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肉鴨癱瘓綜合征發病率逐年遞增,該如何防治

肉鴨養殖過程中,最容易碰到的一種疾病就是肉鴨癱瘓綜合征。

近年的調查資料表明,該綜合征在肉鴨養殖中,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八成以上的肉鴨養殖戶會發現,鴨子處在10日齡到22日齡期間,

會出現漸進性、蹲坐式癱瘓症狀,鴨喙變白變軟,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引發繼發性疾病,導致死亡。

對癱瘓死亡的肉鴨進行解剖發現,肉鴨癱瘓綜合徵發病初期,心臟內外膜上均有少量出血情況外,肝脾肺腎無明顯異常;發病中後期發生繼發性疾病,

主要有心包炎、氣囊炎等,心包炎造成心包積液、粘連,包膜變厚,肝臟腫大,表面有一層灰白色或者灰黃色的纖維素膜;氣囊炎造成腸壁變薄,腸粘膜表面出血。

存在神經症狀的肉鴨,解剖後發現患有纖維素性腦膜炎以及腦膜充血。

發生癱瘓的大多數鴨子,腿部肌肉存在出血的情況。

分析原因:

1、地理因素的影響。夏季高溫悶熱環境下,肉鴨新陳代謝增強,熱量散不出去,

造成肉鴨體內大量積熱,身體機能紊亂,採食量下降,生長緩慢,抵抗能力下降,感病。

2、混合性☆禁☆感染。該病主要病毒是腦炎性、關節炎型大腸桿菌感染,以及腦炎性漿膜感染,也可能是球形蟲、絛蟲等寄生蟲感染。

3、其他原因。填食過多,用藥不當,鴨舍環境惡劣等情況都可能導致癱瘓。

簡單來說,該病是由於肉鴨養殖密度大、生長環境惡劣、生長過快導致的肉鴨抵抗力下降,

而遭受的細菌感染引起的。

防治方法:

1、預防為主。

及時隔離病鴨,定期用金優碘之類的藥物對鴨舍進行消毒,用2%-4%的燒鹼對鴨舍周邊進行消毒,對糞便做無害化處理,從源頭防止感染。

防治藥物可為氯黴素、硫氰酸紅黴素。氯黴素在肉鴨7-10d,16-18d時,按每10kg飼料加3g拌料飼喂,

每日兩次,3天一療程。

同時,用硫氰酸紅黴素按照1kg水兌1g的比例餵養,每天1次,3天一療程。是比較常用的防禦措施

2、治療。

發病隔離的鴨,可用以上藥物,劑量翻倍飼喂,同時,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硫酸鏈黴素4萬微克。還可對病鴨用100g腦炎康混合200kg飼料(或400kg水),能較好地控制肉鴨群體發病的情況。

此病重在預防,適當減小養殖密度,不要填喂過度,適當運動幫助消化吸收,適時補充點鐵、錳、銅、硒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有利於肉鴨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