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堅守與繼承:90後年輕小夥的黃酒醞釀之路

1991年出生的趙寅亮,算是新一代“科班出身”的釀酒工之一。他是黃酒學院黃酒釀造專業的第一批畢業生,2013年畢業後,就進入了古越龍山黃酒產業園釀酒一廠工作,算上實習的時間,

已經是幹滿四年的小師傅了。

★與黃酒結緣實屬意外

說起跟黃酒的結緣,就不得不提兩個關鍵字:酷愛,滴酒不沾。酷愛黃酒為什麼滴酒不沾,滴酒不沾為什麼做黃酒?趙寅亮說,其實自己是酷愛歷史,高考的失利讓他選擇空間狹小,權衡分數與父母的地域要求最終首選浙工院,

填報專業前特意到實地考察,在諮詢處瞬間映入眼簾的就是黃酒釀造,簡單瞭解了一番後興趣更加濃厚,進入了黃酒學院,就這樣第一步邁進了黃酒行業。

酷愛其實是比較好理解的,但滴酒不沾可能讓大家疑惑不已。趙寅亮說自己是一個酒量非常差的人,原以為這會給釀酒工作增加難處,工作後才發現原來真正一線的酒頭腦酒量都一般甚至比自己還要差。

 “一個好的釀酒師需要動用自己的五官去感知,用眼睛看環境與發酵情況,用手感知溫度,用耳朵聽缸內響動,用鼻子聞氣味等。”趙寅亮說,他自己其實喝酒並不多,但家人其實挺喜歡,幹了這一行,學會了辨別酒的好壞,至少可以幫家人挑些好酒喝了。

★黃酒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2013年,和趙寅亮一起進入古越龍山的黃酒學院畢業生一共有十幾個,不到3年時間,就只剩下了四五個人。說起原因,有的是覺得太辛苦,有的嫌工資待遇不夠高,也有的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剛進入酒廠看見傳統器具和傳統工藝加上大量純體力活時,

的確也產生過退卻之心。傳統的冬釀時間不固定,最忙的時候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早上五點半開始工作,晚上可能淩晨兩點還在等待開耙。在整個實習的冬釀期間,他曾經無數次問自己,這樣在同齡人眼中難以想像的付出,真的值嗎?但師傅們對黃酒釀造一絲不苟的堅守深深打動了他,再加上他們在釀制技藝的知無不言,
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是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趙寅亮要腳踏實地。

趙寅亮是那種特別踏實的人。在釀酒車間工作,他什麼活兒都做——從浸米、蒸飯,到發酵、壓榨,自從擔任車間主任助理,又增加了不少管理工作。這麼多工作裡最辛苦也最難學的,就是釀酒裡最苦的活兒——開耙。

趙寅亮說,糯米在發酵時,酒缸內原料的溫度會發生微妙變化,當溫度上升過快時,就需要及時攪拌冷卻,這就是“開耙”。

開耙是釀酒過程中最講技術、講經驗的環節,需要體力,也要有巧勁兒。只有掌握了開耙的師傅,才能夠成為團隊中的核心。對開耙師傅們來說,更不容易的是,開耙那幾天,不光要以車間為家,甚至夜裡都得起來查看酒缸的發酵溫度,及時開耙。

★立志要成為釀酒大師

作為一名年輕的釀酒師,趙寅亮說,目前企業大力推進機械換人,以更多電子科技化設備推動企業趕上互聯網時代的腳步。自己現在身處的古越龍山產業園釀酒一廠屬於新建園區,自己既要熟悉並指導全新的設備以保證黃酒品質,又要擔任兼職安全員解除安全隱患,還要搞好新員工的培訓工作,一人身兼數職。

“身為一名新黃酒人,我接受一切突如其來的挑戰,並努力做到最好。身邊的人常對我說,古越龍山園區一廠成立以來播出的每一條新聞、釀出的每一壇酒都有我的身影。這對於我一個年輕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在今後的工作中,趙寅亮信心滿滿的表示,自己一定會更加努力工作,運用所學知識努力探索、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實實,成為一名合格的黃酒釀造專業技術人員。

趙寅亮說,糯米在發酵時,酒缸內原料的溫度會發生微妙變化,當溫度上升過快時,就需要及時攪拌冷卻,這就是“開耙”。

開耙是釀酒過程中最講技術、講經驗的環節,需要體力,也要有巧勁兒。只有掌握了開耙的師傅,才能夠成為團隊中的核心。對開耙師傅們來說,更不容易的是,開耙那幾天,不光要以車間為家,甚至夜裡都得起來查看酒缸的發酵溫度,及時開耙。

★立志要成為釀酒大師

作為一名年輕的釀酒師,趙寅亮說,目前企業大力推進機械換人,以更多電子科技化設備推動企業趕上互聯網時代的腳步。自己現在身處的古越龍山產業園釀酒一廠屬於新建園區,自己既要熟悉並指導全新的設備以保證黃酒品質,又要擔任兼職安全員解除安全隱患,還要搞好新員工的培訓工作,一人身兼數職。

“身為一名新黃酒人,我接受一切突如其來的挑戰,並努力做到最好。身邊的人常對我說,古越龍山園區一廠成立以來播出的每一條新聞、釀出的每一壇酒都有我的身影。這對於我一個年輕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在今後的工作中,趙寅亮信心滿滿的表示,自己一定會更加努力工作,運用所學知識努力探索、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實實,成為一名合格的黃酒釀造專業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