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恒大產業扶貧持續造血 市場化手段立長效脫貧機制

“開荒開到天邊邊,種地種到山尖尖;起早貪黑都不說,種一坡來收一籮。”這些老百姓的順口溜,說的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這裡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聞名全國。從2015年12月開始,

在恒大集團三年無償投入30億的大力幫扶下,大方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有超過8萬人初步脫貧。

雨沖鄉油用牡丹示範基地

恒大為大方縣開出的一劑主要“藥方”是產業扶貧。日前,記者採訪時看到,從東關鄉3.2萬平米、覆蓋全縣的蔬菜育苗中心,

到興隆鄉一千多棟的蔬菜大棚基地;從大方縣城裡的奢香古鎮,到鳳山腳下的恒大二村配套蒙古風情園;從遍佈全縣的1萬多棟蔬菜大棚和100多座蔬菜基地,到300多個肉牛基地、一站式購牛超市和近兩萬頭優質進口母牛……300多萬平米的現代化農業工程星羅棋佈,讓人感受到恒大產業幫扶帶來的全新氣象。

扶貧牛超市

貧困戶完成購牛

買牛不愁錢、養牛沒風險、產牛有獎勵、賣牛有保障

培育肉牛產業,是恒大集團實施產業扶貧幫扶大方縣的一項重要措施。大方縣素有養牛的傳統。2016年6月,恒大集團從加拿大引進優質牛凍精對大方縣的土黃牛進行改良。

短短幾個月,“遠看是條狗,近看卻是牛”的1.8萬頭當地土黃牛搖身一變,個頭從小變大、身上的肉也多了,真正“牛”了起來。

來自三元鄉雙元村的王榜軍是當時第一個辦理購牛手續的貧困戶,此前他靠種玉米為生,但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生計。9月21日當天,天剛麻麻亮,王榜軍就趕到了位於鳳山鄉杉坪村的“恒大集團援建大方縣扶貧牛超市”。

在牛超市,王榜軍左挑右選,相中了一頭體形健壯、毛色鮮豔的西門塔爾牛,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他順利完成了貸款、選牛、上保險的一系列購牛手續。十多分鐘後,一頭價值萬元的西門塔爾母牛就被王榜軍牢牢地牽在了手上。

這是王榜軍一生中一筆“金額巨大”的交易,卻沒有讓他感受到窘迫和壓力。記者採訪得知,恒大3年引入3萬頭優質基礎母牛供全縣有養牛意願的貧困戶選購。

為解決貧困戶購牛難題,恒大和大方縣協調了“養牛貸”,貸款購牛由金融機構全額貸款扶持,貸款期限為三年,而恒大和大方縣一起予以全額擔保、全額貼息、全額保險,免除貧困戶後顧之憂。

這種“買牛不愁錢、養牛沒風險、產牛有獎勵、賣牛有保障”的大好事,讓王榜軍和前來選購扶貧牛的貧困戶們如同撿到了寶貝一樣高興。

日前,記者造訪牛超市,負責購牛和牛超市經營管理的恒大大方扶貧公司員工李東順告訴記者,恒大已累計調入優質基礎母牛8509頭,從國外引進純種安格斯種牛10000頭。肉牛基地幫扶的貧困戶戶均飼養肉牛3頭,年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4000元。

長興村蔬菜基地

火封丫蔬菜大棚種植的蔬菜

蔬菜、肉牛、經果林和中藥材齊頭並進打出“組合拳”

不止養牛這一項。據記者瞭解,恒大在產業扶貧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推動蔬菜、肉牛、經果林和中藥材四大產業齊頭並進,打出了一套產業扶貧“組合拳”。而且,從今年5月開始,隨著恒大把幫扶範圍從大方縣擴展到畢節全市,產業扶貧作為抓住貧困“牛鼻子”的根本舉措,已經在畢節全市10縣區全面推進。

比如,恒大與當地政府一道,運用土地流轉等市場手段把分散的土地適度集中,連片建設產業基地,目前已建成106個蔬菜基地、1萬多座蔬菜大棚、317個肉牛基地和35個中藥材及經果林基地。同時,恒大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組建合作社進行合作勞動,並投入1億元設立恒大產業扶貧貸款擔保基金,為創業貧困戶提供10億元的擔保資金,目前已為334個蔬菜、肉牛等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4.4億元。據統計,恒大幫扶的每一個農業產業專案,都可為參與其中的貧困戶帶來年人均4000元以上的經濟收入,幫助貧困戶實現了初步脫貧。

三元鄉蔬菜大棚裡的茄子豐收

三元鄉蔬菜大棚番茄豐收

作為產業幫扶的重要一環,恒大集團還引進了43家上下游龍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指導合作社進行生產,把產業化各個環節有機銜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和“供、產、銷”一體化經營,解決了農戶“種什麼、種多少、怎麼種、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建立起持久、可內生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從而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只有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恒大產業扶貧的核心,就在於建立了市場化的長效扶貧、脫貧機制,培育和強化了貧困地區自身的造血功能,這正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應有之義。

負責購牛和牛超市經營管理的恒大大方扶貧公司員工李東順告訴記者,恒大已累計調入優質基礎母牛8509頭,從國外引進純種安格斯種牛10000頭。肉牛基地幫扶的貧困戶戶均飼養肉牛3頭,年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4000元。

長興村蔬菜基地

火封丫蔬菜大棚種植的蔬菜

蔬菜、肉牛、經果林和中藥材齊頭並進打出“組合拳”

不止養牛這一項。據記者瞭解,恒大在產業扶貧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推動蔬菜、肉牛、經果林和中藥材四大產業齊頭並進,打出了一套產業扶貧“組合拳”。而且,從今年5月開始,隨著恒大把幫扶範圍從大方縣擴展到畢節全市,產業扶貧作為抓住貧困“牛鼻子”的根本舉措,已經在畢節全市10縣區全面推進。

比如,恒大與當地政府一道,運用土地流轉等市場手段把分散的土地適度集中,連片建設產業基地,目前已建成106個蔬菜基地、1萬多座蔬菜大棚、317個肉牛基地和35個中藥材及經果林基地。同時,恒大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組建合作社進行合作勞動,並投入1億元設立恒大產業扶貧貸款擔保基金,為創業貧困戶提供10億元的擔保資金,目前已為334個蔬菜、肉牛等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4.4億元。據統計,恒大幫扶的每一個農業產業專案,都可為參與其中的貧困戶帶來年人均4000元以上的經濟收入,幫助貧困戶實現了初步脫貧。

三元鄉蔬菜大棚裡的茄子豐收

三元鄉蔬菜大棚番茄豐收

作為產業幫扶的重要一環,恒大集團還引進了43家上下游龍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指導合作社進行生產,把產業化各個環節有機銜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和“供、產、銷”一體化經營,解決了農戶“種什麼、種多少、怎麼種、賣給誰”的根本性問題,建立起持久、可內生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從而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只有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恒大產業扶貧的核心,就在於建立了市場化的長效扶貧、脫貧機制,培育和強化了貧困地區自身的造血功能,這正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