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過年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

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臘月二十四,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徹底打掃室內,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是否如灶王所奏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清苦,瞞過玉帝的懲罰。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過去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故稱為“年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牛羊肉、各種玩具禮品等。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了。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

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人夀年豐。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古人認為九在數目中表示多數,最多,最大,因此為上。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須隆重慶祝。九與酒諧音,九不能離酒,各家各戶都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給玉皇大帝祝壽。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正月初十傳說是“石頭”的生日,因此被稱為“石頭節”。這一天要在石磨、石碾、石槽、石臼、槌布石、石碼頭、石梯坎等石制物品處燃香舉供,以示祭拜和感恩。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傳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裡,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被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民間俗稱“十二搭燈棚”,意思是元宵節將近,村莊中的管事人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準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準備工作了。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正月十四,“順天聖母”誕辰。臨水娘娘誕辰于正月十四,又稱“順天聖母”。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歷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相傳,正月十五日是蠶神嫘祖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蠶神”的日子。祭蠶神用白粥加上肉脂為供品,同時用一杆竹竿挑著燈燭插在田間,謂之“照田蠶”(據說觀察燈火顏色可以判斷一年的豐歉)。這項活動逐漸成為了後代元宵節觀燈習俗的一種源頭。

你瞭解了嗎?

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人夀年豐。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古人認為九在數目中表示多數,最多,最大,因此為上。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須隆重慶祝。九與酒諧音,九不能離酒,各家各戶都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給玉皇大帝祝壽。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正月初十傳說是“石頭”的生日,因此被稱為“石頭節”。這一天要在石磨、石碾、石槽、石臼、槌布石、石碼頭、石梯坎等石制物品處燃香舉供,以示祭拜和感恩。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傳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裡,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被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民間俗稱“十二搭燈棚”,意思是元宵節將近,村莊中的管事人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準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準備工作了。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正月十四,“順天聖母”誕辰。臨水娘娘誕辰于正月十四,又稱“順天聖母”。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歷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相傳,正月十五日是蠶神嫘祖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蠶神”的日子。祭蠶神用白粥加上肉脂為供品,同時用一杆竹竿挑著燈燭插在田間,謂之“照田蠶”(據說觀察燈火顏色可以判斷一年的豐歉)。這項活動逐漸成為了後代元宵節觀燈習俗的一種源頭。

你瞭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