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廣州車展新車評粉絲見面會:永遠年輕,永遠新車評!

又是一年廣州車展。和規模更大的北京、上海車展,

還有呈後來居上之勢的成都車展相比,廣州車展必須是XCPer最輕鬆的一件活兒了。畢竟這是主場中的主場,不僅因為新車評在廣州,而且辦公地點就在展館附近,無論物料運輸還是人手支援都比在外地方便許多。

說輕鬆,其實我的意思是“和其他車展相比,累得沒那麼像狗了”。從公司走到車展,也要一千五百米,開車尷尬,走路想哭,再加上各個展館來回跑,一天下來至少十幾公里,

步數輕鬆突破兩萬。好不容易熬到5點閉館,想休息?沒門,趕緊拿出電腦擼稿子吧。

沒入行前,羡慕媒體老師們,能把興趣變成職業,每天都能開不同的車。做了汽車媒體後,才知道這份局外人眼裡的幸福雞湯,還加了一大勺調料叫煎熬。以前是從外地開車來廣州,

自己買票看車展,現在是車廠辦發佈會,免費邀請來車展,拍新車還能掙稿費。然而一個花錢,一個掙錢,前者的幸福感甩後者十條街。

自己休閒來車展,喜歡看什麼車就看什麼車,約上朋友一起吐槽,累了坐下喝飲料,想逛到幾點就幾點。

現在逛車展是一份任務,N個新車發佈會,地點散落在不同展館,時間卻是連軸轉。一邊參加發佈會,一邊還要擔心自己要拍的新車到底還夠不夠時間,加上車廠虛與委蛇,說要來的新車很有可能跳票。不事先做點功課,還會被坑撲了個空,微信運動又多出上千的“無效步數”。

況且熱門新車狼多肉少,要想拍出像樣的照片,必須厚著臉皮擠開一眾同行,迅速拿捏好曝光構圖ISO,在車前觥籌交錯的人影間劈裡啪啦按一堆快門然後奔向下一個任務點。

其實拍圖片已經算輕鬆,要做新車視頻的同事們更加心累。

圖片可以拍好了,回公司慢慢寫。而視頻必須事先查好資料想好話題,一氣呵成。在發佈會前,新車必然要被幕布蒙住,等發佈會結束,車子又被餓狼包圍。而視頻這種連貫性的出品,對場景的要求更甚於拍照,無視鏡頭強行插入的路人、突然高☆禁☆潮震耳欲聾的音樂,都有可能讓攝像大哥怒吼一聲“CUT!!!”ok,從頭再拍吧。

這,就是汽車媒體老濕的車展寫照。

但,這篇文章並不是來吐槽車展的。

其實,每次車展我們還是有盼頭的。

因為,在車展上還有最真誠最可愛的你們——新車評的網友們。

要說車型資料資料的海量,我們大概比不過汽車之家;說情懷文化的策劃數量,我們也許比不過易車;論貼熱點追點擊量的數字,我們估計比不過很多自媒體(老闆:這段可以不刪,但寫了多少字下個月就扣多少稿費)。但是,要說網友在文章下回復評論的友好氛圍和品質,編輯觀點、個性之鮮明,網友跟編輯之間互動的零距離感,我想新車評絕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也許,編輯的個性化、網友社區的人情味,就是新車評的一大亮點。

說實話,在沒上鏡拍視頻之前,網友見面會我基本都沒參加。一是車展第一天晚上都要寫稿到兩三點,想睡個懶覺,二是車展第二天還要抓緊時間做出品策劃(比如和祖老師跑斷腿量遍各種SUV、MPV第二第三排空間)。但這次廣州車展,我參加了網友見面會,確實有了些別樣的體會。

有網友和我探討手動擋車在街道上做跟趾的可行性;有網友聊完鼓勵我拍視頻不要緊張,像剛才聊天一樣輕鬆就好;也有網友跟我炫耀他剛淘的Fanetec方向盤,“手感比你們的G29強多了!”

看著網路ID背後的一個個真實的你們,我心裡確實很感動。確實,過去的一年裡,新車評經歷了許多變數。我們甚至心裡都忐忑不安:網友們還會再看新車評嗎?在新的格局下,編輯同事們齊心協力,做出了更多樣、更精彩的策劃、橫評(比如十萬級別轎車、SUV大橫評、豪華品牌橫評),視頻出品也更走心,更有情懷(比如車主說、性能車山路對比)。我們的團隊依然強大,我們的努力也得到了網友們的肯定。雖然質疑必然存在,但主流網友們的回饋還是給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感謝新車評的網友們,是你們給了我們信心和力量。在接下來新的一年裡,我們會繼續提升自我,還有更翔實、更有趣的策劃出品等著大家。

在廣州主場,新車評特色的品車團繼續集結,歡樂暴走車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興趣各異,對車的評價自然無法一概而論。作為編輯,我們希望的,不是所有讀者都同意我們的車評觀點,而是大家都能通過參考我們的文章,從自身需求出發,建立起評價體系,通過自己的試駕來給自己選車。

而這個想法,在每次品車團的互動中都越發得到實踐。網友們並不是像聽課一樣對老師唯唯諾諾,而是清晰有條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網友們參考車評大方向,自己判斷細節給自己選車,這正是我們的追求。

總而言之,新車評會繼續保持開放的思維,在有專業態度的前提下,不斷嘗試更有趣、更接地氣的策劃。請相信,新車評會像它的名字一樣,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什麼鬼?)。反正就是會不斷進化的意思啦!

其實,每次車展我們還是有盼頭的。

因為,在車展上還有最真誠最可愛的你們——新車評的網友們。

要說車型資料資料的海量,我們大概比不過汽車之家;說情懷文化的策劃數量,我們也許比不過易車;論貼熱點追點擊量的數字,我們估計比不過很多自媒體(老闆:這段可以不刪,但寫了多少字下個月就扣多少稿費)。但是,要說網友在文章下回復評論的友好氛圍和品質,編輯觀點、個性之鮮明,網友跟編輯之間互動的零距離感,我想新車評絕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也許,編輯的個性化、網友社區的人情味,就是新車評的一大亮點。

說實話,在沒上鏡拍視頻之前,網友見面會我基本都沒參加。一是車展第一天晚上都要寫稿到兩三點,想睡個懶覺,二是車展第二天還要抓緊時間做出品策劃(比如和祖老師跑斷腿量遍各種SUV、MPV第二第三排空間)。但這次廣州車展,我參加了網友見面會,確實有了些別樣的體會。

有網友和我探討手動擋車在街道上做跟趾的可行性;有網友聊完鼓勵我拍視頻不要緊張,像剛才聊天一樣輕鬆就好;也有網友跟我炫耀他剛淘的Fanetec方向盤,“手感比你們的G29強多了!”

看著網路ID背後的一個個真實的你們,我心裡確實很感動。確實,過去的一年裡,新車評經歷了許多變數。我們甚至心裡都忐忑不安:網友們還會再看新車評嗎?在新的格局下,編輯同事們齊心協力,做出了更多樣、更精彩的策劃、橫評(比如十萬級別轎車、SUV大橫評、豪華品牌橫評),視頻出品也更走心,更有情懷(比如車主說、性能車山路對比)。我們的團隊依然強大,我們的努力也得到了網友們的肯定。雖然質疑必然存在,但主流網友們的回饋還是給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感謝新車評的網友們,是你們給了我們信心和力量。在接下來新的一年裡,我們會繼續提升自我,還有更翔實、更有趣的策劃出品等著大家。

在廣州主場,新車評特色的品車團繼續集結,歡樂暴走車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興趣各異,對車的評價自然無法一概而論。作為編輯,我們希望的,不是所有讀者都同意我們的車評觀點,而是大家都能通過參考我們的文章,從自身需求出發,建立起評價體系,通過自己的試駕來給自己選車。

而這個想法,在每次品車團的互動中都越發得到實踐。網友們並不是像聽課一樣對老師唯唯諾諾,而是清晰有條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網友們參考車評大方向,自己判斷細節給自己選車,這正是我們的追求。

總而言之,新車評會繼續保持開放的思維,在有專業態度的前提下,不斷嘗試更有趣、更接地氣的策劃。請相信,新車評會像它的名字一樣,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什麼鬼?)。反正就是會不斷進化的意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