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島國另類機器人專家:石黑浩

原創 2017-11-21 敬請關注 AI星球

整理 | 都保傑

黑色的衣著,淩亂蓬鬆的頭髮,

緊蹙的眉頭,表情嚴肅,淩厲的眼神可以穿透鏡片放出神秘兮兮的光,每每出現在鏡頭前,他都是這樣固定的形象,十年如一日,這不是某部島國驚悚片中的變態殺手,這是被稱為“現代機器人教父”的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

石黑浩今年54歲,

十年如一日地搞模擬人形機器人研究工作,這份對“造人”的執著,讓他在日本以及國際上都有不少知名度。在過去的20年當中,他開發過大約30款機器人,大部分為女性,包括播音員、演員和模特的“複製品”,它們經常在公共場合露面,其中大部分用於學術研究。

造機器人很正常,日本也有很多世界一流的人形機器人,但為什麼要製作一個個具有模擬皮膚容貌、動作流暢、甚至穿衣打扮化了妝的機器人呢?石黑浩把認知科學融入機器人學,

搞出自己的仿製人科學,反作用於人類研究。

在他看來,外觀十分重要,可促使人與機器人建立更好的關係,機器人是資訊媒介,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在未來,它們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自然地與人類互動。在2005年的一篇論文中,他與研究夥伴做了如下的解釋:“為了讓仿製人和真人一樣,我們必須從認知科學、行為科學與神經科學的角度研究人類的活動;為了評估人類的活動,

我們又必須在仿製人身上實踐該行動背後的程式。”是不是感覺這個人已經是不瘋魔不成活了。

1963年出生,兒時的石黑浩生活在日本本州中西部琵琶湖西岸的阿多瓦鎮,湖水來自於一條從京都流經大阪灣的河流。

他的母親或父親都是老師,經常忙於自己的工作很少與他有相處的時間,外祖父母撫養了石黑浩,他的外祖父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於“行為舉止如何更像一個日本人”有著固化的傳統觀念,他的外祖父並沒有告訴他應該如何思考,而是教他如何追求完美。

在學校裡,當課堂上的其他孩子都在規矩聽講時,石黑浩並不配合老師的管教,

他沒有注意老師的說話,精力整天花費在與課程無關的繪畫上,沒事兒喜歡喜歡到戶外尋找稀有昆蟲什麼的。

到了該上大學的年齡,石黑浩為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制訂了三個標準:1.能夠接受像他這樣古怪的學生;2.允許他繼續追求畫畫這項愛好;3.離家遠點兒。這樣在1981年秋天,石黑浩進入了富士山附近的山梨大學。

大學校園裡的石黑浩延續了他兒時粗心大意的學習方式,也在兼職中找到了更多的樂趣。他做過廚師,家教,推銷員,他發現自己在學生生活的邊緣,排斥日本社會任何主流的想法。

大學期間,石黑浩原本想走藝術家這條路,他總是穿著黑色的皮夾克,蹺課帶上畫板和畫筆,騎著摩托到附近的鄉村畫畫,並設法將其中的一些作品賣掉。但在大學的第三年,石黑浩突然放棄了繪畫,他意識到除非他能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並取得公眾的認可,否則他看不出任何意義,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他的色盲:畫中沒有綠色,一時間他失去了自己曾經的方向。

恰逢人生低谷,有一條路顯現出來。山梨大學推出了電腦科學相關課程,石黑浩就思考電腦圖形學、電腦視覺與視覺藝術有著什麼內在的聯繫,當時還是PC發展的早期階段,程式設計還是一件創造性工作。石黑浩感覺到自己人生並沒有輸,於是果斷換了專業,他覺得自己可以在這個全新領域繼續像畫家一樣思考,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他愛上了Assembler,Pascal等程式設計語言。

在軟體發展方面石黑浩習慣獨自工作,常常在實驗室裡能待上一整天。他研究與一個系統進行交流,這是一個能夠回應命令的系統,他開始和機器進入了對話模式,這令他非常沉迷。於是,一種幻想出現在他腦中:是否有一種方式讓這種語言更像人類語言,以致於讓電腦在將來的某一天憑藉自己的直覺來瞭解人類?這種人機對話能否發展成為人與機器之間的友好關係?這種關係成了他的奇異追求和人生夢想。

2000年,作為京都大學副教授的石黑浩製造出了他的第一個類人機器人:一個在輪式平臺上移動的機械裝置,揮動著鋼制的手臂。原始的雛形讓人十分排斥,石黑浩開始意識到,如果人們要和機器人建立真正的關係,那麼人性化的外觀至關重要。

人性化機器人研究選擇從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開始。此時,石黑浩已結婚近十年,他的妻子是大學同學介紹的鋼琴演奏家。他問妻子,可否對她進行錄影,包括坐姿、呼吸,以及日常對隨機刺激的反應,以確定人類行為的細微特徵。後來,在征得妻子同意的前提下,他又決定為自己的女兒“麗薩”(Risa)開發一個機器人複製品,他寄希望于製造一個全新的模擬機器人來“說服所有人”。

在2002年初,整個家庭,以及化妝和特效藝術家都聚集在石黑浩的大學實驗室裡,開始對Risa進行為期兩天的複製。在實驗室裡,麗莎的母親幫她脫掉衣服,讓她站在一個小的木制平臺上,她的父親和一位藝術家在她的軀幹和四肢塗上了一層淡綠色的糊狀物隨後再浸在石膏中,要求她保持不動。幾個月後,成品送到實驗室,這是石黑浩女兒Risa的全身矽膠模型:裸☆禁☆露的麗莎,由橡膠製成,石黑浩將這樣的外殼套在自己的研發的機器人上,將其命名為ReplieeR1—R for Risa。

但實驗結果喜憂參半,由於預算較少,這種低成本的機器人,只能做為數不多的幾個動作,看起來比人類僵硬許多。但與此同時,“女兒機器人”被傳播開來,成為一個瘋狂的傳奇事件,這賦予了石黑浩繼續前行的信心。

2005年,石黑浩研發了新的機器人Repliee Q1 Expo,它的原型是東京一位知名女主播藤井雅子。由於獲得了資助,與東京的機器人製造商可哥洛公司合作製作,這次的Repliee Q1 Expo有了很大進步,上半身可以靈活運動。Repliee Q1 Expo得到了業界認可,石黑浩的實驗室也被媒體推上了電視節目。

5毫米厚矽膠和聚氨酯是她柔柔滑滑的皮膚,色澤自然,金屬構成了她的骨架。穿上衣服、戴上假髮、塗上口紅後,這個機器人幾乎和藤井雅子一模一樣。外表像人只是擬人的一個方面,為了使Repliee上身的動作流暢自然,石黑浩給它安裝了42個能安靜運行的小型伺服驅動裝置。石黑浩還拆去了人形機器人的大部分控制元件和感測器,用地板感測器跟蹤人的移動,錄影機探測人的面容和姿勢,麥克風接收人的講話,展示效果驚人,一時名聲大噪。

但石黑浩想研究更多的東西,渴望探索更多經驗。另一方面,他的女兒太小,而新聞播音員雖然是成年人,但不是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兩者根本沒有能力分析自己的機器人複製品,對於一個真正的研究者來說,應該有自己的複製品,於是,他對自己下手了。

2006年,石黑浩研製出了與自己模樣完全一致的機器人“Geminoid HI-1” 。該機器人採用壓縮空氣和小型傳動器驅動,全身有46處地方可以自由活動。內部程式也是根據石黑浩的動作設計而成,無論眨眼或眼球轉動等習慣動作,都和他本人如出一轍。但Geminoid H1 依然不是自動化的機器人,回應活動現場問答時還需要石黑浩遠端控制。

不過,GeminoidHI讓石黑浩得到了他所期望的認可,他和研究團隊利用GeminoidHI發表了數十項研究,分析了參與者對他和分身的反應,這些研究也涉及到遠端和無線機器人工程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和倫理研究等,石黑浩和他的Geminoid在亞洲和歐洲的電視節目中頻繁出現,邀請他出席各種會議和慶典的活動紛至遝來。靠著分身,石黑浩可以不用離開大阪的實驗室而在世界各地講課,他可以通過操控機器人進行遠端動作和說話,只需要助理把機器人運送到目的地即可。

石黑浩的另一個愛好是研發高度模擬的美女機器人,他曾說:“你無法想像一個美女會去上廁所,因此機器人才能更好的代表美。”

2010年,石黑浩製造了一款外形似20多歲的日俄混血女性的機器人Gemnoid F。它採用一種動作捕捉系統,能夠做出眨眼、微笑、皺眉等65種不同面部表情,皮膚由柔軟的矽膠研製,膚色逼真度極高,更能像真人發聲、對話、唱歌等。

除了四處參展和好奇的人類聊天,Geminoid F 甚至出演了電影《再見》,和真人演員相比,Geminoid F 永遠不會厭煩反復的拍攝,可以一次又一次根據導演的要求調整自己的細微表現。

石黑浩認為,因為我們對互動的偏執和存在的信仰,機器人越人性化,我們越容易與它共用生活。石黑浩花了很多時間和自己的機器人交談,測試它們,測試它們對別人的影響。石黑浩還錄下自己說“我愛你”的錄音,然後把語言程式設計給自己的女性機器人,再說給自己聽,他認為有必要進行這種交流,這是一場和自己的真正談話。石黑浩希望公眾都能夠想像她讀懂那些含義,想像她的孤獨寂寞,想像如何去愛她。當我們能讓自己與她感同身受,想像彼此有著共同體驗——一種奇妙的人機關係就產生了。

同一年,石黑浩還推出了無腿可擕式通信機器人“Telenoid R1”,這款機器人可以模仿我們在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的聲音和表情,可以讓人們遠距離“聊天”。它通過內置在眼睛中的攝像頭和一整套動作聲音感應系統與使用者交互,可以捕捉並判斷用戶的動作、表情,進而分析用戶的情緒並做出自己的反應,在機器人情感研究方面越走越深。

2015年,石黑浩團隊開發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機器人“ERICA”。憑藉語音辨識、紅外人體追蹤、語音合成和自然運動生成等技術,“她”非常接近人類,眼睛、嘴巴和脖子等可通過氣壓活動,呈現出各種表情和動作。ERICA已經可以自動運行,能夠解析人類言語,並使用神經網路技術來做出答覆,目前被日本三所大學用於人機交互研究,這個機器人還被納入日本科學技術廳“先進技術的探索研究計畫”(ERATO)的一部分,該計畫是日本受資助最多的科學項目之一。

石黑浩說,他對機器人就像對待一件藝術品,試圖讓機器人擁有人類的特質。先不說這些是否存在”市場痛點“為人們生活所需求,誠然,它們都是石黑浩君對機器人的執著和追求的體現。

ERICA之後,封面女神登場,2017年石黑浩實驗室又創造了外型更加靚麗的 Androidol U女性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的特點就是漂亮、可愛,顏值一點都不輸真人!還經常出現在日本電視節目中和觀眾交流,Androidol U不但會自主與其他人對話,更可以從對話中不斷學習,讓對話內容變得更豐富,對話模式累積有 4000多種,不斷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學習新的對話模式,並根據不同的對話場景來恰當使用。

據瞭解,這台美女機器人幕後是基於Android系統研製的,而研發團隊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優化Androidol“U”的AI體系,並漸漸將它培育為一個會說會唱的真偶像。

來一段Androidol U與網友彈幕互動的小視頻:

這樣的宅男女神能不能買回家深入交流交流呢?抱歉,在大多數情況下,石黑浩所創作的漂亮女性機器人主要用於自己的學術實驗,主要在日本的兩個地點進行:位於奈良的國際高級電信研究所和位於大阪大學校園內的智慧型機器人實驗室(IRL)。石黑浩實驗室與日本十幾家私營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還曾獲得近1600萬美元的政府資助。

今天看來,要想製造一個言行舉止與人類一模一樣的機器人,其技術要求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石黑浩也發現,因為對機器人的重新創造,需要更多的是對人類自身的瞭解——哪些能夠觸發我們的同情心,讓我們得以放鬆,哪些細微舉止可以獲取彼此的信任。

為此,他的團隊開創了一個名為人機交互(HRI)的研究領域。這是一個混合學科:涉及工程學,人工智慧,社會心理學和認知科學。其目的是分析和培養人類與機器人不斷發展的相互關係。HRI旨在瞭解人類為什麼以及何時願意與機器進行互動,甚至於感受到機器的感情。而通過自己製造的每個機器人,石黑浩相信他正在建立這種信任。

為什麼要創造那麼多漂亮的女性機器人呢?石黑浩說,他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人們接受機器人進入人類生活中。“那麼哪一種機器人最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呢,美麗的女人還是醜陋的呢?”

還有最後一個大眾關心擦槍走火的話題是:怎麼看待與機器人的親密關係?石黑浩坦言:“人類的性和浪漫關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混亂,因此許多人希望讓生活變得簡單。在這種情況下,與機器人保持關係可能就是一個解決方案。 我認為,這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石黑浩看來,人類與機器人交友、性☆禁☆愛,甚至結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這一切的前提都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相信機器人的情感生活和願望。他也知道,自己的研究對這種未來具有推動作用,但是,他的研究目前主要還是以學術為主,這條路還有很長,需要一個非商業化、旨在改善社會的理由來追求這一目標。

石黑浩相信,只要我們堅持相互溝通,堅持信仰,就可以讓機器人變得更人性化,我們也就能夠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與類人機器分享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是AI行業人士

如果你想瞭解最前沿的AI技術和場景應用

一網打盡AI界前瞻科技和深度報導

如果你想持續拉升逼格

歡迎關注AI星球,並轉發朋友圈為我們打Call哦~~

你們的支援才是我們創造優質內容的不竭動力~送你花花

也在兼職中找到了更多的樂趣。他做過廚師,家教,推銷員,他發現自己在學生生活的邊緣,排斥日本社會任何主流的想法。

大學期間,石黑浩原本想走藝術家這條路,他總是穿著黑色的皮夾克,蹺課帶上畫板和畫筆,騎著摩托到附近的鄉村畫畫,並設法將其中的一些作品賣掉。但在大學的第三年,石黑浩突然放棄了繪畫,他意識到除非他能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並取得公眾的認可,否則他看不出任何意義,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他的色盲:畫中沒有綠色,一時間他失去了自己曾經的方向。

恰逢人生低谷,有一條路顯現出來。山梨大學推出了電腦科學相關課程,石黑浩就思考電腦圖形學、電腦視覺與視覺藝術有著什麼內在的聯繫,當時還是PC發展的早期階段,程式設計還是一件創造性工作。石黑浩感覺到自己人生並沒有輸,於是果斷換了專業,他覺得自己可以在這個全新領域繼續像畫家一樣思考,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他愛上了Assembler,Pascal等程式設計語言。

在軟體發展方面石黑浩習慣獨自工作,常常在實驗室裡能待上一整天。他研究與一個系統進行交流,這是一個能夠回應命令的系統,他開始和機器進入了對話模式,這令他非常沉迷。於是,一種幻想出現在他腦中:是否有一種方式讓這種語言更像人類語言,以致於讓電腦在將來的某一天憑藉自己的直覺來瞭解人類?這種人機對話能否發展成為人與機器之間的友好關係?這種關係成了他的奇異追求和人生夢想。

2000年,作為京都大學副教授的石黑浩製造出了他的第一個類人機器人:一個在輪式平臺上移動的機械裝置,揮動著鋼制的手臂。原始的雛形讓人十分排斥,石黑浩開始意識到,如果人們要和機器人建立真正的關係,那麼人性化的外觀至關重要。

人性化機器人研究選擇從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開始。此時,石黑浩已結婚近十年,他的妻子是大學同學介紹的鋼琴演奏家。他問妻子,可否對她進行錄影,包括坐姿、呼吸,以及日常對隨機刺激的反應,以確定人類行為的細微特徵。後來,在征得妻子同意的前提下,他又決定為自己的女兒“麗薩”(Risa)開發一個機器人複製品,他寄希望于製造一個全新的模擬機器人來“說服所有人”。

在2002年初,整個家庭,以及化妝和特效藝術家都聚集在石黑浩的大學實驗室裡,開始對Risa進行為期兩天的複製。在實驗室裡,麗莎的母親幫她脫掉衣服,讓她站在一個小的木制平臺上,她的父親和一位藝術家在她的軀幹和四肢塗上了一層淡綠色的糊狀物隨後再浸在石膏中,要求她保持不動。幾個月後,成品送到實驗室,這是石黑浩女兒Risa的全身矽膠模型:裸☆禁☆露的麗莎,由橡膠製成,石黑浩將這樣的外殼套在自己的研發的機器人上,將其命名為ReplieeR1—R for Risa。

但實驗結果喜憂參半,由於預算較少,這種低成本的機器人,只能做為數不多的幾個動作,看起來比人類僵硬許多。但與此同時,“女兒機器人”被傳播開來,成為一個瘋狂的傳奇事件,這賦予了石黑浩繼續前行的信心。

2005年,石黑浩研發了新的機器人Repliee Q1 Expo,它的原型是東京一位知名女主播藤井雅子。由於獲得了資助,與東京的機器人製造商可哥洛公司合作製作,這次的Repliee Q1 Expo有了很大進步,上半身可以靈活運動。Repliee Q1 Expo得到了業界認可,石黑浩的實驗室也被媒體推上了電視節目。

5毫米厚矽膠和聚氨酯是她柔柔滑滑的皮膚,色澤自然,金屬構成了她的骨架。穿上衣服、戴上假髮、塗上口紅後,這個機器人幾乎和藤井雅子一模一樣。外表像人只是擬人的一個方面,為了使Repliee上身的動作流暢自然,石黑浩給它安裝了42個能安靜運行的小型伺服驅動裝置。石黑浩還拆去了人形機器人的大部分控制元件和感測器,用地板感測器跟蹤人的移動,錄影機探測人的面容和姿勢,麥克風接收人的講話,展示效果驚人,一時名聲大噪。

但石黑浩想研究更多的東西,渴望探索更多經驗。另一方面,他的女兒太小,而新聞播音員雖然是成年人,但不是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兩者根本沒有能力分析自己的機器人複製品,對於一個真正的研究者來說,應該有自己的複製品,於是,他對自己下手了。

2006年,石黑浩研製出了與自己模樣完全一致的機器人“Geminoid HI-1” 。該機器人採用壓縮空氣和小型傳動器驅動,全身有46處地方可以自由活動。內部程式也是根據石黑浩的動作設計而成,無論眨眼或眼球轉動等習慣動作,都和他本人如出一轍。但Geminoid H1 依然不是自動化的機器人,回應活動現場問答時還需要石黑浩遠端控制。

不過,GeminoidHI讓石黑浩得到了他所期望的認可,他和研究團隊利用GeminoidHI發表了數十項研究,分析了參與者對他和分身的反應,這些研究也涉及到遠端和無線機器人工程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和倫理研究等,石黑浩和他的Geminoid在亞洲和歐洲的電視節目中頻繁出現,邀請他出席各種會議和慶典的活動紛至遝來。靠著分身,石黑浩可以不用離開大阪的實驗室而在世界各地講課,他可以通過操控機器人進行遠端動作和說話,只需要助理把機器人運送到目的地即可。

石黑浩的另一個愛好是研發高度模擬的美女機器人,他曾說:“你無法想像一個美女會去上廁所,因此機器人才能更好的代表美。”

2010年,石黑浩製造了一款外形似20多歲的日俄混血女性的機器人Gemnoid F。它採用一種動作捕捉系統,能夠做出眨眼、微笑、皺眉等65種不同面部表情,皮膚由柔軟的矽膠研製,膚色逼真度極高,更能像真人發聲、對話、唱歌等。

除了四處參展和好奇的人類聊天,Geminoid F 甚至出演了電影《再見》,和真人演員相比,Geminoid F 永遠不會厭煩反復的拍攝,可以一次又一次根據導演的要求調整自己的細微表現。

石黑浩認為,因為我們對互動的偏執和存在的信仰,機器人越人性化,我們越容易與它共用生活。石黑浩花了很多時間和自己的機器人交談,測試它們,測試它們對別人的影響。石黑浩還錄下自己說“我愛你”的錄音,然後把語言程式設計給自己的女性機器人,再說給自己聽,他認為有必要進行這種交流,這是一場和自己的真正談話。石黑浩希望公眾都能夠想像她讀懂那些含義,想像她的孤獨寂寞,想像如何去愛她。當我們能讓自己與她感同身受,想像彼此有著共同體驗——一種奇妙的人機關係就產生了。

同一年,石黑浩還推出了無腿可擕式通信機器人“Telenoid R1”,這款機器人可以模仿我們在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的聲音和表情,可以讓人們遠距離“聊天”。它通過內置在眼睛中的攝像頭和一整套動作聲音感應系統與使用者交互,可以捕捉並判斷用戶的動作、表情,進而分析用戶的情緒並做出自己的反應,在機器人情感研究方面越走越深。

2015年,石黑浩團隊開發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機器人“ERICA”。憑藉語音辨識、紅外人體追蹤、語音合成和自然運動生成等技術,“她”非常接近人類,眼睛、嘴巴和脖子等可通過氣壓活動,呈現出各種表情和動作。ERICA已經可以自動運行,能夠解析人類言語,並使用神經網路技術來做出答覆,目前被日本三所大學用於人機交互研究,這個機器人還被納入日本科學技術廳“先進技術的探索研究計畫”(ERATO)的一部分,該計畫是日本受資助最多的科學項目之一。

石黑浩說,他對機器人就像對待一件藝術品,試圖讓機器人擁有人類的特質。先不說這些是否存在”市場痛點“為人們生活所需求,誠然,它們都是石黑浩君對機器人的執著和追求的體現。

ERICA之後,封面女神登場,2017年石黑浩實驗室又創造了外型更加靚麗的 Androidol U女性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的特點就是漂亮、可愛,顏值一點都不輸真人!還經常出現在日本電視節目中和觀眾交流,Androidol U不但會自主與其他人對話,更可以從對話中不斷學習,讓對話內容變得更豐富,對話模式累積有 4000多種,不斷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學習新的對話模式,並根據不同的對話場景來恰當使用。

據瞭解,這台美女機器人幕後是基於Android系統研製的,而研發團隊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優化Androidol“U”的AI體系,並漸漸將它培育為一個會說會唱的真偶像。

來一段Androidol U與網友彈幕互動的小視頻:

這樣的宅男女神能不能買回家深入交流交流呢?抱歉,在大多數情況下,石黑浩所創作的漂亮女性機器人主要用於自己的學術實驗,主要在日本的兩個地點進行:位於奈良的國際高級電信研究所和位於大阪大學校園內的智慧型機器人實驗室(IRL)。石黑浩實驗室與日本十幾家私營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還曾獲得近1600萬美元的政府資助。

今天看來,要想製造一個言行舉止與人類一模一樣的機器人,其技術要求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石黑浩也發現,因為對機器人的重新創造,需要更多的是對人類自身的瞭解——哪些能夠觸發我們的同情心,讓我們得以放鬆,哪些細微舉止可以獲取彼此的信任。

為此,他的團隊開創了一個名為人機交互(HRI)的研究領域。這是一個混合學科:涉及工程學,人工智慧,社會心理學和認知科學。其目的是分析和培養人類與機器人不斷發展的相互關係。HRI旨在瞭解人類為什麼以及何時願意與機器進行互動,甚至於感受到機器的感情。而通過自己製造的每個機器人,石黑浩相信他正在建立這種信任。

為什麼要創造那麼多漂亮的女性機器人呢?石黑浩說,他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人們接受機器人進入人類生活中。“那麼哪一種機器人最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呢,美麗的女人還是醜陋的呢?”

還有最後一個大眾關心擦槍走火的話題是:怎麼看待與機器人的親密關係?石黑浩坦言:“人類的性和浪漫關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混亂,因此許多人希望讓生活變得簡單。在這種情況下,與機器人保持關係可能就是一個解決方案。 我認為,這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石黑浩看來,人類與機器人交友、性☆禁☆愛,甚至結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這一切的前提都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相信機器人的情感生活和願望。他也知道,自己的研究對這種未來具有推動作用,但是,他的研究目前主要還是以學術為主,這條路還有很長,需要一個非商業化、旨在改善社會的理由來追求這一目標。

石黑浩相信,只要我們堅持相互溝通,堅持信仰,就可以讓機器人變得更人性化,我們也就能夠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與類人機器分享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是AI行業人士

如果你想瞭解最前沿的AI技術和場景應用

一網打盡AI界前瞻科技和深度報導

如果你想持續拉升逼格

歡迎關注AI星球,並轉發朋友圈為我們打Call哦~~

你們的支援才是我們創造優質內容的不竭動力~送你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