物。

導致上述網友觀後感的原因,倒不完全在於劇方,多半來自某些不可說也不能阻止的因素。這種狀況如果不改變,作為觀眾的我們只怕每隔十幾年就還是要被同樣的故事套路下去。

以上爭議是小部分人的心聲,從現在的評價來看,大部分人對於《人民的名義》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范兒姐很認同上面5點關於它的爭議,但仍然喜歡它,並且會一直看下去。

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國劇要回到巔峰時期的品質需要與很多因素抗衡,政策的干預、資方的干預、流量的影響、資訊時代的弱審美都是影視從業者需要“鬥爭”的東西。

《人民的名義》在可以做的範圍內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有爭議才會進步,在全面的表揚聲中有批評聲,才是好事。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這樣的良心劇,在看得爽的同時,還能真心地為我們的文化產業自豪。

再比如侯亮平在漢東的“新家”做飯,和下屬林華華聊天用去了十多分鐘,不僅於劇情推進作用不大,一個下屬沒大沒小胡亂評說領導的個人生活,也不太符合中國基層官場的生態。

此外,蔡成功從第8集起聲稱要舉報,到了第9集,他依然不肯說話,非要見侯亮平,直到10集結束,他才完成舉報。而中間除了和市公安局搶人,並沒什麼岔子,無非就是突出他的心理矛盾和對別人的不信任感。

這些略有些拖遝的劇情,影響了整部劇的觀感。

2.角色:突出檢察官,其他機關“躺槍”

@樂知:

公安部拍了湄公河,最高檢拍了人民的名義,明年就看最高法了

陸毅飾演的反貪局長十足是個“偉光正”角色。

不是我劇透啊,《人民的名義》裡員警的人物設定和所作所為,好像沒有一個是正面的……@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 怎麼辦?

知乎網友陳近南也分析到,公安廳長這麼小心謹慎的主,居然頂風作案,在上班時間和美女老闆打高爾夫球,就不怕被別人撞到說閒話?

不得不說,這部劇在角色的偏重上還有有些刻意的。

正如豆瓣網友@竹刀穿林 所說:和紙牌屋比,其實還有很大的差距。看完紙牌屋,你會覺得政治裡沒人好人,並且理解人性的黑暗與貪婪。但看完這個,你只覺得,哼,叫你壞,被抓了吧!

3.演技:陸毅被眾多老戲骨“碾壓”

@squiggle

不要再為陸毅的演技洗白了,就是爛劇拍多了回不來了。以前永不瞑目多有靈氣啊。別說是因為年齡。像周迅梁朝偉梁家輝這些天賦極高的就不比了。戲裡面陳海演員年紀應該跟陸毅差不多,臺詞功底神情動作比陸毅細膩多了。

《人民的名義》在演員陣容上,像極了前兩年的《北平無戰事》,甚至還有過之。

不過,陸毅也遭遇了當年劉燁相同的處境——被質疑演技。實事求是,在眾多老戲骨面前,陸毅因為角色的限制,表現確實不夠搶眼,反倒是侯勇的“小官巨貪”,陳岩石的“舉著骨頭當火把”更加入木三分。

這當然也是一家之說。

對此,侯勇在接受採訪時為陸毅抱了不平。在侯勇看來,正面人物施展的空間本身就比反派要窄一些,這麼比較不公平。事實上,一些有瑕疵的不完美角色,發揮空間會更大。

他還讓大家不要冤枉陸毅,你往後看,他的這個角色也會很精彩。前幾集,因為反派鋪開的太多,可能會正不壓邪,但是,後面故事會展開。

4. 道具:兩億現金太對付

劇裡面的第一個小高☆禁☆潮就是陸毅到侯勇家搜查的情節,當時范兒姐已經完全入戲了,但看到這滿冰箱滿牆的人民幣…也有種無力吐槽感。

太假了,質感不一樣,甚至大小感覺都不一樣……告訴我是我的心理問題……

5.立意:如何反腐才好看

大家都知道,《人民的名義》是部反貪劇,受歡迎的劇一定是因為它滿足了觀眾的同類心。大家喜歡它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對官場生態的刻畫,滿足了一部分對政府機關的架構和工作情況不清楚的人的好奇心,也滿足了大家懲惡揚善的正義感,看到貪官落馬說不出的爽。

懲惡揚善的核心價值觀當然沒錯,但要真正表現好這一點,在影視劇製作上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人性本來就複雜,太過於偏向于一方的角色、劇情塑造,也容易讓觀者有“不舒服”的感覺。

@胡棄暗

看了兩集,9分過譽了,5.9分還差不多,官場生態刻畫得挺像那麼回事,但人物塑造得太令人尷尬了,尤其是那個出逃的副市長,簡直就像弱智一樣,小官巨貪的情節則鋪陳得如同新聞重播,總之缺乏真正的深度,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保健品,並沒有什麼藥效。

@阡陌之塵

這些臺詞看的我跟在上黨課一般,特別不舒服,要表達的東西是好的,但為什麼非要那麼赤裸裸,能不能委婉一點。哪些官員之間天天都把黨課的東西掛在嘴上嗎?給人特別做作的感覺,看不下去!

@鏡鐘湖

像《吐槽大會》一樣,從反面角度來洗白我黨,那些大段說教的臺詞讓人尷尬,尤其陸毅和他老婆的那段,不知是演員演技差還是演的人本身就不相信。但是片子還是可以看的,起碼有些進步,可惜肯定不會真正對體制反思,最後要說教的是黨是好的,只是人出了問題。

@無名

前兩集真的給我有點美劇的感覺,但是接下來的劇情立馬打回國產劇的品質,真的有點看不下出去了,大部分都是政治教育。

@Shiny

劇本要扣分的。探討腐敗由於尺度問題無法觸及根源。格局必須是偉光正的革命隊伍裡的少數害群之馬。

同樣主角寫得非常飄,我相信陸毅演成這麼慘不忍睹不完全是他水準問題,更出於完全無法帶入一個站不住的人物。

導致上述網友觀後感的原因,倒不完全在於劇方,多半來自某些不可說也不能阻止的因素。這種狀況如果不改變,作為觀眾的我們只怕每隔十幾年就還是要被同樣的故事套路下去。

以上爭議是小部分人的心聲,從現在的評價來看,大部分人對於《人民的名義》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范兒姐很認同上面5點關於它的爭議,但仍然喜歡它,並且會一直看下去。

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國劇要回到巔峰時期的品質需要與很多因素抗衡,政策的干預、資方的干預、流量的影響、資訊時代的弱審美都是影視從業者需要“鬥爭”的東西。

《人民的名義》在可以做的範圍內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有爭議才會進步,在全面的表揚聲中有批評聲,才是好事。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這樣的良心劇,在看得爽的同時,還能真心地為我們的文化產業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