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利好政策不斷!醫療養老或將成為下一個“房地產”!

【導讀】: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當前社會經濟快發展下新時代的產物。其具體含義是指在傳統機構養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務和經濟供養的基礎上,向選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

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和健康水準,緩解社會老齡化問題。

本文由元立方金服,首家PPP模式互金平臺獨家為您提供,專注市政基建項目投資,把握投資機遇,盡享生活。

一、我國養老模式發展現狀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國情導致“老齡化”問題嚴峻

圖1 65歲及以上人口數與占比(萬人,%)

如圖1所示,2016年底中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元立方金服研究員預計到2020年,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年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因此,養老產業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正在吸引著全球的目光。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社會的進步發展,單一的國家福利已經難以滿足老年人生活多樣性的需求,

多元化的養老模式應運而生,其中醫養結合模式呈現主流趨勢。

(二)傳統農耕文化衍生出“單一養老模式”

“百姓孝為先”一直是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發現,目前我國有三種基本的養老方式,分別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其中,居家養老是主要模式。本質上來說,這種養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員提供養老資源的養老方式和養老制度;社區養老是指以家庭養老為主,

社區機構養老為輔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顧之外,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專業服務;機構養老是指由專業的社會福利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結構產生“空巢家庭”

圖2 中國不同年齡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結構是受我國人口政策和醫療水準所衍生出的現代家庭模式,具體由兩位元成年人共同贍養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據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表示,我國家庭規模呈小型化趨勢,2-3人家庭呈主體類型,

單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斷湧現。空巢老人占老年總數近一半,其中獨居老人占老年總數約為10%,僅與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伴隨空巢家庭的持續增長,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居家養老模式難以持續,需要其他養老模式來補充,為養老產業的發展提供空間。

(四)養老產業發展處於初級階段,供給嚴重不足

圖3 中國與發達國家養老產業占GDP的比例

從圖3中我們可以看出,與發達國家相別,我國2014年的養老產業規模仍比較小,僅為4.1萬億元,占GDP的7%。而美國養老服務消費占GDP的比例為22.3%,歐洲養老產業占GDP的比例達到28.5%。據全國老齡委測算,2050年左右,中國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將達到5萬億元,但目前我國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不足1000億元,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其中存在著巨大的投資商機。

2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醫養結合”模式發展

醫養結合是“醫”、“護”和“養”三元合一的創新型養老模式,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綜合性支援。其中,“醫”是指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有醫療服務、健康諮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服務;“護”是指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養”是指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醫養模式是集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為一體,將養老機構和醫院功能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

圖4 2017年投資者最關心的投資主題

政府為推動醫養模式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根據2015年11月國務院下發的《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我國計畫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實現醫藥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分享,融合發展,基本適應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有效解決“老有所養”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除此之外,2016年7月,國家民政部公佈了《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其中一大重點便是提出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要求發展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目前養老產業要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健康需求。然而,現實情況將“養老”與“醫療”完全割裂開來。一般養老院只能提供基本的照護服務而無法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而專業的醫院無法專門為老年人設立相應的健康服務,使得“治病不養老”的局面出現。民政部“十三五規劃”重點提出的醫養結合可以實現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分享。

2016年10月,國務院正式頒佈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重點闡述了“醫養結合”模式,標誌著我國養老服務進入實戰階段。2017年6月2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提出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今年報告中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由此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未來醫養結合模式發展前景可期。

3“醫養結合”的主要模式

近年來,在政府和社會各家機構的共同推動下,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看到,“醫養結合”逐漸呈現出多種發展模式。現行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為整合照料模式、聯合運行模式和支撐輻射模式。

(一)整合照料模式

整合照料模式是指具備醫療功能的養老機構或具備養老功能的醫療機構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模式,為老年人群提供醫療健康服務。

1.案例說明

2011年8月29日,重慶市衛生局批准在重醫大附一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設置護理院,這是重慶市首家護理院,更是全國大型公立醫院下屬的第一家護理院。護理院設置床位500張,開設全科醫療科、內科、外科、婦科、急診科、康復醫學科、中西醫結合科、臨終關懷科等專業,將為老年患者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功能康復等服務。該護養中心還宣導了一個更為新興的“5+2”創新型養老模式,宣導老年人在週一至週五去專業機構養老,週末再回到家中與兒孫們共用天倫之樂。

2.優勢分析

這種模式充分發揮了醫療的專業性與養老機構的福利性,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夕陽服務。從優勢上來分析,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該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可取之處。首先,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從定義中我們可以得知該模式主要依託專業醫療機構發展,因此可以為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專業化和綜合性的醫療服務;其次,有助於減輕家庭的養老負擔和經濟壓力。作為同時擁有醫療、照護以及養老功能的機構,可以減免老年人在醫院、養老機構之間的奔波以及額外的費用;最後,有助於減輕醫院“押床”問題。通常醫院的床位問題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將康復階段老年人轉至院內養老病床接受康復和保健服務可以有效緩解醫院的床位問題,提高醫院工作效率。

3.劣勢分析

雖然整合照料模式目前有成功借鑒之處,但是由於我國醫養養老仍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認識該模式的不足之處。例如,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分化嚴重,大型綜合性醫院吸引力遠高於基層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的競爭力不足;養老醫保報銷體系不統一、不完善等。

(二)聯合運行模式

聯合運行模式是指由專業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共同為老年人提供養老與醫療服務,屬於“強強聯合”、互利共贏的模式。該模式下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仍屬於相互獨立的單位,只是在合作方有為老人提供需求的合同屬性。

1.案例說明

2014年初,湘潭市華新老年公寓在板塘鋪社區開業。這是由湘潭市三醫院與華新養老服務機構積極探索“醫養聯合運行”的合作模式。該公寓由湘潭市第三人民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養老機構提供康復期或穩定期的護理服務,並建立轉診綠色通道。醫院為華新老年公寓的每個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並提供定期上門義診服務。

2.優勢分析

“聯合運行”合作模式,能較好的滿足養老機構老人的醫療需求,又能解決了養老機構的醫療保障壓力,又充分發揮了綜合醫療機構的技術、設備、急診急救的優勢,是一種有效的“三贏”的推動養老服務模式轉變的優秀的資源配置合作方式。此外,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這種模式合作方式靈活多樣,醫療機構可通過定期體檢對老年人進行健康評估,制定個性化的預防保健和疾病治療方案,建立健康檔案,通過建立綠色就診通道或專家到養老機構坐診,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診療服務。

3.劣勢分析

在實際運作過程當中,醫療機構內醫護人員工作量加大,在無績效工資的情況下服務動力不足,積極性差,難以為老人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另外,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強強聯合”容易導致合作畸形化,例如小型或中低級養老機構與基層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大型或高端養老機構與三級綜合性醫院合作,導致服務能力的分化,使之商業性質高於公益性質,依然難以普及大眾需求。

(三)支撐輻射模式

“支撐輻射”模式,是指醫療機構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合作,為居家社區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

1.案例說明

例如包頭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每年為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體檢,並提供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服務。2015年,昆區沼潭社區服務中心已開始為轄區內社區、周邊養老院提供養老照護服務,特別是對社區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

2.優勢分析

以社區輻射的形式開展養老服務,以社區居民為核心,盤活周邊醫療衛生、生活服務閒置資源,實現社區、居家和機構有效協同,能夠保證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中享受舒適、專業的養老和醫療服務,實現需求與服務的高度契合。除此之外,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採用市場化方式整合醫療和養老資源,能夠調動不同服務主體的積極性。

3.劣勢分析

市場化方式整合醫療與養老服務可能存在惡性競爭,擾亂合作的實現和功能的發揮。除此之外,社區與周邊資源整合的發展缺少強而有力的監管單位,涉及範圍主體較多,不夠系統性、制度化和規範化。

4“醫養結合”面臨的困境

(一)缺乏高素質、專業化的護理員隊伍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當前,我國老年醫療、護理、康復機構的從業人員數量不足,品質不高,不能滿足老年人口不斷增長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突出。並且,從業人員工作量大、流動性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長期醫養結合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常務理事王波表示,“養老行業還是一個人力資源密集型的行業,但現在的人力成本比較高,因此運營想要實現盈利也很困難。”

(二)醫養結合的保障體系也尚未形成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既是創新之舉也是智慧之舉,然而目前基本醫療體系中缺乏針對老年人健康福付費的保障模式,大部分醫保基金較難直接與養老機構進行結算。另外,社會上養老機構性質較為複雜,使其監管較為困難。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我國醫養結合的養老系統處於試點階段,對於醫保報銷方面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作出規範。

(三)相應的政策支持和法律尚未完善

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檔鼓勵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但是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看到,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缺少必要的細節檔對行為作出規範與指引。當前,我國只有部分省市進行醫養結合的推廣試點,屬於摸著石頭過河階段,沒有相應的法律政策和事實依據可以依靠,實施風險難度較大。

5“醫養結合”的策略

(一)建立高素質的醫療護理專業人才

為提高從事養老事業的醫療護理人才專業水準,我們需要依託政府、學校以及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首先,政府應充分利用各級醫科學院、衛等高校資源的師資、設施資源、鼓勵相關院校開設老年醫護專業、老年照護專業,為老齡產業培養大量的優秀的專業化老年養護人才;其次,建立完善的醫護人員職業資格准入制度,養老護理人員需要通過資質考察上崗,定期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養老護理隊伍的工作水準與素質。

(二)完善醫保定點和醫保報銷制度

發展醫養結合養老事業,必須確保醫養結合中各類醫療機構納入醫保覆蓋範圍,完善醫保專案,提供更多的醫療健康服務。除此之外,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需要對相關養老服務機構進行規範,明確醫療機構的醫保定點資格。否則,此舉會加大老年人醫療治癒的經濟負擔,從而阻礙醫養模式的發展。

(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大力發展PPP投資模式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促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必須明確政府在促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中的主導責任和扶持政策。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財政支持,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養老機構土地、稅收手續優惠政策,以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的形式鼓勵和支持有資質的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分別增設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其次,政府要擴大專案融資管道。此前,雖然國家在多領域力推PPP模式,但涉及“醫養結合”模式的則少之又少。然而隨著養老產業的推進,如何吸納社會資本成為一個重要議題。採用PPP模式發展醫養結合模式,將會對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領域形成強刺激,並產生系列的服務產品。據瞭解,2016年初江蘇省如東縣政府與社會資本方簽署了PPP項目合同,標誌著“如東縣中醫院醫養融合”PPP項目正式落地,該項目開創了醫療養老專案採取PPP模式的新路徑。

6總結

受人口老齡化、新醫改政策的刺激等因素影響,醫療健康行業投資活躍度的逆市上漲顯示出了這一抗週期性行業在經濟下行期間的投資價值。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已經成為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隨著各項醫療健康相關的事務逐漸開展,大健康產業的前景一片大好,投資人在此刻介入健康產業,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注:文章源自專注於PPP、市政建設投資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元立方金服,作者為元亨智庫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查瑞琪,轉載請注明出處。)

從圖3中我們可以看出,與發達國家相別,我國2014年的養老產業規模仍比較小,僅為4.1萬億元,占GDP的7%。而美國養老服務消費占GDP的比例為22.3%,歐洲養老產業占GDP的比例達到28.5%。據全國老齡委測算,2050年左右,中國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將達到5萬億元,但目前我國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不足1000億元,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其中存在著巨大的投資商機。

2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醫養結合”模式發展

醫養結合是“醫”、“護”和“養”三元合一的創新型養老模式,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綜合性支援。其中,“醫”是指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有醫療服務、健康諮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服務;“護”是指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養”是指生活照護服務、精神心理服務、文化活動服務。醫養模式是集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為一體,將養老機構和醫院功能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

圖4 2017年投資者最關心的投資主題

政府為推動醫養模式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根據2015年11月國務院下發的《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我國計畫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實現醫藥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分享,融合發展,基本適應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有效解決“老有所養”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除此之外,2016年7月,國家民政部公佈了《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其中一大重點便是提出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要求發展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目前養老產業要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健康需求。然而,現實情況將“養老”與“醫療”完全割裂開來。一般養老院只能提供基本的照護服務而無法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而專業的醫院無法專門為老年人設立相應的健康服務,使得“治病不養老”的局面出現。民政部“十三五規劃”重點提出的醫養結合可以實現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分享。

2016年10月,國務院正式頒佈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重點闡述了“醫養結合”模式,標誌著我國養老服務進入實戰階段。2017年6月2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提出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今年報告中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由此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未來醫養結合模式發展前景可期。

3“醫養結合”的主要模式

近年來,在政府和社會各家機構的共同推動下,元立方金服研究員看到,“醫養結合”逐漸呈現出多種發展模式。現行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為整合照料模式、聯合運行模式和支撐輻射模式。

(一)整合照料模式

整合照料模式是指具備醫療功能的養老機構或具備養老功能的醫療機構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模式,為老年人群提供醫療健康服務。

1.案例說明

2011年8月29日,重慶市衛生局批准在重醫大附一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設置護理院,這是重慶市首家護理院,更是全國大型公立醫院下屬的第一家護理院。護理院設置床位500張,開設全科醫療科、內科、外科、婦科、急診科、康復醫學科、中西醫結合科、臨終關懷科等專業,將為老年患者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功能康復等服務。該護養中心還宣導了一個更為新興的“5+2”創新型養老模式,宣導老年人在週一至週五去專業機構養老,週末再回到家中與兒孫們共用天倫之樂。

2.優勢分析

這種模式充分發揮了醫療的專業性與養老機構的福利性,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夕陽服務。從優勢上來分析,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該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可取之處。首先,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從定義中我們可以得知該模式主要依託專業醫療機構發展,因此可以為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專業化和綜合性的醫療服務;其次,有助於減輕家庭的養老負擔和經濟壓力。作為同時擁有醫療、照護以及養老功能的機構,可以減免老年人在醫院、養老機構之間的奔波以及額外的費用;最後,有助於減輕醫院“押床”問題。通常醫院的床位問題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將康復階段老年人轉至院內養老病床接受康復和保健服務可以有效緩解醫院的床位問題,提高醫院工作效率。

3.劣勢分析

雖然整合照料模式目前有成功借鑒之處,但是由於我國醫養養老仍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認識該模式的不足之處。例如,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分化嚴重,大型綜合性醫院吸引力遠高於基層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的競爭力不足;養老醫保報銷體系不統一、不完善等。

(二)聯合運行模式

聯合運行模式是指由專業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共同為老年人提供養老與醫療服務,屬於“強強聯合”、互利共贏的模式。該模式下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仍屬於相互獨立的單位,只是在合作方有為老人提供需求的合同屬性。

1.案例說明

2014年初,湘潭市華新老年公寓在板塘鋪社區開業。這是由湘潭市三醫院與華新養老服務機構積極探索“醫養聯合運行”的合作模式。該公寓由湘潭市第三人民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養老機構提供康復期或穩定期的護理服務,並建立轉診綠色通道。醫院為華新老年公寓的每個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並提供定期上門義診服務。

2.優勢分析

“聯合運行”合作模式,能較好的滿足養老機構老人的醫療需求,又能解決了養老機構的醫療保障壓力,又充分發揮了綜合醫療機構的技術、設備、急診急救的優勢,是一種有效的“三贏”的推動養老服務模式轉變的優秀的資源配置合作方式。此外,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這種模式合作方式靈活多樣,醫療機構可通過定期體檢對老年人進行健康評估,制定個性化的預防保健和疾病治療方案,建立健康檔案,通過建立綠色就診通道或專家到養老機構坐診,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診療服務。

3.劣勢分析

在實際運作過程當中,醫療機構內醫護人員工作量加大,在無績效工資的情況下服務動力不足,積極性差,難以為老人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另外,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強強聯合”容易導致合作畸形化,例如小型或中低級養老機構與基層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大型或高端養老機構與三級綜合性醫院合作,導致服務能力的分化,使之商業性質高於公益性質,依然難以普及大眾需求。

(三)支撐輻射模式

“支撐輻射”模式,是指醫療機構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合作,為居家社區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

1.案例說明

例如包頭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每年為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體檢,並提供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服務。2015年,昆區沼潭社區服務中心已開始為轄區內社區、周邊養老院提供養老照護服務,特別是對社區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

2.優勢分析

以社區輻射的形式開展養老服務,以社區居民為核心,盤活周邊醫療衛生、生活服務閒置資源,實現社區、居家和機構有效協同,能夠保證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中享受舒適、專業的養老和醫療服務,實現需求與服務的高度契合。除此之外,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採用市場化方式整合醫療和養老資源,能夠調動不同服務主體的積極性。

3.劣勢分析

市場化方式整合醫療與養老服務可能存在惡性競爭,擾亂合作的實現和功能的發揮。除此之外,社區與周邊資源整合的發展缺少強而有力的監管單位,涉及範圍主體較多,不夠系統性、制度化和規範化。

4“醫養結合”面臨的困境

(一)缺乏高素質、專業化的護理員隊伍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當前,我國老年醫療、護理、康復機構的從業人員數量不足,品質不高,不能滿足老年人口不斷增長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突出。並且,從業人員工作量大、流動性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長期醫養結合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常務理事王波表示,“養老行業還是一個人力資源密集型的行業,但現在的人力成本比較高,因此運營想要實現盈利也很困難。”

(二)醫養結合的保障體系也尚未形成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既是創新之舉也是智慧之舉,然而目前基本醫療體系中缺乏針對老年人健康福付費的保障模式,大部分醫保基金較難直接與養老機構進行結算。另外,社會上養老機構性質較為複雜,使其監管較為困難。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我國醫養結合的養老系統處於試點階段,對於醫保報銷方面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作出規範。

(三)相應的政策支持和法律尚未完善

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檔鼓勵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但是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看到,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缺少必要的細節檔對行為作出規範與指引。當前,我國只有部分省市進行醫養結合的推廣試點,屬於摸著石頭過河階段,沒有相應的法律政策和事實依據可以依靠,實施風險難度較大。

5“醫養結合”的策略

(一)建立高素質的醫療護理專業人才

為提高從事養老事業的醫療護理人才專業水準,我們需要依託政府、學校以及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首先,政府應充分利用各級醫科學院、衛等高校資源的師資、設施資源、鼓勵相關院校開設老年醫護專業、老年照護專業,為老齡產業培養大量的優秀的專業化老年養護人才;其次,建立完善的醫護人員職業資格准入制度,養老護理人員需要通過資質考察上崗,定期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養老護理隊伍的工作水準與素質。

(二)完善醫保定點和醫保報銷制度

發展醫養結合養老事業,必須確保醫養結合中各類醫療機構納入醫保覆蓋範圍,完善醫保專案,提供更多的醫療健康服務。除此之外,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需要對相關養老服務機構進行規範,明確醫療機構的醫保定點資格。否則,此舉會加大老年人醫療治癒的經濟負擔,從而阻礙醫養模式的發展。

(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大力發展PPP投資模式

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認為,促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必須明確政府在促進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中的主導責任和扶持政策。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財政支持,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養老機構土地、稅收手續優惠政策,以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的形式鼓勵和支持有資質的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分別增設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其次,政府要擴大專案融資管道。此前,雖然國家在多領域力推PPP模式,但涉及“醫養結合”模式的則少之又少。然而隨著養老產業的推進,如何吸納社會資本成為一個重要議題。採用PPP模式發展醫養結合模式,將會對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領域形成強刺激,並產生系列的服務產品。據瞭解,2016年初江蘇省如東縣政府與社會資本方簽署了PPP項目合同,標誌著“如東縣中醫院醫養融合”PPP項目正式落地,該項目開創了醫療養老專案採取PPP模式的新路徑。

6總結

受人口老齡化、新醫改政策的刺激等因素影響,醫療健康行業投資活躍度的逆市上漲顯示出了這一抗週期性行業在經濟下行期間的投資價值。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已經成為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隨著各項醫療健康相關的事務逐漸開展,大健康產業的前景一片大好,投資人在此刻介入健康產業,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注:文章源自專注於PPP、市政建設投資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元立方金服,作者為元亨智庫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查瑞琪,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