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據說,這是中國最好吃的8只鴨,你家鄉的鴨饌上榜了嗎?

之前咱們從南到北,扒了扒一隻雞在全國各地飯桌上的遭遇,今天,咱們來說說雞的“難兄難弟”——鴨。

嘎~

“雞鴨魚肉”,雞首當其衝,鴨緊隨其後。

兩者都是家禽中的佼佼者,但要論受眾面的廣泛,鴨肉明顯遜色一截,其中的原因得歸咎於鴨子與生俱來的“體味兒”。鴨子難聞的“體味兒”來自尾部的兩粒腺體,如果處理不得當,烹飪時下再重的香辛料也難掩其味。對於善烹鴨的人來說,這點兒氣味無傷大雅,只要前期下足功夫去腥臊,之後的煎炒燜燉就能任君擺佈。

不喜歡吃鴨的人,大多對鴨子的“體味兒”有所顧忌,但只要處理得當,鴨肉的美味完全不會損傷分毫

相比雞肉的滑嫩細膩,鴨肉緊實有嚼勁,脂香也更加濃郁,尤其入秋之後,肥美的鴨子還有滋陰潤燥的養生功效,最補勞虛。

縱貫南北,很多地方的都有自己烹鴨的獨到見解:到北京,“不爬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最遺憾”,烤鴨儼然成了京味兒美食文化的logo;南京人都是“嗜鴨狂魔”,前段時間有篇文章調侃“在南京,沒有一隻鴨子能游過長江”,風趣幽默又一針見血;上海人最捨得在吃上費心思,好好兒一隻鴨,直接吃顯得太過粗暴,非得用八寶飯將鴨子填得豐腴飽滿才甘休;杭州有荷葉包裹的叫化雞,

桂林人擇善而從,用荷葉裹起了鴨子;閩北人心思機巧,懂得借助山風之力成就鹹鮮有味的板鴨……

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憨態可掬的鴨子,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進化”成花樣繁多的可口美饌。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最好吃的鴨子究竟是哪一隻呢?

小YO跟來自五湖四海的同(chi)事(huo)們據理力爭了N個回合,

最終選出這8只鴨,不知道有沒有你喜愛的那只,如果沒有,歡迎在後臺留言為之平反!

南京鹽水鴨

金陵鴨饌甲天下,在南京,有一百種方法能將鴨子吃幹抹盡,歷來就被冠以“鴨都”美稱,其中最能撐起南京鴨饌門臉的要數鹽水鴨。

鹹鮮酥嫩的鹽水鴨,是金陵鴨饌的頭牌

古有“春江水暖鴨先知”一說,依傍長江的南京盛產膘肥肉嫩的鴨子,鹽水鴨的做法返璞歸真,只用低溫煮熟,最能體現鴨子的本味。鹽水鴨皮白肉嫩,吃起來完全沒有油膩感,爽而清、潤而細,恰如其分的鹹度越咀嚼越香濃。

南京人喜歡把每年八九月桂花盛開時分的鴨子拿來鹽鹵,他們認為此時的鴨肉也沁入了淡淡 的桂花香,故美名曰“桂花鴨”。

北京烤鴨

追根溯源,北京烤鴨脫胎于金陵燜爐烤鴨,後來自成一格,發明了掛爐的做法,成為聞名世界的鴨饌。

烤鴨,北京美食文化的logo

燜爐烤鴨是用秫秸先將爐膛燒熱,再將鴨子放進去,關上爐門,用爐內的余溫燜烤鴨子至熟。此法烤出的鴨子外皮酥脆度稍稍遜色,但鎖住了鴨肉的汁水,吃起來鮮嫩細滑。

掛爐烤鴨出自清宮“包哈局”,後來經過不斷完善,技藝日趨精湛。掛爐烤鴨一般果木為燃料,明火直烤,烤出的鴨子色澤棗紅油亮,鴨皮酥脆,鴨肉比起燜爐烤法略微發幹,但細細咀嚼鮮香不膩。

新中國建立後,烤鴨成了領導人們宴請外賓的保留節目,直到今天,在來京的遊客眼裡,不吃烤鴨和沒爬長城一樣遺憾。

福建泉州薑母鴨

泉州的薑母鴨將藥膳同源做到了極致,秋冬進補吃一頓薑母鴨再適合不過了。相傳,姜母鴨是商代名醫吳仲所創,系出禦膳,後來慢慢在坊間流傳開。

補氣補血的薑母鴨

製作薑母鴨,用的是當地的紅面番鴨。這種鴨比普通鴨子的營養價值更高,蛋白質含量豐富,肉質緊實,肉味更濃郁。將紅面番鴨宰殺洗淨後,取老薑切片,再加入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香辛料去腥增香,和少許米酒一起置於砂鍋中燜燉,一直燉到薑味彌漫,鴨肉酥軟。

老薑有暖身驅寒的作用,搭配溫而不燥的鴨肉,在寒冷的秋冬食用,有氣血雙補的功效。

上海八寶鴨

上海人的講究和精緻,在肴饌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看中了鴨子胸腔寬闊,皮肉較薄,於是想到在鴨肚子裡塞進其他食材。

油潤鮮亮的八寶鴨

上海八寶鴨用的是肥壯的新草鴨,剖開鴨身,在肚內填充冬菇、冬筍、火腿丁、蝦仁、青豆、糯米、干貝等食材,反扣在大碗裡,外層用玻璃紙包住,蒸數小時即可。

蒸好的八寶鴨色澤紅潤,腴香濃溢,用筷子輕輕扒開鴨肉,肚內各種配料的食材鮮味與鴨肉相交相融,口感十分豐富:香黏的糯米、鹹鮮的火腿、鮮嫩的冬筍……當然,還有酥嫩香甜的鴨肉。

揚州三套鴨

揚州三套鴨的精緻和繁瑣,比起上海八寶鴨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廚師的技藝有著相當嚴苛的要求。

做工繁瑣的揚州三套鴨

三套鴨講求形整味豐,古法上的只有“兩套”,以“肥家鴨去骨,板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內,蒸極爛,整供”。

現在三套鴨在古法上更加精益,做到了名副其實的“三套”:家鴨套野鴨,野鴨套菜鴿。家鴨體闊肥嫩,野鴨體窄肉緊,菜鴿肉嫩味醇,佐以火腿、香菇、筍片點綴,滋味層層滲透,濃郁豐厚。

做三套鴨最難的在於去骨,既要剔除鴨子和菜鴿全身的骨頭,還不能破壞表皮,否則形垮味散,實在是考驗師傅的刀下功夫。

湖南永州 血鴨

血鴨是永州的特色傳統菜肴,將鴨血和鴨肉同烹,味鮮色濃郁。

血肉同烹的血鴨(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血腥......)

相傳這道菜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初期,洪秀全率領的起義軍攻下永州城後,老百姓們為了犒勞這些驍勇善戰的將士,自願去軍中後廚為他們烹製飯食。可當他們處理鴨子時,發現鴨身上的細毛難以除盡,為了掩飾窘境,他們將鴨血倒進鍋裡和鴨肉一起燜燒,這樣一來,鴨肉上殘留的細毛就看不出來了。從此,血鴨在永州傳開,成了當地的特色菜。

雖然血鴨誕生得匆忙,其實做法很講究。將斬成小塊的鴨肉用大火翻炒,逼出多餘的油脂,再放入生薑、辣椒等佐料一起翻炒。鴨血要到快出鍋的時候加入,邊倒邊炒,期間要不停攪拌防止粘糊,熟透的鴨血顏色醬紅,此時就可以出鍋了。

鴨血伴鴨肉,不僅物盡其用,這麼新穎額做法讓鴨肉更具“鴨味”,肉勁香血濃鮮。

桂林荷葉鴨

桂林的荷葉鴨和叫化雞有異曲同工之秒。好山好水的桂林,鴨子自然肥腴豐滿。

荷香濃郁的荷葉鴨

製作荷葉鴨用的是肥嫩的光鴨,先將整鴨入鍋炸到表皮金黃,取出開膛破肚,塞入幹荷葉、瘦肉丁、冬筍丁、臘肉丁、蝦米等輔料,再裹上郊區蓮藕塘裡長出的青青荷葉,上鍋蒸熟。

荷葉鴨外包鮮荷葉,內擁幹荷葉,整只鴨子都沁在清新的荷葉香中。鴨肉酥嫩可口,鴨腹中的餡料滲出的油脂浸潤著鴨肉,光是想想就叫人食指大動。

四川成都樟茶鴨

相傳,這道做起來費時費力的樟茶鴨是慈禧的心頭好。

先醃,再熏,後蒸,又炸的樟茶鴨,連慈禧都欲罷不能

樟茶鴨以兼帶樟木和茶葉的香味聞名。製作樟茶鴨要選用秋天的公鴨,肉厚膘肥;用陳皮、紹酒等佐料先將鴨身通體塗抹醃制,再放到樟木碎和茶葉上慢慢熏烤,然後送入蒸籠蒸上數小時,最後還要下油鍋炸到鴨皮酥脆焦香。

耗時做出的樟茶鴨,鴨身堅挺完整,表皮泛著暗紅誘人,扒開鴨腹,滾燙的熱氣裹挾著樟木香、茶葉香和鴨肉香直撲腦門,咬一口酥脆和爽嫩兼具。試問,誰能禁得住這般殷勤火熱的誘惑?

天南海北的美味鴨饌不勝枚舉,小YO和泥萌分享的8種只是其中一隅。如今正值秋末冬初,吃頓補氣暖身的鴨肴正當時!

不知道,你心中最好吃的那只鴨是什麼味道?歡迎大家在後臺留言誘惑小YO~~

你最愛的鴨是什麼?

YOTA的美味鴨饌

立冬一過,北京城裡的西北風刮得更緊了。除了聽媽媽的話穿上秋雨秋褲,食補也不能忽視~

鴨肉味甘,寒天裡吃鴨可以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不僅能可氣血雙補,對於胃不好的朋友還能起到暖胃生津的效用。鴨肉雖性寒,但做鴨菜時通常會加入生薑、花椒等暖性香辛料中和,達到溫而不燥的進補效果。

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禽類較高,全身脂肪分佈均勻,脂肪酸熔點低,很容易消化。除此之外,鴨肉還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多食用有抗衰老的功用。

YOTA本季的菜單中,當然少不了滋補可口的鴨肉美饌~

高蛋白主菜盒——饞嘴鴨

主菜饞嘴鴨,主打湘菜風味,選用優質鴨肉,經過細心的去腥處理,用極具湘味特色的青紅剁椒黃燈籠辣醬、泡椒、小米辣等著味烹炒,鹹鮮爽辣的滋味包裹著鮮嫩的鴨肉,帶給你暢爽的湘西美味。

顏值配菜老湯燉豆腐,精選各種骨棒、雞肉和秘制配料,小火慢熬出醇厚濃郁的老湯,用其煨燉滑嫩的豆腐,凸顯鹹鮮本味,健康營養。

下飯配菜燒烤蒙古肉,選用鮮嫩的鴨胸肉,用秘制調料醃制後絲絲入味,經過炙烤,鴨肉表層酥脆焦香,內裡肉汁豐盈,裹上辣椒粉和孜然,濃濃的蒙古草原風味引人垂涎。

同樣的鴨肉,搭配不同的配菜同樣美味紛呈~

主菜饞嘴鴨,主打湘菜風味,選用優質鴨肉,經過細心的去腥處理,用極具湘味特色的青紅剁椒黃燈籠辣醬、泡椒、小米辣等著味烹炒,鹹鮮爽辣的滋味包裹著鮮嫩的鴨肉,帶給你暢爽的湘西美味。

顏值配菜鮮蝦豆腐餅,Q彈鮮嫩的大蝦,搭配鬆軟滑嫩的豆腐,蛋白質含量十分豐富。

下飯配菜燒烤蒙古肉,選用鮮嫩的鴨胸肉,用秘制調料醃制後絲絲入味,經過炙烤,鴨肉表層酥脆焦香,內裡肉汁豐盈,裹上辣椒粉和孜然,濃濃的蒙古草原風味引人垂涎。

全新升級後的YOTA,美味搭配更加考究,菜品顏值蹭蹭上漲,不僅給親愛的YO蜜們帶來新穎的舌尖體驗,還有視覺上的surprise~~這個冬天,別再擔心“凍手凍腳”啦,來YOTA吃暖身滋補的鴨肉吧!

故美名曰“桂花鴨”。

北京烤鴨

追根溯源,北京烤鴨脫胎于金陵燜爐烤鴨,後來自成一格,發明了掛爐的做法,成為聞名世界的鴨饌。

烤鴨,北京美食文化的logo

燜爐烤鴨是用秫秸先將爐膛燒熱,再將鴨子放進去,關上爐門,用爐內的余溫燜烤鴨子至熟。此法烤出的鴨子外皮酥脆度稍稍遜色,但鎖住了鴨肉的汁水,吃起來鮮嫩細滑。

掛爐烤鴨出自清宮“包哈局”,後來經過不斷完善,技藝日趨精湛。掛爐烤鴨一般果木為燃料,明火直烤,烤出的鴨子色澤棗紅油亮,鴨皮酥脆,鴨肉比起燜爐烤法略微發幹,但細細咀嚼鮮香不膩。

新中國建立後,烤鴨成了領導人們宴請外賓的保留節目,直到今天,在來京的遊客眼裡,不吃烤鴨和沒爬長城一樣遺憾。

福建泉州薑母鴨

泉州的薑母鴨將藥膳同源做到了極致,秋冬進補吃一頓薑母鴨再適合不過了。相傳,姜母鴨是商代名醫吳仲所創,系出禦膳,後來慢慢在坊間流傳開。

補氣補血的薑母鴨

製作薑母鴨,用的是當地的紅面番鴨。這種鴨比普通鴨子的營養價值更高,蛋白質含量豐富,肉質緊實,肉味更濃郁。將紅面番鴨宰殺洗淨後,取老薑切片,再加入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等香辛料去腥增香,和少許米酒一起置於砂鍋中燜燉,一直燉到薑味彌漫,鴨肉酥軟。

老薑有暖身驅寒的作用,搭配溫而不燥的鴨肉,在寒冷的秋冬食用,有氣血雙補的功效。

上海八寶鴨

上海人的講究和精緻,在肴饌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看中了鴨子胸腔寬闊,皮肉較薄,於是想到在鴨肚子裡塞進其他食材。

油潤鮮亮的八寶鴨

上海八寶鴨用的是肥壯的新草鴨,剖開鴨身,在肚內填充冬菇、冬筍、火腿丁、蝦仁、青豆、糯米、干貝等食材,反扣在大碗裡,外層用玻璃紙包住,蒸數小時即可。

蒸好的八寶鴨色澤紅潤,腴香濃溢,用筷子輕輕扒開鴨肉,肚內各種配料的食材鮮味與鴨肉相交相融,口感十分豐富:香黏的糯米、鹹鮮的火腿、鮮嫩的冬筍……當然,還有酥嫩香甜的鴨肉。

揚州三套鴨

揚州三套鴨的精緻和繁瑣,比起上海八寶鴨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廚師的技藝有著相當嚴苛的要求。

做工繁瑣的揚州三套鴨

三套鴨講求形整味豐,古法上的只有“兩套”,以“肥家鴨去骨,板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內,蒸極爛,整供”。

現在三套鴨在古法上更加精益,做到了名副其實的“三套”:家鴨套野鴨,野鴨套菜鴿。家鴨體闊肥嫩,野鴨體窄肉緊,菜鴿肉嫩味醇,佐以火腿、香菇、筍片點綴,滋味層層滲透,濃郁豐厚。

做三套鴨最難的在於去骨,既要剔除鴨子和菜鴿全身的骨頭,還不能破壞表皮,否則形垮味散,實在是考驗師傅的刀下功夫。

湖南永州 血鴨

血鴨是永州的特色傳統菜肴,將鴨血和鴨肉同烹,味鮮色濃郁。

血肉同烹的血鴨(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血腥......)

相傳這道菜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初期,洪秀全率領的起義軍攻下永州城後,老百姓們為了犒勞這些驍勇善戰的將士,自願去軍中後廚為他們烹製飯食。可當他們處理鴨子時,發現鴨身上的細毛難以除盡,為了掩飾窘境,他們將鴨血倒進鍋裡和鴨肉一起燜燒,這樣一來,鴨肉上殘留的細毛就看不出來了。從此,血鴨在永州傳開,成了當地的特色菜。

雖然血鴨誕生得匆忙,其實做法很講究。將斬成小塊的鴨肉用大火翻炒,逼出多餘的油脂,再放入生薑、辣椒等佐料一起翻炒。鴨血要到快出鍋的時候加入,邊倒邊炒,期間要不停攪拌防止粘糊,熟透的鴨血顏色醬紅,此時就可以出鍋了。

鴨血伴鴨肉,不僅物盡其用,這麼新穎額做法讓鴨肉更具“鴨味”,肉勁香血濃鮮。

桂林荷葉鴨

桂林的荷葉鴨和叫化雞有異曲同工之秒。好山好水的桂林,鴨子自然肥腴豐滿。

荷香濃郁的荷葉鴨

製作荷葉鴨用的是肥嫩的光鴨,先將整鴨入鍋炸到表皮金黃,取出開膛破肚,塞入幹荷葉、瘦肉丁、冬筍丁、臘肉丁、蝦米等輔料,再裹上郊區蓮藕塘裡長出的青青荷葉,上鍋蒸熟。

荷葉鴨外包鮮荷葉,內擁幹荷葉,整只鴨子都沁在清新的荷葉香中。鴨肉酥嫩可口,鴨腹中的餡料滲出的油脂浸潤著鴨肉,光是想想就叫人食指大動。

四川成都樟茶鴨

相傳,這道做起來費時費力的樟茶鴨是慈禧的心頭好。

先醃,再熏,後蒸,又炸的樟茶鴨,連慈禧都欲罷不能

樟茶鴨以兼帶樟木和茶葉的香味聞名。製作樟茶鴨要選用秋天的公鴨,肉厚膘肥;用陳皮、紹酒等佐料先將鴨身通體塗抹醃制,再放到樟木碎和茶葉上慢慢熏烤,然後送入蒸籠蒸上數小時,最後還要下油鍋炸到鴨皮酥脆焦香。

耗時做出的樟茶鴨,鴨身堅挺完整,表皮泛著暗紅誘人,扒開鴨腹,滾燙的熱氣裹挾著樟木香、茶葉香和鴨肉香直撲腦門,咬一口酥脆和爽嫩兼具。試問,誰能禁得住這般殷勤火熱的誘惑?

天南海北的美味鴨饌不勝枚舉,小YO和泥萌分享的8種只是其中一隅。如今正值秋末冬初,吃頓補氣暖身的鴨肴正當時!

不知道,你心中最好吃的那只鴨是什麼味道?歡迎大家在後臺留言誘惑小YO~~

你最愛的鴨是什麼?

YOTA的美味鴨饌

立冬一過,北京城裡的西北風刮得更緊了。除了聽媽媽的話穿上秋雨秋褲,食補也不能忽視~

鴨肉味甘,寒天裡吃鴨可以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不僅能可氣血雙補,對於胃不好的朋友還能起到暖胃生津的效用。鴨肉雖性寒,但做鴨菜時通常會加入生薑、花椒等暖性香辛料中和,達到溫而不燥的進補效果。

鴨肉中的蛋白質含量比一般禽類較高,全身脂肪分佈均勻,脂肪酸熔點低,很容易消化。除此之外,鴨肉還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多食用有抗衰老的功用。

YOTA本季的菜單中,當然少不了滋補可口的鴨肉美饌~

高蛋白主菜盒——饞嘴鴨

主菜饞嘴鴨,主打湘菜風味,選用優質鴨肉,經過細心的去腥處理,用極具湘味特色的青紅剁椒黃燈籠辣醬、泡椒、小米辣等著味烹炒,鹹鮮爽辣的滋味包裹著鮮嫩的鴨肉,帶給你暢爽的湘西美味。

顏值配菜老湯燉豆腐,精選各種骨棒、雞肉和秘制配料,小火慢熬出醇厚濃郁的老湯,用其煨燉滑嫩的豆腐,凸顯鹹鮮本味,健康營養。

下飯配菜燒烤蒙古肉,選用鮮嫩的鴨胸肉,用秘制調料醃制後絲絲入味,經過炙烤,鴨肉表層酥脆焦香,內裡肉汁豐盈,裹上辣椒粉和孜然,濃濃的蒙古草原風味引人垂涎。

同樣的鴨肉,搭配不同的配菜同樣美味紛呈~

主菜饞嘴鴨,主打湘菜風味,選用優質鴨肉,經過細心的去腥處理,用極具湘味特色的青紅剁椒黃燈籠辣醬、泡椒、小米辣等著味烹炒,鹹鮮爽辣的滋味包裹著鮮嫩的鴨肉,帶給你暢爽的湘西美味。

顏值配菜鮮蝦豆腐餅,Q彈鮮嫩的大蝦,搭配鬆軟滑嫩的豆腐,蛋白質含量十分豐富。

下飯配菜燒烤蒙古肉,選用鮮嫩的鴨胸肉,用秘制調料醃制後絲絲入味,經過炙烤,鴨肉表層酥脆焦香,內裡肉汁豐盈,裹上辣椒粉和孜然,濃濃的蒙古草原風味引人垂涎。

全新升級後的YOTA,美味搭配更加考究,菜品顏值蹭蹭上漲,不僅給親愛的YO蜜們帶來新穎的舌尖體驗,還有視覺上的surprise~~這個冬天,別再擔心“凍手凍腳”啦,來YOTA吃暖身滋補的鴨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