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皇父攝政太后下嫁,孝莊與多爾袞之間是愛情?從三點看這不可能!

孝莊文皇后,清朝皇太極的妃,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祖母。布木布泰(孝莊)十三歲嫁給皇太極,皇太極逝世後,多爾袞擁立布木布泰之子福臨即位,

年號順治,尊布木布泰為皇太后。

其實皇太極死前並沒有留下遺囑,在他死後的繁瑣喪儀背後,是一場激烈的權力角逐,面對各方勢力,最具競爭優勢的就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兩方勢力嚴重對立,這兩方勢力的折中方案就是扶立幼主,

多爾袞對皇位自是垂涎多日,但為什麼在關鍵時刻會主動放棄,這自然與孝莊的幕後活動有關,但並不是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因為“愛情”!

首先雖然福臨即位,但是多爾袞對於皇位的嚮往卻沒有停歇,他雖然高踞攝政王之位,

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畢竟沒有得償所願,仍然抱有一種缺憾。到後來,多爾袞的舉動慢慢變得十分膽大和僭越的:偷用御用器皿、私造皇帝龍袍、對鏡自賞等等。當年妨礙他獲得皇位的豪格,在順治元年(1644年)就被羅織罪名,廢為庶人,囚禁至死,豪格的福晉被他收系王府,納為新人。與他同居輔政王之位的濟爾哈朗,儘管一開始就很知趣地退避三舍,但終因附依過豪格的前怨夙恨,
于順治四年( 1647年)被罷職,第二年又降為郡王。多爾袞命史官按帝王之制為他撰寫起居注,並營建規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軍調度、罰賞黜涉,一出己意,關內關外,只知有睿王一人。

實際上,多爾袞掌握了一切權力。孝莊在多爾袞的步步緊逼下,

採取了隱忍、退讓委曲求全的態度。她的方法是,不斷給多爾袞戴高帽、加封號,不使多爾袞廢帝自立。順治元年十月,加封為叔父攝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攝政王。順治四年,停止多爾袞御前跪拜。最後,大約在順治四年年底,孝莊以太后的身份下嫁攝政王,福臨稱多爾袞為皇父,諸臣上疏稱皇父攝政。

在很多小說家影視劇中,對於太后下嫁攝政王多從愛情的角度去詮釋,但是其實多爾袞生活放縱,拘豪格妻其妻,又擅娶朝鮮國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這是官書明載的事情。對於太后下嫁攝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其實在史學界目前還存在爭議,但是就算確有其事,也不會是因為愛情,孝莊更多的是迫於局勢,為了兒子福臨一忍再忍。

多爾袞在順治七年死於喀喇城,雖然被追尊為“誠敬義”皇帝,但是福臨親政後的2個月後,就宣佈了多爾袞的“篡謀大位等等罪狀”削爵毀墓,撤去太廟排位,籍沒家產。

由此可見,如果太后下嫁確有其事,其中權利的交易也多於所謂的愛情。

為了兒子福臨一忍再忍。

多爾袞在順治七年死於喀喇城,雖然被追尊為“誠敬義”皇帝,但是福臨親政後的2個月後,就宣佈了多爾袞的“篡謀大位等等罪狀”削爵毀墓,撤去太廟排位,籍沒家產。

由此可見,如果太后下嫁確有其事,其中權利的交易也多於所謂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