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理辛集:傾井發現隋朝石龜,據說是光武廟之物

據村裡老人講,石龜是隋朝文物,以前上面有石碑的,修橋樑都在大躍進時期砸了,光武廟就是毀在10年動亂,小鬼子當年都沒給燒了。

村裡還有塊方觀承的漢白玉碑搞不清楚在哪。

@驚雷 提供

拍攝于潤澤湖東門石壁

傾井遺蹤:在今辛集市傾井村西。

西漢末年,後漢光武征戰經過這裡,“三軍渴甚,無汲具,光武命軍士以手扳之,”這口井忽然傾斜,泉水自己流了出來。

西元16 世紀中葉,明朝嘉靖皇帝,享祚既久,於是“高張神幟,以彰天佑”,在這眼傾井周圍,始建光武神廟 ,廟址廣袤70餘丈,廟宇金碧輝煌,神像玉面金身。井上亭複如翼,井下甘泉澄澈,廟東佇亭三楹,碑碣高聳 ,

曆述光武之神跡;廟西壘石為山,洞穴深邃,似有臥蛟藏龍 。

明崇禎12~13年,連年大旱,顆粒無收,饑謹相隨,糠秕不給,草籽樹皮皆盡,人相食。明崇禎14年,李自成部一股義軍闖入光武廟,一把怒火,燒的只剩殘垣斷碑,一片灰燼。

清代順治、康熙、乾隆三朝,陸續重修,但從未恢復舊貌。清康熙時井仍斜如隧道。

1500餘年間,從東漢光武到民初的袁大頭,經歷了23個王朝,227個皇帝,無一不是一脈相承,遵奉董記儒術,濫放讖言,施行愚民政策,代代自詡皇權神授,個個自命真龍天子,以至傾井的神話越傳越神,儘管朝代更迭,這眼歪井一直保存完好。

民國初年,僅留殘井半周邊,不經人指點,已難以辨認,有人觸景生情,寫道:“落落城南井,流沙淤斷泉,頹斜何謂奇,

豈有神異現,月夜殘碑冷 ,西風半甃寒,無心尋舊跡,回首忘流言。”

大躍進期間,村民扛殘碑搭了渠橋,挖斷磚砌了豬圈,廟跡蕩然無存。

到此,千餘年噴湧溢美帝王神話的一眼枯井,才徹底湮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