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興高管再遭變動!華為狀告三星侵權案勝訴 獲賠8000萬元!

1、中興高管再遭變動:原中興終端CEO曾學忠宣佈辭職!

3月14日,中興通訊宣佈,殷一民接任趙先明出任中興通訊董事長。昨日,中興高管再發生重大變化。

4月5日晚間,中興通訊發佈公告稱,曾學忠因個人原因,提請辭去執行副總裁職務。辭職後,曾學忠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曾學忠曾是中興通訊少壯派的代表性人物。2014年,中興終端事業部成立,年僅39歲的曾學忠接替何士友出任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終端業務運營,他也是中興歷史上最年輕的執行副總裁。

上任後,曾學忠力主中興終端全面轉型變革,棄機海戰術,聚焦產品創新。

然而,隨著市場的日漸飽和智慧手機競爭的日益殘酷,中興手機的市場表現並未有大的起色。根據中興年報。2016年,中興通訊終端業務收入為334億元,增長了3.02%。

2016年10月24日,中興內部發文任命公司執行董事殷一民為公司手機業務負責人,以執行董事身份兼任終端事業部總經理。已經履職近3年的時任手機負責人曾學忠擔任中興全球副總裁,

協助殷一民工作。

中興通訊因為美國政府制裁,去年至今頻繁發生人事變動。2016年4月,中興通訊總裁史立榮辭職,公司創始人侯為貴退休,趙先明出任中興通訊董事長兼總裁。今年2月份,在中興通訊效力27年的史立榮辭去董事一職,徹底離開中興。今年3月,殷一民接替趙先明出任中興通訊董事長一職,趙先明繼續擔任總裁。

至於曾學忠離職後選擇創業還是加盟其他公司還不得而知。

2、重磅!傳TI擬164億美元收購AMD,英特爾頭又要大了!

4月5日,有外媒報導,TI(德州儀器)將以每股18美元的價格收購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受此消息影響,AMD股價一路飆升至每股交易價格達到14.56美元。

AMD目前每股14.5美元,市值132億美元,如果按照每股18美元計算的話,這筆交易價值至少達164億美元。

不過,對於外媒這種報導,業內人士並不看好。兩家公司業務不搭,比起收購AMD,TI倒不如收購一家FPGA公司,還有可能將自家的DSP整合到FPGA上,並借機向嵌入式人工智慧平臺靠攏。

據悉,TI現在主要專注於車載電子、物聯網、智慧醫療、工業及測量儀器等應用市場,雖然也有處理器業務,但早就退出消費級處理器市場,而AMD重心還是PC市場,

包括CPU及GPU兩大方向。

並且,對於任何一家想收購AMD的公司來說,都繞不開英特爾授權協議那道坎。據悉,AMD與英特爾在很多方面有一系列交叉授權協議 ,如果真的要收購的話將直面強敵英特爾。

更何況,在股價不到2美元的情況下都沒多少公司敢吃下AMD。如今,AMD身家不斷看漲,並且持續推出新品,賣身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賣身傳聞不絕於耳

早在2013年,就有媒體篤定表示,AMD確認被高通收購。消息一曝出,引業界一片譁然,瞬間被網友大量轉發。不過,該傳聞隨後又被AMD官方打臉,否認公司被高通收購。

15年,又傳神州龍芯、中芯國際、創投等中國半導體企業組建的財團將對AMD展開整體並購。

直到16年4月,AMD宣佈與中國前三大IC封測企業通富微電成立合資公司,隨後通富微電又以3.71億美元對價收購AMD蘇州超微半導體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及AMD檳城Advanced Micro Devices Export Sdn.公司各85%的股權。

AMD可謂是晶片世界的一個傳奇,與龍頭老大英特爾相愛相殺,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

近年,由於PC市場不景氣,產業的衰落更加劇了AMD生存的困境。2011年到2015年,AMD陷入連年虧損的泥潭中。2017年,AMD憑藉新一代處理器“銳龍”系列開始復蘇,營收實現了大幅增長。

3、華為狀告三星專利侵權案一審勝訴 獲賠8000萬元

4月6日消息,據泉州當地媒體報導,泉州中院日前對華為公司維權一案一審宣判,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星公司”)等三被告構成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公司”)的專利侵權,需共同賠償8000萬元。

2016年6月份,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在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維權訴訟,將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州三星”)、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三星”)、福建省某電訊公司(以下簡稱“電訊公司”)、泉州某電器公司(以下簡稱“電器公司”)、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5被告起訴到法院,索賠8000萬元。

華為訴稱,三星投資公司的代理人在電器公司購買了惠州三星生產的型號為SM—G9300(蓋樂世S7)、型號為SM—G9350(蓋樂世S7edge)等3款產品。此外,還在電訊公司購買了天津三星生產的型號為SM—J5008(蓋樂世J5)的三星產品。同時,華為公司的代理人發現三星投資公司在中國三星電子官網上展示了包括SM—G9300等在內的一系列產品,並提供了相關購買連結和管道。

華為公司稱,經過分析,該公司發現三星的這些手機的技術特徵與201010104157.0號發明專利權中的權利要求(合計8項)的所有技術特徵一一對應。經過進一步深入調查分析,華為公司認為5被告共有20多款產品(手機和平板電腦)涉嫌侵權。

華為公司認為,惠州三星、天津三星未經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大量製作、使用、銷售、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三星投資公司、電訊公司、電器公司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銷售、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這些行為均侵犯了華為公司對涉案專利享有的發明專利權。

為此,華為公司要求五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要求惠州三星、天津三星和三星投資公司連帶賠償8000萬元,此外還要求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連帶承擔華為公司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50萬元。

針對華為的起訴,惠州三星、天津三星和三星投資公司辯稱,華為公司沒有提供證據證明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存在共同侵權;華為公司的訴訟請求不明確,且不成立,天津三星與惠州三星不構成共同侵權等,認為華為公司要求賠償8000萬元是沒有任何依據的。

近日,該案一審宣判,法院認為,涉案專利是智慧移動終端使用者圖形操作介面的框架性核心專利,通過該專利的應用,解決了如何使用戶簡便地在多個分頻範圍內移動,擺放特定APP圖示的問題;此外,該專利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系統介面操作的成功率和準確性。然而,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等三被告作為位居全球移動終端前三甲的製造商,在製造、銷售的眾多型號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中,均使用了涉案專利的技術方案,可見該專利的市場認可程度極高。因此,涉案專利具有極高的創造力,對實現移動終端的智慧化操作貢獻巨大。

華為終端公司提供的協力廠商資料顯示,從2014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涉案手機和平板電腦合計銷售了39237504台,銷售金額超過151億美元。即便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所言,有幾款產品不侵權,那麼扣除這部分資料,涉案的侵權產品銷量仍達到31422259台,銷售金額超過127億美元。據悉,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多次要求惠州三星等三被告提供相應的銷售資料及利潤率,但它們均延遲或者拒絕提供,因此得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的不利後果。

法院一審判決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應立即停止對華為公司享有的涉案發明專利權的侵害;電訊公司和電器公司也得立即停止相關侵權行為;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應連帶賠償華為公司經濟損失8000萬元,並支付華為公司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50萬元。

消息一曝出,引業界一片譁然,瞬間被網友大量轉發。不過,該傳聞隨後又被AMD官方打臉,否認公司被高通收購。

15年,又傳神州龍芯、中芯國際、創投等中國半導體企業組建的財團將對AMD展開整體並購。

直到16年4月,AMD宣佈與中國前三大IC封測企業通富微電成立合資公司,隨後通富微電又以3.71億美元對價收購AMD蘇州超微半導體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及AMD檳城Advanced Micro Devices Export Sdn.公司各85%的股權。

AMD可謂是晶片世界的一個傳奇,與龍頭老大英特爾相愛相殺,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

近年,由於PC市場不景氣,產業的衰落更加劇了AMD生存的困境。2011年到2015年,AMD陷入連年虧損的泥潭中。2017年,AMD憑藉新一代處理器“銳龍”系列開始復蘇,營收實現了大幅增長。

3、華為狀告三星專利侵權案一審勝訴 獲賠8000萬元

4月6日消息,據泉州當地媒體報導,泉州中院日前對華為公司維權一案一審宣判,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星公司”)等三被告構成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公司”)的專利侵權,需共同賠償8000萬元。

2016年6月份,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在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維權訴訟,將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州三星”)、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三星”)、福建省某電訊公司(以下簡稱“電訊公司”)、泉州某電器公司(以下簡稱“電器公司”)、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5被告起訴到法院,索賠8000萬元。

華為訴稱,三星投資公司的代理人在電器公司購買了惠州三星生產的型號為SM—G9300(蓋樂世S7)、型號為SM—G9350(蓋樂世S7edge)等3款產品。此外,還在電訊公司購買了天津三星生產的型號為SM—J5008(蓋樂世J5)的三星產品。同時,華為公司的代理人發現三星投資公司在中國三星電子官網上展示了包括SM—G9300等在內的一系列產品,並提供了相關購買連結和管道。

華為公司稱,經過分析,該公司發現三星的這些手機的技術特徵與201010104157.0號發明專利權中的權利要求(合計8項)的所有技術特徵一一對應。經過進一步深入調查分析,華為公司認為5被告共有20多款產品(手機和平板電腦)涉嫌侵權。

華為公司認為,惠州三星、天津三星未經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大量製作、使用、銷售、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三星投資公司、電訊公司、電器公司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銷售、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這些行為均侵犯了華為公司對涉案專利享有的發明專利權。

為此,華為公司要求五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要求惠州三星、天津三星和三星投資公司連帶賠償8000萬元,此外還要求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連帶承擔華為公司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50萬元。

針對華為的起訴,惠州三星、天津三星和三星投資公司辯稱,華為公司沒有提供證據證明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存在共同侵權;華為公司的訴訟請求不明確,且不成立,天津三星與惠州三星不構成共同侵權等,認為華為公司要求賠償8000萬元是沒有任何依據的。

近日,該案一審宣判,法院認為,涉案專利是智慧移動終端使用者圖形操作介面的框架性核心專利,通過該專利的應用,解決了如何使用戶簡便地在多個分頻範圍內移動,擺放特定APP圖示的問題;此外,該專利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系統介面操作的成功率和準確性。然而,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等三被告作為位居全球移動終端前三甲的製造商,在製造、銷售的眾多型號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中,均使用了涉案專利的技術方案,可見該專利的市場認可程度極高。因此,涉案專利具有極高的創造力,對實現移動終端的智慧化操作貢獻巨大。

華為終端公司提供的協力廠商資料顯示,從2014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涉案手機和平板電腦合計銷售了39237504台,銷售金額超過151億美元。即便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所言,有幾款產品不侵權,那麼扣除這部分資料,涉案的侵權產品銷量仍達到31422259台,銷售金額超過127億美元。據悉,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多次要求惠州三星等三被告提供相應的銷售資料及利潤率,但它們均延遲或者拒絕提供,因此得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的不利後果。

法院一審判決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應立即停止對華為公司享有的涉案發明專利權的侵害;電訊公司和電器公司也得立即停止相關侵權行為;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應連帶賠償華為公司經濟損失8000萬元,並支付華為公司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