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煤炭訂貨會今日召開 煤電雙方博弈長協合同

一年一度的全國煤炭交易會今日在秦皇島舉行。

2017年,煤價一直處於較高水準,對於煤企來說是豐收的一年,而電企的日子則較為艱難。2018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在即,煤電談判也再次啟動。

由於煤炭長協價遠低於市場煤價,因此,煤企希望能提高這一個價格,但已經虧損的電企則希望降低長協價。為了緩解雙方的矛盾,發改委早就開始從政策層面敦促煤企和電企簽訂2018年煤炭中長期合同。

發改委出臺的相關檔稱,煤電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

仍按不高於2017年度水準執行。

有分析師表示,煤電矛盾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僅從利益角度出發,預計雙方很難達成一致意見。但在有關部門的督促和協調下,煤電雙方2018年長協基準價或維持2017年水準。

2018年煤炭訂貨會今日召開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11月21日,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主辦,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河北港口集團承辦的2018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舉辦。

據瞭解,此次會議邀請了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相關部門、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以及煤炭生產、運輸、銷售、消費企業等,圍繞2018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和產運需銜接,打造創新高效、合作共贏、開放共用的煤炭交易新平臺,促進煤炭及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中國煤炭協會表示,2018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的召開是為深入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搭建產運需銜接平臺,促進2018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行工作高效有序進行,保障煤炭穩定供應。

由於今年煤價持續處於高位,電企盈利情況不佳,發改委等部門一直在推動煤炭中長期合同的簽訂。

前不久,發改委印發《關於推進2018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稱,

支援企業自主簽訂合同,鼓勵供需雙方直購直銷,支持多簽中長期合同,其中要求重要及各省區規模以上煤炭、發電企業集團簽訂中長期合同數量應達到自有資源量或採購量的75%以上。

同時,《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電煤中長期合同價格機制,下水煤基準價由雙方協商確定,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仍按不高於2017年度水準執行。2018年煤炭市場將繼續實行“基準價+浮動價”的價格機制,

長協基準價或維持2017年水準不變。同時,2018年長協合同數量占比將達75%以上。

煤電雙方開啟長協合同談判

實際上,在發改委的號召下,在煤炭交易會召開之前,大型煤企已經開始陸續簽訂2018年中長期合同了。

近日,神華集團、中煤集團與中國華能、大唐集團、國電集團在京簽訂了電煤中長期協議。雙方鎖定資源數量,商定了基準價格,後續將參照市場變化按照雙方分擔的原則相應調整。此次中長期協議確定5500大卡動力煤基準價為535元/噸。

據瞭解,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12月上旬前完成2018年合同匯總工作,鐵路部門在12月中旬前完成對跨省區煤炭運力的配置,對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購銷合同簽訂和錄入網路系統的,原則上不再保留運力。

需要一提的是,同時,發改委還對鐵路直達和區域內合同定價機制做了相應的規定,此舉的目的在於進一步擴大長協煤簽訂比例。

發改委希望煤企和電企多簽訂中長期合同,以此減少煤電矛盾,讓成本高企的電企的日子好過一些。但煤企則希望儘量以較高的價格簽訂,而這也是此次中長期合同簽訂的關鍵之處。

天風證券分析師冶小梅認為,2017年煤價高位運行,煤企希望可以適當提高長協價以縮小和市場煤的差距,而陷入大面積虧損的電企則希望能下調長協基準價,緩解發電成本壓力。在此情況下,預計雙方協商很難達成一致意見。而“下水煤定價合同機制”針對該種情況給出明確辦法,“仍按不高於2017年度水準執行”,由此來看,2018年下水煤長協基準價或維持2017年水準。

“535元/噸應該算是沒有太大分歧的價格。”易煤研究院研究員張飛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煤炭中長期合同的簽訂主要還是看煤價是否能談妥。今年4月份開始,神華和中煤等大型煤企一直在供應長協煤,現貨煤都沒有。

有五大發電集團旗下電廠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煤電雙方本來就是一對“蹺蹺板”。前些年煤價低的時候,電廠為了照顧煤企,簽訂的長協價高於市場煤價。如今,電企日子比較難,煤企讓出部分利益也是情理之中。

此次中長期協議確定5500大卡動力煤基準價為535元/噸。

據瞭解,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12月上旬前完成2018年合同匯總工作,鐵路部門在12月中旬前完成對跨省區煤炭運力的配置,對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購銷合同簽訂和錄入網路系統的,原則上不再保留運力。

需要一提的是,同時,發改委還對鐵路直達和區域內合同定價機制做了相應的規定,此舉的目的在於進一步擴大長協煤簽訂比例。

發改委希望煤企和電企多簽訂中長期合同,以此減少煤電矛盾,讓成本高企的電企的日子好過一些。但煤企則希望儘量以較高的價格簽訂,而這也是此次中長期合同簽訂的關鍵之處。

天風證券分析師冶小梅認為,2017年煤價高位運行,煤企希望可以適當提高長協價以縮小和市場煤的差距,而陷入大面積虧損的電企則希望能下調長協基準價,緩解發電成本壓力。在此情況下,預計雙方協商很難達成一致意見。而“下水煤定價合同機制”針對該種情況給出明確辦法,“仍按不高於2017年度水準執行”,由此來看,2018年下水煤長協基準價或維持2017年水準。

“535元/噸應該算是沒有太大分歧的價格。”易煤研究院研究員張飛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煤炭中長期合同的簽訂主要還是看煤價是否能談妥。今年4月份開始,神華和中煤等大型煤企一直在供應長協煤,現貨煤都沒有。

有五大發電集團旗下電廠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煤電雙方本來就是一對“蹺蹺板”。前些年煤價低的時候,電廠為了照顧煤企,簽訂的長協價高於市場煤價。如今,電企日子比較難,煤企讓出部分利益也是情理之中。